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石家莊第157個
小題1:「正bai名」是為了du復興禮樂,並使刑罰得當,zhi這樣,百姓的行dao為才能有規範專,社會才屬有秩序。
小題2:使百姓行為規範;使人人有尊嚴,相互尊重;使社會安定和諧。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從下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來看,如果不「正名」則會導致「禮樂不興」、「刑罰不中」、「民無所措手足」。
從這點來看,孔子提倡「正名」的目的就很容易理解了。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要從文中找關鍵語句進行提煉概括。如「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尊人」等就表現了「禮」能讓社會安定、相互尊重。
從《論語》中的「所措手足」可知,有「禮」還能使百姓行為規範。
【譯文】人們有了禮的規範,社會便得以安定,少了禮社會便會傾危,所以說:「禮,不能不學啊!禮的實質在於對自己卑謙,對別人尊重,即使是挑著擔子做買賣的小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況富貴的人呢?
身處富貴而懂的愛好禮,就不會驕橫過分,身處貧賤而知道愛好禮,那麼志向就不會被屈服。」
子路問:「衛君待子而為政……」翻譯,
2樓:小穎
【原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譯文】:
子路(對孔子)說:「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
「首先必須正名分。」子路說:「有這樣做的嗎?
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麼正呢?」孔子說:
「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採取存疑的態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麼辦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3樓:_1小孩
就這一句嗎?後面的不需要翻譯?子路(對孔子)說:「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
閱讀《蘇州園林》中的兩段文字,完成6 12小題
6.第一段文字共有四句話,下面層次劃分正確的是 b 7.文中的 據說 到過 也到過一些 這些詞語表達作用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8.課文中說 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的理由是 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9.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副完美的圖畫 這句話在文中說明了蘇州園...
閱讀《勸學師說》中的兩段文字,完9 12成題 12分
小題1 c 小題2 b 小題3 d 小題4 a 小題1 足 可,值得。小題2 1 疑惑 2 糊塗 所以 3 表原因 4 用來 的,的憑藉。小題3 d都是語版氣助詞。a項分別表示修飾和並列。b項用法分別是 主謂取獨,代詞 這些 c項用法分別為 表權示揣測語氣,代指書中的。小題4 a不是 說明了學習方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題這是善用聯想意義的例子。聯想意義也最易誤用而生流弊。聯想起於習
1 在寫作中,一寫就先聯想到一些陳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並且自鳴得意版。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權們所說的 套板反應 作者非常反感這種做法。他說 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 套板反應 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 套板反應 和創造的動機是仇敵 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面離不掉 套板反應 在運思佈局上面,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