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陸游頸聯哪兩個字用的好,為啥

2021-03-04 05:26:25 字數 6041 閱讀 8752

1樓:野兔兔

1、簡bai述:

陸游《書憤》頸聯中du「空」和「已」zhi字用得好,因為它們表達dao了詩人內壯志難酬的心情。自許為「塞容上長城」卻不得重用,使得這種自許成為空想,而照照鏡子,自己已經兩鬢斑白,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更是讓詩人感到想要實現夢想難上加難。

2、原詩:

書憤五首·其一

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3、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書憤 陸游中頸聯和頷聯表達了什麼感情

2樓:韶秀榮堵子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

「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呢?

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

3樓:晨光眠夏

頸聯和頷聯抒發了作者蹉跎歲月、壯志未酬的感慨。

【解析】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作者三十七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

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

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如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

「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

可惜畢生未能一層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志。

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

兩相比照,滿是悲愴。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

悲愴便為鬱憤。

書憤 陸游頸聯在詩中表達的效果

4樓:du知道君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

「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呢?

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

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陸游《書憤》的頸聯中有什麼典故?其中有什麼意義?

5樓:薰衣草

「樓船夜雪瓜洲復渡,鐵馬秋風制大散關」:這是追述bai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du仗。宋高宗紹興三十zhi

一年(1161)冬金dao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企圖從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軍擊退。第二年,宋將吳璘從西北前線出擊,收復了大散關。樓船,高大的戰船。

瓜州,在今江蘇邗江南大運河入長江處,為江防要地。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是軍事重地。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後金兵潰退。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2023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

「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陸游《書憤》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6樓:可愛的康康哥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

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原文如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如下: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詞句註釋

(1)書憤:書寫自己的憤恨之情。書,寫。

(2)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屢遭破壞。

(3)「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氣,氣概。

7樓:匿名使用者

寫作背景: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

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作者介紹: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自幼好學不倦,在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20歲時與唐琬結婚,後被其母強行拆散。這種感情傷痛終其一生,《釵頭鳳》、《沈園》等名作即是為此。

29歲時,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應鎖廳試,名列第一,因居秦檜孫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國恥「喜論恢復」,竟在複試時被除名。後得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和蜀州、嘉州、榮州**通判、知州等職。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鎮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

淳熙五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在江西任上,當地發生水災,他「草行露宿」,親到災區視察,並「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不料卻因此觸犯當道,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陸游在家閒居6年後,又被起用為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州。

淳熙十五年,陸游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

於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後,陸游長期蟄居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2023年1月26日)與世長辭。

其他:《書憤》

首聯寫詩人當年意氣風發、壯懷激烈的形象。頷聯:詩人回憶往事,只剩一腔憤怒與心酸。

頸聯:聯想到壯志未酬的檀道濟,詩人無限悵惘。尾聯:

聯想到諸葛亮,對武侯的無限仰慕 ,正是對當時朝遷的無限蔑視。

8樓:柯玉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書憤》為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寫,此時他已是61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5年,直到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這首七律即寫於此時。

原文:《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9樓: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國仇未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裡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

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鬱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後金兵潰退。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2023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

「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

「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呢?

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

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再看尾聯。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

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

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閒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陸游的《書憤》書寫了那些事,陸游寫的《書憤》

前四句概bai括了自己青du壯年時期的豪zhi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dao,其中頷版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權 氣如山 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 時光虛擲 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

陸游書憤的寫作背景是什麼,陸游的《書憤》賞析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 報國欲死無戰場 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 書生無地效孤忠 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 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感...

書憤陸游的中心思想感情,書憤陸游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抒發了怎樣思想感情

書憤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以及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書憤陸游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抒發了怎樣思想感情 一是理想和現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何等豪邁,如今對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