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屆節氣是按什麼劃分的?

2023-08-10 12:33:34 字數 4174 閱讀 2822

1樓:天啊阿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夏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冬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直到西漢時才成為了現在的二十四節氣。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就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的概念。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箇中氣和12個節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將一回歸年的長度等分成24份,從冬至開始,等間隔地依次相同安排各個中氣和節氣。這種方法叫做平氣。由於太陽周年視運動不均勻,按太陽黃經每移行15°的節氣是非等間距的,此法稱為定氣。

定氣使用於曆法計算中。因為兩個節氣的時間長於一個朔望月(見月)的時間,所以可能出現一個月內只有一個節氣或一個中氣的情況。從西漢的《太初曆》起,規定遇到沒有中氣的月份定為上月的閏月。

這種置閏原則沿用至今。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侯現象、氣侯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氣侯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侯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簡單的說就是節氣是根據太陽的週期算出來的,陽曆是完全根據太陽週期編訂的。中國人能算出來是因為農曆兼顧了太陽的週期和月亮的週期。不管是哪一個中國人都可以利用的很好。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智慧阿。

24節氣中唯一一個,繼續季節又是傳統節日的是哪一個氣節?

2樓:樂為人師

24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季節又是傳統節日的是(清明)。

二十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樓:巨靈安

又有得感恩生命在於春秋季節日出生。

4樓:網友

1、 王治升。

2、 賈丹原。

3、 霍亞芊。

4、 孫嘉慧。

5、 周湘。

6、 李可歆。

7、 武思宇。

8、 任倬敏。

9、 呂雯。

10、 劉奕鴻。

11、 張曦。

24節氣是誰制定的?

5樓:小新科普生活

1、由來: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

2、含義: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廿四個節氣分別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

二十四節氣具有時間標記和時季轉換的提示意義。對二十四節氣的標註和使用,意味著中國在與世界節奏保持一致的同時,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和元素。

不僅如此,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本身即將時間的流轉與氣候、物候的變化相關聯,其中有8個反映了季節變化(即二分二至和四立);5個反映了溫度變化(即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7個反映了降水變化(即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4個反映了物候變化(即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因而具有鮮明的時季轉換的提示意義,這是公曆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優勢。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中國的24節氣是怎麼來的?節氣的時間是根據什麼來規定的呢?

6樓:qiy英小球

二十四節氣(the24solarterms)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歷史上中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

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7樓:勇敢

一年中的24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東周,中國人就有了南至和北至的概念,並設定了節氣,如仲春、仲夏、中秋和仲冬。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建立的一種輔助農曆,用於指導農業生產。

它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陰曆是一種“陰陽曆”,以太陽和月亮的執行為基礎。因此,它不能充分反映太陽的執行週期。然而,古代中國也是一個農業社會。

農業需要嚴格理解太陽的執行,農業完全按照太陽進行。因此,日曆中增加了“24節氣”,作為確定閏月的標準,它分別反映了太陽的執行週期。24節氣可以反映季節變化,指導農業活動,影響成千上萬家庭的衣食住行。

24個節氣根據太陽在黃道中的位置(即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進行劃分。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期,漢族勞動人民就有了“日本南北至日”的觀念。

然後,人們根據月初和月中太陽和月亮的關係、天氣、動植物的生長以及其他自然現象,將一年分成24個等分。並給每個相等的份額取了一個專有名稱,即二十四節氣。戰國晚期盧春秋時期的“十二月”,有八個節氣,包括春夏、春分、初夏、夏至、秋初、秋分、初冬、冬至。

這八個節氣是24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標記季節的變化,並清楚地劃分一年中的四季。到秦漢時,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淮南子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與近代完全相同。

公元前104年,鄧平平制定的《太初曆》正式確定了曆法中的24個節氣,並確定了24個節氣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鄧平平制定的《太初曆》正式確定了曆法中的24個節氣,確定了24個節氣的天文位置,將一年劃分為24個等級,並給每個等額的節氣取了一個專有名稱。這是24節氣,每月2節氣。

8樓:天鵝怎麼飛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在三百多年前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來訂立的。

9樓:番茄味雞腿堡

這是根據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來的,根據四季的變遷,根據日月的轉換而來的。

中國的24節氣分別指的是什麼?

10樓:寧缺毋濫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4節氣到底是根據陽曆劃分,還是陰曆劃分

劉恆易經 24節氣 12節與12氣的劃分 二十四節氣,我們可以認為當前是按照陽曆來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 2日。但嚴格意義上說,中國的農曆 陰曆 是實際上是一種陰...

二十四節氣是誰制定的又是按什麼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 the 24 solar terms 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 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箇中氣和12個節氣,一一相間。劃分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 ...

24節氣歌是怎麼寫的,24節氣歌。怎麼寫?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即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 一個節氣 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