1樓:想吃什麼我給你做
漲潮時,大量海水洶湧而來,具有很大的動能;同時,水位逐漸升高,動能轉化為勢能。落潮時,海水奔騰而歸,水位陸續下降,勢能又轉化為動能。海水在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潮汐能。
潮汐是一種蘊藏量極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用開採和運輸、潔淨無汙染的可再生能源。
水位的漲跌推動了渦輪發動機。
潮汐發電利用了水的勢能。在漲潮時,海平面上升,潮汐發電的水庫趁機蓄水,落潮時,海平面相對下降,水庫內的水與海平面的水形成了比較大的水位差,然後水庫再放水。此時水因為落差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帶動發電機發電。
潮汐能是由於地球、太陽和月亮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引起海水漲落而形成的一種能源。潮汐能可以重複出現,而且有 規律,屬於可再生能源。 在漲潮、落潮水位變化大的地方,設定水流雙向流動均可發電的水輪發電機組。
2樓:貓達
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力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儲存,然後,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
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而產生的海水定時漲落現象,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潮汐發電是水力發電的一種,也是潮汐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建設潮汐電站,不需要移民,不淹沒土地,沒有環境汙染問題,還可以結合潮汐發電發展圍墾、水生養殖和海洋化工等綜合利用專案。雖然潮汐發電優點突出,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潮差和水頭經常變化,在無特殊調節措施時,出力有間歇性;潮汐存在半月變化,裝機的年利用小時數低;土建和造價較高;建築和裝置需進行特殊的防腐和防海生物黏附處理等。
我國潮汐資源蘊藏量豐富,綜合開發潮汐能不僅可改善生態環境和交通運輸條件,更能實現水產養殖、土地圍墾、旅遊觀光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具有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潮汐能的可再生性、環境友好性等特質為其贏得了極高的關注度。一旦技術獲得突破並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潮汐能將成為重要補充能源,增強電網穩定性、能源**安全。
3樓:當你停止嘗試時
海水漲潮時具有很大的動能,同時水位逐漸升高,能將動能轉化為勢能。落潮時,海水水位陸續下降,勢能又轉化為動能。海水在運動時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潮汐能。
潮汐的蘊藏量極大,不需要開採和運輸,屬於潔淨無汙染的可再生能源。
潮汐發電是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潮汐發電的原理是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儲存。
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
潮汐如何發電?
4樓:518姚峰峰
潮汐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發電。潮汐發電是利用海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築水堤,形成水庫,以便於大量蓄積海水,並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只有出現大潮,能量集中時,並且在地理條件適於建造潮汐電站的地方,從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雖然這樣的場所並不是到處都有,但世界各國都已選定了相當數量的適宜開發潮汐電站的站址。
發展像潮汐能這樣的新能源,可以間接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速度減慢。潮汐是一種世界性的海平面週期性變化的現象,由於受月亮和太陽這兩個萬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晝夜有兩次漲落。潮汐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為人類的航海、捕撈和曬鹽提供了方便。
更值得指出的是,它還可以轉變成電能,給人帶來光明和動力。據估計,世界海洋的潮汐能約有10億多千瓦,每年可生產12400億度電能,尤其在淺海中潮汐能量更大,黃海就有5500萬瓦。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國開始興建潮汐發電站,目前最大的一座每年發電量為5億多度。
潮汐能的重要應用之一是發電。潮汐發電的原理,和一般水力發電完全相同,就是利用海水漲落及其造成的水位差,來推動水輪機,水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
5樓:互信互助互愛
潮汐發電是一種水力發電的形式,利用潮汐水流的移動,或是潮汐海面的升降,自其中取得能量。雖然尚未被廣泛使用,潮汐發電對於未來的電力**有很好的潛力。此外它比風能、太陽能更容易**,在歐洲利用潮汐推動磨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主要用於研磨穀物。
6樓:湖南萬通技工學校
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3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 ~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中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人類是怎麼利用潮汐發電的?
7樓:c2百賬號
潮汐發電是利用海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築水堤,形成水庫,以便於大量蓄積海水,並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
8樓:匿名使用者
利用水的漲潮退潮產生的巨大動力,推動發電機發電。
9樓:小田
可能是會在海邊建立一些發電站,然後利用發動機來發。
10樓:max無限創意
首個利用潮汐發電的裝置,建成後又將造福人類。
11樓:扶迎真
在漲潮的過程中,洶湧而來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動能,而隨著海水水位的升潮汐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發電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動能轉化為勢能;在落潮的過程中,海水奔騰而去,水位逐漸降低,勢能又轉化為動能。
12樓:你罵我我吃虧
一般都是在一些比較多水的海灣那裡建設發電機。
13樓:網友
是因為他們在海灣和海口那裡設定一些發電機。
14樓:匿名使用者
它是利用海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築水堤,形成水庫,以便於大量蓄積海水,並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
15樓:爆燥小哥
他們會在壩中或壩旁建造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
16樓:這很撩妹
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
17樓:網友
大量蓄積海水,並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
潮汐發電原理
18樓:羊初雪寸軒
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發電。利用潮汐發電必須具備兩個物理條件:首先潮汐的幅度必須大,至少要有幾米;第二海岸地形必須能儲蓄大量海水,並可進行土建工程。
潮汐發電的工作原理與一般水力發電的原理是相近的,即在河口或海灣築一條大壩,以形成天然水庫,水輪發電機組就裝在攔海大壩裡。潮汐電站可以是單。
水庫或雙水庫。從圖1可以看出單水庫潮汐電站只築一道堤壩和一個水庫。老的單水庫潮汐電站是漲潮時使海水進人水庫,落潮時利用水庫與海面的潮差推動水輪發電機組。
它不能連續發電,因此又稱為單水庫單程式潮汐電站。新的單水庫潮汐電站利用水庫的特殊設計和水閘的作用既可漲潮時發電,又可在落潮時執行,只是在水庫內外水位相同的平潮時才不能發電。這種電站稱之為單水庫雙程式潮汐電站,它大大提高了潮汐能的利用率。
因此為了使潮汐電站能夠全日連續發電就必須採用雙水庫的潮汐電站。圖2是雙水庫潮汐電站的示意圖。這種電站建有兩個相鄰的水庫,水輪發電機組放在兩個水庫之間的隔壩內。
一個水庫只在漲潮時進水(高水位庫),一個水庫(低水位庫)只在落潮時洩水;兩個水庫之間始終保持有水位差,因此可以全日發電。
由於海水潮汐的水位差遠低於一般水電站的水位差,所以潮汐電站應採用低水頭、大流量的水輪發電機組。目前全貫流式水。
輪發電機組由於其外形小、重量輕、管道短、效率高已為各潮汐電站廣泛採用。
據估計到2o0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站的年發電量可達到3x1010~6x1010kw·h。潮汐電站除了發電外還有著廣闊的綜合利用前景,其中最大的效益是圍海造田、增加土地,此外還可進行海產養殖及發展旅遊。正由於以上原因潮汐發電已倍受世界各國重視。
19樓:匿名使用者
潮汐發電可以看成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發電機組,與普通發電機原理相同,即轉子的轉動使線圈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電動勢,使外部的閉合導線(輸電線路及裝置)內產生電流。另一部分是動力系統,這是潮汐發電的主體部分,普通的發電靠柴油機、蒸汽機(火力發電、核電)、水輪機(水力發電),提供轉動動能,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潮汐發電的動力系統和水力發電(如三峽大壩)原理差不多,不同的是三峽靠的是大壩的蓄水(高位的水勢能),從閘門裡流下,衝擊水輪機葉片帶動主軸轉動,將勢能轉化的轉動動能;而潮汐發電是利用潮汐的漲落產生的勢能,衝擊水輪機葉片,帶動主軸轉動,潮汐發電需要在海里建造大壩,使潮漲潮落的海水勢能得到利用。
普通的水力發電由於大壩的水位高,勢能大,發電功率大;潮汐發電由於漲潮高度有限,而且時間限制,故發電功率較小。而者在原理上都是利用水流使水輪葉片旋轉,產生轉動能,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是線圈切割磁感線,產生電能。另外,動力部分和發電機組之間裝有動力傳動系統。
20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利用潮汐引起的水的勢能,將勢能轉化為電能的一種發點方式。
返老還童是人類的夢想,為什麼燈塔水母可以逆生長
返老還童是人們的夢想之一,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很多人都想擁有這樣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現在的科學發展來說,完全沒辦法做到。然而有一種生物,卻可以做到理論上的返老還童,實現意義上的永生,它就是燈塔水母。造成這種生長形態的主要還是基因,燈塔水母的基因是非常特殊的。1 理論上...
人類為什麼永遠不能研究得出宇宙是怎麼開始產生的?a 因為物質的存在是不依靠人的意識產生的,它是超
ac都是不可知論,b說法欠妥,但是我還是選b 錯了,人還不能研究出宇宙是怎麼產生的,但不是永遠。宇宙是怎麼形成的。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 質子 電子 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宇宙 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 冷卻,逐步形成原子 原子核 分子,並複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
光是什麼,人類是如何解釋光的,為什麼眼睛可以看到光呢
經典物理學認為光的本質就是電磁波,就你初中的學習理解到這裡就可以啦,但由於我是學光學的,所以有必要和義務講講這裡面的具體的一些東西,可能會是難理解點。人們對光的關注從人開始思考這個世界就開始了,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光無處不在的世界中。在自然科學從宗教中分離開之前,人類對於光的本質的理解幾乎沒有進步,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