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德爾遜的經歷以及《仲夏夜之夢序曲》的創作時間

2025-01-09 14:15:07 字數 1451 閱讀 3844

1樓:網友

孟德爾遜,德國作曲家,生於漢堡,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這樣里程碑式作品,在創作該曲時還有一典故,既然你沒問就不說了。一樓的講的挺好的。給他分吧。

2樓:網友

孟德爾遜17歲時,即1826年寫成《仲夏夜之夢序曲》e大調,年10月又演出了完整的全劇配樂,即。

3樓:網友

這首序曲在1826年夏間完成。

4樓:陽光文學城

答:孟德爾遜自幼隨母親學習鋼琴,後師從採爾特。九歲時,他便登臺演奏鋼琴。十一歲嘗試創作各種體裁的**作品。

在家庭中,他經常接觸到文化知識界的卓越人物,如黑格爾、海涅、威柏、歌德等人。此外,他還自學柏林大學部份課程。多方百知識的充實,使他成為一位素有文化教養的**藝術家。

1829至1832年ifi,孟德爾遜周遊英倫三島、瑞士、巴黎和義大利。1836年任萊比錫格萬特蒙斯交響樂團指揮。1841年受國王威廉四世邀請,赴柏林。

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的創作背景

5樓:席翠桃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孟德爾遜的代表作, 它曲調明快、歡樂,是作者幸福生活、開朗情緒的寫照。曲中展現了神話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詩情畫意。全曲充滿了乙個十七歲的年輕**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氣息,又體現了同齡人難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表現力,充分表現出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及獨特才華,是孟德爾遜創作歷程中的乙個里程碑。

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最早的創作是鋼琴四手聯彈的序曲。1826年,孟德爾遜與其姐姐範尼共讀莎士比亞戲劇,該年8月作成時17歲,11 月9日與姐姐一起首演,後改成管絃樂序曲。1840年,科文特花園劇院上演《 仲夏夜之夢》時,使用的就是這個序曲。

後1843年,普魯士王排德烈·威廉四世邀孟德爾遜為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安季戈尼》、拉西奴的悲劇《亞它利》 和這部《仲夏夜之夢》配樂。

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的曲目結構

6樓:小夥

《仲夏夜之夢》,2.諧謔曲,3.有伴奏的情景與小鬼進行曲,4.為兩位女高音譜寫的歌曲和女聲合唱,5.有伴奏的情景,6.間奏曲,7.有伴奏的情景,8.夜曲,9.有伴奏的情景,10.婚禮進行曲,11.有伴奏的情景與送葬進行曲,12.貝加莫舞曲,13.有伴奏的情景與終曲。

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的作品賞析

7樓:孤沈意唯

在虛無縹緲的短引子之後,**進入小提琴頓音奏出的輕盈靈巧的第一主題, 描繪了小精靈在朦朧的月光下嬉遊的舞蹈。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歡樂而愉快,由管絃樂齊奏伴隨著雄壯的號角,呈現出粗獷有力的舞蹈**,並立即轉入熱情激動而溫順的戀人主題,曲調樸素動人。經過多次**的發展變化,樂隊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題,具有幽默、諧謔的特徵。

在後來孟德爾遜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夢》戲劇配樂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編為組曲演奏。

跪求帕爾曼演奏的門德爾松的 e小調協奏曲 急速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的問世。此曲問世的緣由要追溯到門德爾松與小提琴家大衛的友誼。1838年,門德爾松產生創作此曲的念頭,在給大衛的信中寫道 靈感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樂曲的開端使我身心不安。樂曲一開始並沒有出現長篇的管絃樂齊奏,沒有前奏曲,也沒有獨奏家炫耀技巧的表現,只有管弦樂團一個半小節紛憂不安的伴奏...

關於鬆的古詩詞,關於鬆的古詩

惜花吟 鮑君徽 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歡,莫待春風總吹卻。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煮茗松花香。妝成罷吟恣遊後,獨把芳枝歸洞房。丹景山至德寺 徐氏 週迴雲水遊丹景,因與真妃眺上方。晴日曉升金晃曜,寒泉夜落玉丁當。鬆梢月轉琴棲影,柏徑風牽麝食香。虔炸六銖...

關於竹鬆梅的詩句

詩詞如潮海,無力仔細看。瀏覽逾萬卷,選編萬餘言。古今詩竹者,常學竹風格。虛心屬秉性,高節貴終生。狂風竿不彎,暴雨膚更潔。酷署生清陰,嚴寒葆翠色。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羆。衣食住行用,無不勞此君。貢獻愈卓越,砍伐更加烈。此風若不止,竹林盡毀滅。我編竹詩詞,奉獻給讀者。勸君愛惜竹,弘揚竹風格。水調歌頭 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