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己強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懼人是誰說的?

2023-09-26 23:32:36 字數 5978 閱讀 8779

1樓:帳號已登出

是「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符合遊戲中勾踐「隱忍」的技能,同時符合歷史上的勾踐。

一、遊戲中的勾踐。

1、隱忍「被動技」

只要在自己出牌時沒對別的玩家出過任何一張「殺」,則本回合結束時可以不用棄牌(手牌上限為20張)。

2、圖強「被動技」

在自己的回合外,每齣一張「閃」,可立即從牌堆摸一張牌。

二、「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的釋義。

出自《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意思為,器:用具,引伸為才能。比喻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

三、分析。君子藏器於身」,符合遊戲中勾踐「隱忍」的技能,可以屯牌等到合適的時候出,歷史上的勾踐也是如此,力量弱的時候一直隱忍,積蓄自身力量,等到強大了突然出擊,滅掉了吳國。

擴充套件資料。與英雄殺勾踐技能相關的歷史典故。

一、兵敗求和。

2樓:淡月

這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並不是誰說的。

告訴人們,不要因為你強就欺負人,也不要因為你弱,就懼怕人。

3樓:泥淼

古人歷練人生分為四階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倘若四項都非常完滿,培養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備、造福社會。

很顯然,「修身」屬於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務,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

飽學,是內功;自律,則須內外兼修。幾千年來,有個非常特殊的詞彙常掛在中國人嘴邊,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獨。代表作:《送別》《南京大學校歌》《三寶歌》等。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經典語錄。1.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2.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3.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4.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牛和鵝》說一說為什麼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金奎叔的話?

4樓:師生花園

因為金奎叔教育我的話,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不要以大欺小,不以己強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懼人。

5樓:星河

答:因為金奎叔的話讓我明白了不要以大欺小,不以己強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懼人。所以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金奎叔的話。

6樓:網友

你又很餓,所以說為什麼直到現在還記得今天說的話。具體情況。我們還不太清楚。

7樓:知竹常樂

牛和鵝說一說,為什麼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金奎叔的話。

因為金奎叔說的話,讓我懂得了乙個道理。

所以直到現在他我還記憶猶新。

8樓:網友

牛和鵝都是動物,動物有動物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他的長處,不能學他的短處。

9樓:洪元彤

金奎叔的話對我人生影響非常深刻。讓我們明白了,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所得到的結果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同。

10樓:摯愛翡冷翠

明白了不要因為別人怎麼說,就輕易相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金奎叔的話,讓我懂得了不能以大欺小 欺軟怕硬。

12樓:網友

啊,可能是因為那個金輝說的話說的太對了,所以說你才一直都記著。

13樓:曾醉易

嗯嗯,設定為什麼直到現在?我記得幸虧說的話嗎?這個我不了解,怎麼回事?抱歉。

14樓:瑗挎煔餜惓

因為金葵樹獎給我了乙個道理。

15樓:來自虎頭崖賢惠的寒蘭

因為金奎叔的話讓我明白了看待問題要從正確的角度出發。

16樓:三毛花匠

我到現在還記著金奎叔的話是因為……

17樓:萬州插旗

這道題很簡單,自己想。

18樓:楊小平

因為這個故事太吸引人了。

《牛和鵝》任大霖 寫

19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記述了任大霖小時候一次放學回家被鵝追趕,金奎叔幫我趕走鵝後,告訴我不能怕鵝,讓我對牛和鵝都有了新的認識。不以己強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懼人。

20樓:公叔菊

牛的眼睛生的太大了,見人就頂,而鵝的眼睛太小了,很怕人,觀音見了就把它們的眼睛換了一下。

21樓:桂振平

《牛與鵝》的全部意思。

22樓:鈴鐺羽花飛

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的文章 角度一課。

23樓:網友

課文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金奎叔趕走了鵝,並告訴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牛和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出自哪個典故,說的是什麼意思?

24樓:不聽話的芹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儒家思想,講究無為心態。是一種思想境界專,是古代修身的屬要求。

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矣!」…

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為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其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

25樓:網友

是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裡來的。

主要意思是乙個人的情緒不以外界物質所影響,也不顧影自憐,達到超脫的人生境界。

26樓:網友

出自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因為外界事物的好壞而改變心情。

27樓:網友

這個句式是互文,意思是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個人的得失或喜或悲,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誰說的?

28樓:佘恩宰父沛珊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雖然不是楊朱說的,但確實與他有干係。楊朱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反對儒墨,主張貴生,重己,他的見解散見於《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

孟子》上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列子》上說「楊朱曰: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這樣的認識,無疑有點「個人主義」,這與中國正統的思想相去太遠,而且也很容易被引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極端。

實際上,「天誅地滅」最早見於《水滸》。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鑑查。」**中這句話可以總結為「人若為己,天誅地滅」。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自私自利者為自己辯護的託詞,這句話可能在清代以後才流行起來,殊不知它最早的出處原意卻是「人若為己,天誅地滅」。

2023年淨空法師開講《佛說十善業道經》,在第二十四集中說:諺語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句話是錯誤的,這句話不是正見,誤導了許許多多的眾生。什麼是正見?

人應當為社會,應當為眾生,這是正知正見,不要為自己。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誰第乙個說的?在佛偈裡是什麼意思?

29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人智慧遠遠達不到理解這句話的水平。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是修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講通俗一點就是:人不修己,那麼天理難容啊!

而很多人解釋成,人不為自己(謀私利),那麼天地會誅殺他,老天爺在中國人和中國傳統文化中都是公平的化身。這不通啊!老天爺會如此的糊塗嗎??

有論語為證。

一、子曰: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篇十四)所以我們大膽的猜測,「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能就是根據夫子此語演變而來!不過語氣更加的嚴厲和直白!

因為是老百姓的語言。荀子曰:「入乎耳,著乎心,為己也,入乎耳,出乎口,為人也」,這裡就談到了為人和為己的關係。

聖賢之教,需心存敬意,細細思量,方可得其一二。所以國學宗師錢穆告訴我們一定要對古人心存敬意,而不能曲解古人之良苦用心。

二、我們知道:為字有兩種發音,陽平和去聲。例如為人,為學等等即使陽平。表示修習之意。為,去聲就是介詞後面接物件,例如,為人民服務,為你買了一本書等等。

如此說來,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乙個人不修己的話,(天在這裡就是朱子所講的理,天理嘛,)天理就會讓此人滅失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個人會被歷史被人民拋棄!

考'天誅地滅'始見於文字者應是《二刻拍案驚奇》卷9'莽兒郎驚散新鶯燕,扶梅香認合玉蟾蜍'中:

鳳生道:'龍香姐,小生自那日驚散之後,有一刻不想你姐姐,也叫我天誅地滅。怎奈是這日一去,彼此分散,無路可通。沒奈何了,豈我情願。

類似有較早一點的,《水滸傳》第15回也只是'天地誅滅'.

更早一點的杜甫詩:祿山作逆降天誅。

至於《十善業道經》只11卷,並無'第二十四集'.此言則不知其所本了。佛誡'不罔語',阿彌。

人不為己'與'天誅地滅'連用者疑始於清。待考。

想中華文明,以仁愛為本,縱揚朱'為我',亦無這等說法。恐是'人若為己,天誅地滅'反其意戲用之。

30樓:t10次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根據不同人的理解,可以有如下解釋:

1 人來到世上,得人身不容易,如果不好好修行,愧對於天和地2 人生存就要奮鬥,不奮鬥,不努力的人會被淘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3 人如果能夠做到將自己的利益看淡,不為自己謀求一切,而一心救度眾生,那麼天和地也就為一體,沒有什麼區別了。

31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是修的意思?不知,就別胡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是佛經裡的話。zzz..

32樓:網友

不可能是佛經裡的話~是被謠傳了吧。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為自私找藉口。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是誰說的?

33樓:快樂mw文文

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

34樓:網友

毛「出自寫史記的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全文。

35樓:翟惜海農婀

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說.

36樓:白剛捷貢真

司馬遷《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

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屈]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剃]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

37樓:狄廣英勤璧

出自:《報任安書》注釋:

固:本來。或:有的人。

於:表示比較。

或重於泰山: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重於泰山的人有:岳飛、于謙。

錢學森、鄧稼先、雷鋒……

或輕於鴻毛:他的死比鴻毛還輕。

輕於鴻毛的人有:秦檜、張俊、汪精衛、李士群、袁世凱……譯:人總會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38樓:匿名使用者

額達打死發電公司發生的腐蝕毒粉水電費水電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譯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

不因外物 的好壞 和自己 的得失 而或喜或悲。避免玩物喪志,表示了古仁人 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講究無為心態。是一種思想境界。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講究淡然平靜的心態。不以己悲,是一種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即無論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啥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

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 岳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 岳陽樓記 裡的千古名句,意思是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這句話採用了互文修辭手法,前後是互相補充互相滲透的,是一個整體,不能分開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貶義詞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

不是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 岳陽樓記 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 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的處事深遠與豁達胸襟。意義 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 財物 外物 的豐富 富有,個人的獲得 擁有而驕傲和狂喜 也不因為外物 財物 外物 的丟失 損壞,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