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你守著財物又有什麼作用呢?捨棄財物是捨棄的第一步,當你真專正的什麼都捨棄了屬,不被物象所迷,才有開悟的可能。
其二,佈施分三種,無論哪一種都能利益眾生,這樣又可以修福。佈施主要是要利益他人,讓菩薩做到「無我相」,進入大乘道。
2樓:匿名使用者
為何copy寺內設有功德箱?那是給bai予大家佈施的機會、未來du收穫幸福的途徑zhi。三寶父母師長是我們的福田,修道dao聖賢和在家菩薩是福田,貧苦病難的大眾是福田。
功德箱裡收集的是,恭敬供養的心和慈悲善良的心。寺院是播種自己幸福智慧的地方,佈施美德驅除貪吝心,感恩大眾懺悔彌補往昔過失。
3樓:張華北
給眾生一個種福田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得到利益。
4樓:匿名使用者
六度的第一個是佈施。佈施,是一種施捨。佈施,也叫舍,就是捨棄。
佛教 為什麼菩薩還要佈施
5樓:深海的傾聽
因為佈施能度到彼岸啊。菩薩還沒成佛佈施也是成佛的關鍵。因為我們有種種煩惱,所謂貪嗔痴三毒,在此三毒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貪,要解決此大煩惱,就要從佈施著手。
因為眾生認為千辛萬苦得來的財物是屬於自己的,捨不得給別人,那就是貪心在作怪,我們要由捐一毛錢,捐一塊錢給眾生,從中慢慢開始學習佈施。吝嗇與貪心的煩惱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為有行佈施才能對治我們慳貪之心。凡是貪心煩惱重的人,是不捨得把自己的財物給予別人的,故佛陀教導眾生要修行佈施。
但是以此方式佈施,並不能完全稱為行菩薩道。因為此種佈施只是度個人內心的煩惱而已,而菩薩是觀察到眾生苦,願令一切眾生得樂,所以行佈施;另外菩薩知道行佈施是有因果、有果報的,他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其本身必須要具足種種福德因緣,而此福德因緣是要靠修行得來的。菩薩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地位、財富,這樣對眾生的影響力才大,眾生才會聽他的話,所以菩薩要求種種福德。
佛陀說他是一個求福德的人,是福德圓滿的覺者,他的福報是世間第一,即使是佛陀涅槃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世人還建造金碧輝煌的廟宇來供奉他,而這種福德圓滿是佛陀累劫修行佈施波羅蜜得來的。因為佛陀有很多福報,才能以無量無邊的財富佈施給眾生,故菩薩修行的第一步為佈施。
一般人行佈施可以得到將來的果報,不能稱為到彼岸,這只是求人天福報罷了。如果要求人生的解脫,對治慳貪的心,便要行佈施。一個行菩薩道者,也要行佈施、因為要度自己慳貪之心,同時將來還可得到大福德;另一方面,菩薩看見眾生疾苦,以其所擁有的龐大財產佈施給眾生,令眾生得樂,所以此三種佈施是行菩薩道者所應做的事。
一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如有人向他討錢,就應該佈施,如果他一毛不拔,捨不得施與,就沒有資格稱為菩薩,沒資格達到解脫之境界,因為他還有慳貪的煩惱,世間的善人都能慷慨解囊,慈悲濟世,為慈善事業盡心盡力,何況是菩薩行者呢?
法施令眾生能聽聞到正法,瞭解人生是很苦惱的,同時也使他們懂得解脫的道理,能令他們走上解脫之道,這三種佈施能度我們到達生死解脫之彼岸,故稱為波羅蜜。
有些人行佈施是貪求地位、福報、名譽,這不能度到生死解脫的彼岸,故不能稱為波羅蜜。六度波羅蜜是為修學菩薩道的菩薩而講的。
南懷瑾老師講述:為什麼菩薩還要佈施
6樓:aaa**王
現在說到菩薩要來佈施,怎麼菩薩還要來佈施呢?其實連佛都還要佈施,這一點我們特別要注意在佛的戒律上看到許多地方,佛帶領一般**修行,學生中有眼睛看不見的,佛幫忙他做事情,那些**說,你老人家怎麼還來幫忙呢?他說我也是要培養功德,他說一個人做功德是無窮無盡的換句話說,做好事是不分尊卑地位的,也沒有夠的時候不要以為自己至高無上,崇高偉大,好像功德圓滿了,那就算成了佛,也已經不值錢了;這種佛我們可以把他拉下來所以佛的偉大也就在此,他永遠不斷的以身作則,不斷的善行培養功德一切菩薩修持善果,修持功德,永遠都是無窮盡的
譬如當年我所參學的那些前輩大師們,尤其在西康**,看到的好幾位活佛,他們有很多**,自己卻很辛苦出來化緣,供養**們這些**們在那裡很舒服,在那裡閉關的閉關,修行的修行有時候一個地方經常維持四十個修行的學生
我們看禪宗的語錄,牛頭融禪師沒有悟道以前,在牛頭山入定;入定的時候,天人送食,吃飯也不須要自己做,到時間自然有天女來送食又有百鳥銜花供養,當時還沒有悟道,只是入定而已後來悟道以後,自己就不入定了,其實他都在定中所以不在山上打坐,下來辦教育,帶領了很多人修持,通常有五百人跟他學而他每天要走幾十里路來回,背米,挑米,古代交通不便,米挑來給學生們吃,給徒弟們吃
所以看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曉得真正的學佛,要在行為上注意一般學佛的人觀念錯誤,認為學佛可以偷懶,可以躲避,以為在學佛,萬事不管這完全是錯誤的態度,不但不夠小乘,就是基本做人的行為都算錯誤的這是因為我們看到金剛經上提出來,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七寶持用佈施,而談到大乘菩薩們的發心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這句話又點題了,因為真正行大乘菩薩道的人們,他做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報所謂做一切善事,義所當為,應該做的啊!假使我們行善救世救人,認為我在培福報,又錯了,那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菩薩的心性所以一切菩薩不受福德,他不求果報須菩提聽到這裡又懷疑了,他說,為什麼說菩薩不受福德呢?剛才我們說過嗯!
菩薩並不以求福德之心去行善,是做應該做的事,本份的事,做了就做了,不住不著,這個還有什麼問題啊!難道須菩提比我們還要笨,還要問一下,為什麼菩薩不受福德嗎?
你說須菩提問這個話對不對?當然對,問的很高明對,菩薩做善事,並不是為了求福德,但是既然無住無著,求求又何妨啊?換句話說,求也是不住啊!
菩薩難道沒有這個氣派嗎?他問的是這個道理你不要小看這個問題,須菩提問的非常嚴重啊!既然是菩薩,此心無住,行一切善,此心無所求,這是無住,有所求就有住嗎?
那這個菩薩還沒有徹悟吧?還沒有對吧!他問的是這個道理所以佛也幾乎被他問倒了,又趕快說: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諸佛菩薩都在行功德,當然不應該貪著,因此說,雖然有福德,自己並不貪著,有好處,自己並不領受,而回向給世界一切眾生,願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受這個好處,自己不想要所謂大布施,所謂佈施法門,佈施波羅密多,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有一個結論,真正證道悟得般若的人,沒有自私的,不會走小乘的路子,是佈施第一佈施是法佈施財佈施無畏佈施,一切的佈施,菩薩道都在其中了
默然無語是真聞,情到無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無一物,莫憑世味**勳
默然無語是真聞,這是講真正學佛智慧與功德,真正的佛法,一切無我無自性那麼佛說的法也是方便,真正的佛法也說不出來所以,佛曾經有一次在摩羯陀國,對學生不講話了,在摩羯陀國閉關三個月,不說話這表示佛法沒得可說的,要你自己去證,所以默然無語,說無可說,這是真聞
情到無心意已薰,真修到無心之地,一切行,一切處,都是無心一切情意識都自清淨了什麼是無心呢?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無心之處,這個第六意識完全轉了,才呈現智慧的境界;所謂轉成妙觀察智,般若的境界
撒手大千無一物,怎麼樣修持才能夠達到這個無心之處呢?懸崖撒手還不夠,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拿來佈施,一切都可以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所以,學佛法就是兩條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資格學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說般若境界,一切萬緣放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間上的福報喔!一個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報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報的,不是世間的福報所能成的
佛教為什麼如此重視「佈施」
7樓:你本來是佛
佈施 ,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與人之義。佈施有三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果報。
佈施』要俱眼。什麼是俱眼?就是要以慧眼看清事實的真相,使得施捨的結果最俱有利價值。也就是讓被施捨方不至於得到施捨後更增加罪孽。
六度的第一度就是佈施,佛家是很重視佈施的功德和力量。因為佈施是修行,對治我們的貪嗔痴習氣!
8樓:深海的傾聽
(1)、財施:以錢財施捨給貧窮疾病者,或資助慈善團體。一切身外物稱為外財,所以財施也稱外施。
(2)、無畏施:我們令眾生不害怕,無恐怖,無災害,稱無畏施。菩薩行無畏施時往往連自己的生命也佈施給眾生,故無畏施也稱為內財施。佛說持戒就是一種無畏施。
(3)、法施:以世間的善法,以及佛陀所宣揚的宇宙人生之真理,勸導人們修善斷惡,離苦得樂,乃至涅槃,稱為法施。
為什麼佈施能度到彼岸呢?因為我們有種種煩惱,所謂貪嗔痴三毒,在此三毒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貪,要解決此大煩惱,就要從佈施著手。因為眾生認為千辛萬苦得來的財物是屬於自己的,捨不得給別人,那就是貪心在作怪,我們要由捐一毛錢,捐一塊錢給眾生,從中慢慢開始學習佈施。
吝嗇與貪心的煩惱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為有行佈施才能對治我們慳貪之心。凡是貪心煩惱重的人,是不捨得把自己的財物給予別人的,故佛陀教導眾生要修行佈施。但是以此方式佈施,並不能完全稱為行菩薩道。
因為此種佈施只是度個人內心的煩惱而已,而菩薩是觀察到眾生苦,願令一切眾生得樂,所以行佈施;另外菩薩知道行佈施是有因果、有果報的,他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其本身必須要具足種種福德因緣,而此福德因緣是要靠修行得來的。菩薩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地位、財富,這樣對眾生的影響力才大,眾生才會聽他的話,所以菩薩要求種種福德。佛陀說他是一個求福德的人,是福德圓滿的覺者,他的福報是世間第一,即使是佛陀涅槃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世人還建造金碧輝煌的廟宇來供奉他,而這種福德圓滿是佛陀累劫修行佈施波羅蜜得來的。
因為佛陀有很多福報,才能以無量無邊的財富佈施給眾生,故菩薩修行的第一步為佈施。
一般人行佈施可以得到將來的果報,不能稱為到彼岸,這只是求人天福報罷了。如果要求人生的解脫,對治慳貪的心,便要行佈施。一個行菩薩道者,也要行佈施、因為要度自己慳貪之心,同時將來還可得到大福德;另一方面,菩薩看見眾生疾苦,以其所擁有的龐大財產佈施給眾生,令眾生得樂,所以此三種佈施是行菩薩道者所應做的事。
一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如有人向他討錢,就應該佈施,如果他一毛不拔,捨不得施與,就沒有資格稱為菩薩,沒資格達到解脫之境界,因為他還有慳貪的煩惱,世間的善人都能慷慨解囊,慈悲濟世,為慈善事業盡心盡力,何況是菩薩行者呢?
為什麼佛教我們要忍辱呢
忍辱可斷除業障。一般而言,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相互作用的。例如,你對我好,那我也對你好,這樣就良性迴圈。又例如,你對我差,那我自然也不會給你好臉色看,從而進入惡性迴圈。但是學佛之後就知道這種相互作用其實是虛妄不實的。無論別人怎麼對待自己,自己都不應該隨便被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牽著鼻子走。忍辱要做的,不是...
佛教為什麼燒香佛教為什麼燒香,佛教徒為什麼要燒香拜佛
燒香是一種和佛菩薩櫻薯啟溝通的一種方式 也脊如是供手派養的方法 燒香也有香譜 可以知道很多事情 叫做戒定真bai香,一般每次一根或du 者三根就可以,zhi一根就供養三世三dao寶,三根就在插內香的時候默想加上供容養父母和冤親債主就可以。上香的意義在於激沒賀聞到香的味道就提醒自己要修戒定慧。上香其實...
佛教是無神教,為什麼要拜佛像,佛教拜佛為什麼
正信的佛教徒,對於聖像的崇拜,目的是在藉著聖像的崇拜而將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薩的悲願。正像靶場的射手,將視線由瞄準口通向準星,再對準靶子的紅心,射擊的目標雖在靶子的紅心,要想射中靶子的紅心,卻須首先通過瞄準口及瞄準星。當然第一流的射手,並不需要按照瞄準基本動作瞄準 同樣的,一個已經悟透了佛法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