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正常人的心理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2021-03-03 20:27:09 字數 3703 閱讀 4233

1樓:有趣地心理學

- 做一個內心豐富的人,隱藏在太陽和月亮的風景,低調和平靜的心。 一個內心豐富的人,生活往往很簡單

2樓:國雞糜爛

人的內心跟表情一樣,都會表現出它的喜 怒哀樂 ,只是藉助人四肢的做發和頭的想法而表現出來! 同時內心也需要控制, 你遇到麻煩,而心理特別重,無法控制了,你就得去找心理醫生了!

3樓:青兒

人的內心裡是無法說清楚的.個人的內心裡想的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4樓:念駿同元柳

想不在一起有的是藉口¥你認為呢?

呵呵只因不愛

所以不在

5樓:在玉賴夏之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一切都是空。

正常人的心理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6樓:鄧鵬

什麼叫心理健康?2023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定義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們還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解釋。有人認為心理健康是人們對環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適應;也有人認為心理健康應是一種積極、豐富而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適應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發展其身心潛能而絕非僅僅沒有心理疾病;還有人認為,心理健康表現為積極性、創造性和人格統一,有行動熱情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力。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心理健康是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具體說,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與絕大多數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無心理疾病;二是能積極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順應環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設性地完善個人生活。基於以上觀點,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到協調一致,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

一、學術界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馬斯洛和密特曼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對自己有充分的瞭解,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當的評價。

3.生活理想和目標切合實際。

4.與周圍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際關係。

8.適度的情緒發展與控制。

9.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在社會規範的前提下,恰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

1.一般的適應能力

適應性;靈活性;把握環境的能力;適應和對付變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闡明目的,並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為;順利改變行為的能力。

2.自我滿足的能力

生殖性慾(獲得**高潮的能力);適度滿足個人需要;對日常生活感到樂趣;行為的自然性;放鬆片刻的感覺。

3.人際間各種角色的扮演

完成個人社會角色;行為與角色一致;社會關係適應;行為受社會的贊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參與社會活動;利用切合實際的幫助;託付他人;社會責任;穩定的職業;工作和愛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覺的準確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認知的適當;機智;合理性;接觸現實;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對人類經驗的廣泛瞭解和深刻的理解。

5.對他人的積極態度

利他主義;關心他人;信任;喜歡他人;待人熱情;與人親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創造性

對社會的貢獻;主動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獨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實現;個人成長;人生哲學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間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動機;自我利用;具備把握衝動、能量和衝突的綜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複雜層次;成熟。

9.對自己的有利態度

控制感;任務完成的滿足;自我接受,自我認可;自尊;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充滿信心;積極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決感;擺脫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緒與動機的控制

對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慮的能力;道德;勇氣;自制力;對緊張的抵抗;道義;良心;自我的力量;誠實;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

綜合各家觀點,參照現實社會生活及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現代人和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應以從下七個方面來考慮;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它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一般地講,智商在130以上,為超常;智商在90以上,為正常;智商在70—89間,為亞中常;智商在70以下,為智力落後。

智力落後的人較難適應社會生活,很難完成學習或工作任務。衡量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要與同齡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較,及早發現和防止智力的畸形發展。例如,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過於敏感或遲滯、知覺出現幻覺、思維出現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現。

2.情緒適中

情緒適中是指情緒是由適當的原因所引起;情緒的持續時間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情緒活動的主流是愉快的、歡樂的、穩定的。有人認為,快樂表示心理健康如同體溫表示身體健康一樣的準確。一個人的情緒適中,就會使整個心身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對一切充滿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個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現在意志品質上,意志品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標準,其中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和頑強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標誌。行動的自覺性是對自己的行動目的有正確的認識,能主動支配自己的行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行動的果斷性是善於明辨是非,適當而又當機立斷地採取決定並執行決定;行動的頑強性是在作出決定、執行決定的過程中,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

反應適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之一。反應適度說明人的行為表現協調有度,主要表現為:意識和行為一致,即言行一致;為人處世合情合理,靈活變通;在相同或相類似情境下,行為反應符合情境,既不過分,也不突然。

4.人格統一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的各種特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機結合成相互聯絡的整體,對人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如果各種成分之間的關係協調,人的行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調,就會造**格**,產生不正常的行為。

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的表現。一個人的人格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因此,形成一個統一的、協調的人格和形成一個殘缺的、失調的人格,其性質對心理髮展和精神表現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5.人際關係和諧

人際關係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也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人際關係和諧具體表現為:在人際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納、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剋,相互排斥、貶低;對人情感真誠、善良,而不是冷漠無情、施虐、害人;以集體利益為重,關心、奉獻,而不是私字當頭,損人利己,等等。

6.與社會協調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應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標和行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協調一致。如果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矛盾和衝突,應及時調節,修正或放棄自己的計劃和行動,順歷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現實,悲觀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歷史潮流而動。

7.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徵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齡階段,每一年齡階段其心理髮展都表現出相應的質的特徵,稱為心理年齡特徵。一個人心理行為的發展,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變化的。如果一個人的認識、情感和言語舉止等心理行為表現基本符合他的年齡特徵,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如果嚴重偏離相應的年齡特徵,發展嚴重滯後或超前,則是行為異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正常人的聽力是多少dB,正常人的聽力是多少分貝

正常人的聽力是在0 25分貝 db 之間。分貝是對聲音強度的劃分。0分貝並非指沒有聲音,而是通常人能聽見的最微弱的聲音,聲音的分貝高的話也能聽見,不過會對人體有害。聽力損失以純音測聽500 1000 2000赫茲hz的氣導平均聽力計算,正常人的聽力範圍在0 25分貝 db 之間。正常通話或柔和的背景...

睡覺枕什麼枕頭最好,正常人應該睡什麼樣的枕頭好

一般來說越原始越自然越健康,最好是用蕎麥殼來填充枕頭,不上火,還容易貼合頭頸,健康舒適。用黃豆做內膽,這樣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最好是高矮合適,彈性柔軟的。睡覺枕蕎麥皮枕頭最好。高度以及枕頭的枕芯的材料三個方面進行考慮,具體如下 一般睡覺枕枕頭,應該能夠適合頭頸部曲線,從形狀上來看,波...

正常人的牙齒有幾顆,正常人一般有幾顆牙齒

人的牙齒數量應該是32顆,其中有4顆為智齒,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長出來,但是每人28顆牙是不可少的。每個人有32顆恆牙,真正行使功能的牙齒有28顆。當牙脫落一二顆時,並不會影響全身健康,但牙齒逐漸脫落剩下不到20顆時,就開始影響身體多個系統功能。此時,如果將脫落的牙齒及時修復好,口腔中保持20顆以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