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中國古代兩次大遷徙的具體時間?

2024-12-21 19:55:10 字數 2854 閱讀 238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動力的不足而對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內遷。

在這一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歷史上泛稱「五胡」。大量人口遷移到南方,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礎。

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這次戰亂雖然僅僅持續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區人民南遷並沒有因為戰亂的結束而終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南遷的中原地區人民仍相望於道。

經過「安史之亂」後,中原人民的南遷,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現均衡狀況。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進一步開發,特別是江淮、太湖地區荒地被大量開墾,成為我國新的財富地區,到五代時南方經濟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和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到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忽必烈繼承汗位以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地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進入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兩宋時期,北民的進一步南遷,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對朝廷的財政收入起著重要作用,表明: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程序最終完成。

2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時期是五代十國的時候,那時由於北方戰亂,南方比較安定,所以人民為了逃避戰亂大舉南遷;另一次是宋朝的時候,特別是南宋的時候,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也是為了逃避戰亂。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徙?

3樓:簡單的快樂

按照歷史研究的說法 中國從古代到近代人口大遷徙應該是六次。

4樓:丫頭文玥

中國歷史上好像共有三次吧。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在哪年

5樓:網友

漢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原,他們因為諸侯的封地而獲得姓氏,然後遷移到四面八方。按照一般的說法,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三次大規模從北向南的人口遷徙浪潮。

第一次被稱為「衣冠南渡」。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遷入內地,與漢族混雜而居,到西晉末年北方大亂,北方的漢族先後南下,遷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據史學家考證,當時遷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 多萬;

第二次發生在西元8世紀的安史之亂時,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戰亂;

第三次,是西元12世紀,北宋末年到南宋時期,隨著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國佔據中國大陸中北部,大批人口隨著敗退的統治者,遷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遷使得江南地區取代中原,成為中國經濟和文化最發達地區。

與此同時發生的,則是北方民族以歸化者或者征服者的姿態,不斷進入華北、華中,甚至江南。而漢民族國家的統治者,則不斷調動士兵、居民,遷移到值得開發的土地,或者需要守衛的邊疆。在中國的史籍中,移、發、遷、徙、實、屯,這些字不絕如縷,每出現一次,就意味著一次規模或大或小的、由官方發起的移民。

6樓:墼餮魍薅

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永嘉喪亂】。

中國古代西晉晉惠帝時,朝廷腐敗,發生八王之亂。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屬山西),國號漢。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繼立。

次年聰遣石勒殲晉軍十餘萬人於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鹿邑),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又遣劉曜破兵洛陽,俘虜懷帝,殺士兵百姓三萬餘。史稱「永嘉之亂」。

中國古代共有多少次人口大遷移?

7樓:網友

是四次早在戰國時代(西元前475-前221年),秦人移民巴蜀,楚人開發西南,燕國開拓遼河流域,都曾作過一定數量的移民。

1、秦漢(西元前221--220)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匈奴常來侵犯,每值匈奴戰敗,常把他們的俘虜移居內地。西晉(西元281—318年)時,匈奴、鮮卑以及氏、羌等族人民移居內地更多。在此時期大量胡人南下,在華北地區曾先後建立了許多小國,大量漢族居民從黃河流域遷移到了長江以南。

當時**更把北方原有州郡地方**遷到南方,稱為僑置州郡。例如有所謂南徐州、南袞州、南豫州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2、在五代十國時期(西元907—960年),北方有契丹族南進;隨後又有女真族的金人南下。在南宋時期(西元1133—1279年),華北各地由金人統治,南宋**遷到臨安(今杭州)。這樣就有大量女真族人遷人黃河流域,原住黃河流域的漢人又一次大批被迫移居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由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西元1279—1368年)統治了全中國,蒙族人民大量移入內地。

年滿洲人建立清朝統治中國。滿族居民大部進入內地,編為八旗,他們生活在廣大漢人之中,逐漸採用漢語;同時滿、漢之間也互相通婚。清代末期,滿人絕大部分留在內地生活。

另一方面,東北的滿洲地方早期原禁止漢人前去,但因內地人口眾多,而且水旱災害也常發生,黃河下游山東、河北、河南各省人民開始私下到東北移墾,以後由於俄、日帝國主義妄圖霸佔滿洲,清**也獎勵漢人前往,用以充實邊疆。

4、清代末年(西元1911年),東北三省人口又增至2,900萬。在短短的一百餘年中,東北總人口從不到100萬增加到2,900萬,增長近30倍。這雖然僅是國內地區性的人口遷移,但就其人數之多,增長之快,也可算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8樓:宋喜瑩

印象中好像是2次,一次是北魏時期,一次是元朝時期。

古圍棋的所有規則誰知道,中國古代圍棋規則

座子制。就是開始時在棋盤上對角星位放上相同顏色的棋子。這個大家應該知道。2.數子制。就是說最後的子數是按現代圍棋計算勝負發計算所得子數後加上對方被斷開的的棋的塊數。這點其實很科學,因為最初的圍棋是雙方走子,直到自己的空中只剩兩個眼後開始計算勝負,而勝負的計算只是計算雙方子數的多少。可以想到,塊數多的...

中國古代的五行關係,中國古代五行關係具體是怎樣的?

五行 指金 木 水 火 土五種物質 元素的執行 變化 我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五行學說最早在道家學說中出現。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

中國古代印章分為哪兩類,中國古代的印章分為哪兩種

印章基本上可分為官印和私印兩類.中國古代的印章分為哪兩種 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為朱文印 陽刻 陽文 和白文印 陰刻 陰文 按照用途和使用場合,可分為官印 私印。陰文 文字突出 陽文 文字下凹 玉璽 封印 中國古代的佛教藝術品分為哪兩類?中國古代的佛教藝術品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佛教造像和佛教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