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今日有事,只能助談美
一書讀《談美書簡》有感
剛剛扣上談美一書,便提筆來寫感,頗有幾分應付之意。但事實並非如此。於我,一個從未考慮過什麼「美」是什麼,並幾乎不與藝術沾邊的高中生來說,讀這本書真的有些吃榴蓮之感,首先是無從下手摸不到頭腦,其次便是內容的苦澀。
因此,我實屬是怕不立即記下點什麼,怕是白讀了這篇佳作。於一門生疏的知識,我隨時頗為認真讀過,但僅僅一遍,還只是汲取了九牛一毛,本該讀上二遍,三遍···可假期已近尾聲,只能推到下一假期了。
於此,**一下我的拙見。
這次使我真正瞭解了美的範圍,我想這也是我受益最深之處。當然,美的範圍無人可以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因他是一個極為廣闊的領域。語言、聲音、畫面、勞動生產、建築···皆屬美的範疇。
人與自然,世間萬物無一不是美得締造者。可這之前,我只狹隘的認為藝術品之美,人之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此處的藝術品也只是狹隘的定義),用心領會2,我們時時刻刻都與藝術接觸,都在與美接觸,依據動聽的話語,一道虹,一片發人深省的文章···沒有人可以給美下一個完美的定義,正如文中所說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眼中的美。美是頗具人性化和人道主義的。
而美與美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即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沒有脫離美感的客觀美的單獨存在,正如朱老所舉,沙漠中再巨集偉的建築,沒有得到主觀美感的肯定,誰又能說他是美的呢?而美感是人的人性化的一種傾向,不同人的傾向不同,因此沒人會了解且統一所有人的傾向,也就無法給美一個確切的定義。
這裡所說的沒事一種傾向,就大大的擴充套件了美的含義,這就可以用我們所說的內在美和外在美來解釋。我們一般人眼中與思想中的美,都是我們表面所看到的,也就是外在美。可其實不然,我們心中冥冥中有一種自然地傾向(這貌似就要用生理學和心理學來解釋了),就像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人加西莫多,他即使外貌醜陋,可卻擁有一顆感恩高尚的心,這時我們便產生了一種自然地傾向,傾向於欣賞加西莫多,也就是他的內在美。
而同時,美感變產生了。
還有就是我讀的不是那麼透徹的地方,但還是寫出來吧。朱老說過,美學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更小的說便是唯物主義。也就是說一切的藝術品與美都是從現實中出發而高於現實,引領人類進步的。
唯物主義論傾向於一切源自於勞動生產,勞動使人進步,產生理想,從而有經濟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這句話是適用的:經濟基礎決定上次建築——美的精神生活。而勞動生產和現實條件又決定著經濟情況,而唯心主義恰恰顛覆了勞動生產與理想的位置。
對於美感是一種傾向,還有更精確的解釋。人是一個整體,他是有聽覺、視覺、嗅覺、意志、思想等感官組成的。從前西方人分割開來看,以黑格爾等為首的美學大家們只注重聽、嗅、視三感,認為美是客觀的,與人的主觀感覺無關。
可正如上文所說,沒有美感何來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與思想的一種傾向。可總結為:
人是一個整體;美與美感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文中有一處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解釋,我頗為喜歡 。人是審美過程的主體,自然為客體,當然,主體也屬於客體,人也是審美物件之一嘛。主體與客體並不是互相對立的兩面,客體產生美,主體應而產生美感,二者為一整體。
同時,人類的勞動生產便是不斷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自然,讓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豐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發揮了他的本質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質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物件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強和提高了。」這便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相互依存,而又相對獨立,而自然中有人類,人類中又有自然。
馬克思說過:「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質只對於社會的人才存在;因為在社會裡,自然對於人才作為任何人的聯絡紐帶而存在——他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為他而存在——這是人類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這樣,自然才作為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礎而存在。
只有這樣,對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變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對與他就成了人。因此,社會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統一體——自然的真正復活——人得徹底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徹底的人道主義。」多麼好的人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人道主義啊!
這不正是我們應該追求和嚮往的麼?我想那應該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
以上便是我的拙見,若有不標準之處,敬請諒解。
這篇文章遠遠超過700字,希望提問者根據自己的要求進行刪減,謝謝
誰有談美書簡的讀後感
2樓:匿名使用者
讀《談美書簡》有感
什麼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但毫無意外地,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於美都有不同的定義.
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雖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但至少比毫無頭緒要高明許多.
許多人都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所有的這些都比較淺顯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塵莫及的事了.通常我們對於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於這些問題,朱光潛先生在此書中都一併回覆了,而且回覆的很詳盡,對於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也有詳細的陳述.
對於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我對於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穫吧.
這本書是以信件的方式組成的,大多都是給讀者的回信.(這一點,書中也有提到過)因此也就比較淺顯易懂.在「知識連結」一欄中,編者提到了許多有關學術方面的美的知識.
這讓我們也提前瞭解了一些有關美的知識.
談美書簡的讀後感
3樓:藍典
讀《談美書簡》有感
什麼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但毫無意外地,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於美都有不同的定義。
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雖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但至少比毫無頭緒要高明許多。
許多人都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所有的這些都比較淺顯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塵莫及的事了。通常我們對於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於這些問題,朱光潛先生在此書中都一併回覆了,而且回覆的很詳盡,對於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也有詳細的陳述。
對於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我對於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穫吧。
這本書是以信件的方式組成的,大多都是給讀者的回信。(這一點,書中也有提到過)因此也就比較淺顯易懂。在「知識連結」一欄中,編者提到了許多有關學術方面的美的知識。
這讓我們也提前瞭解了一些有關美的知識。
雖然此書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幫助。
例如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中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社會歷史發展的某些規律並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境中,而不能與環境相脫節。
在這裡,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此段有些摘錄於原文)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詳談了。
朱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委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這很值得我們青少年去學習。
(談美書簡)的讀後感 在900字以上 找一篇很特別很美的文章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的光陰轉瞬即逝,而在這一天,我卻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時光:我用一天的時間讀完了13封信,而這13封信讓我對美學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這就是朱光潛先生在83歲高齡寫給青年的美學入門讀物《談美書簡》。
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代表人物,是開拓者和創新者,在美學領域是全國的權威,他主張美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明瞭美和美感的規律、美範疇等一系列問題。
在前言中,朱光潛告訴我們怎樣學美學,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在於,他對我們人生觀的引導,如在前言中朱光潛寫到「正路並不一定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誤入歧途。哪個重要的科學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呢?「失敗者成功之母」。
失敗的教訓一般比成功的經驗更有益」……這些都呈現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通篇讀來,其中具有開創性的觀點比比皆是,現在簡要歸納輯錄如下:
一人是審美的主體,人在改造客觀世界時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審美中具有最高的意義,美離不開人。
二學習美學的方法應是:在應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同時,應多結合其他流派的觀點考察美學。
三藝術也是一種生產勞動,在審美中,人有意識的依據美的規律來創造美和發現美,所以,美也是一種生產勞動。
四美是有階級性的,但同時,美更本質的性質是人性,階級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這及時的更正了人們關於美的錯誤意識。
五美與生理狀態的內在聯絡,並認為美的文藝作品中應有思想性的滲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從作品中表現出來。
六現實主義從客觀出發,而浪漫主義從主觀出發,並據此認為我們不能容忍一個人因一點小過錯而失敗,從而產生出悲劇感,驚恐和哀憐是悲劇的情感基礎,悲劇更為本質,好的喜劇作品中一定有悲劇性。
七崇高是我們由壓抑而產生的,它是由恐懼轉為振奮的,並在其中體會到一種自尊或愉悅。崇高側重於對立和衝突,而秀美側重於平衡和和諧。
13封信,行雲流水,讀來渾然天成,卻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認識。每一封信都是那麼親切自然,知識在這種脈脈溫情的態度中傳達出來,其間沒有美學中那種概念的堆砌,卻使人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最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度,所以,每個人都應讀一讀這13封信。
急求《孟子》的讀後感,急求一篇《孟子》的讀後感
孟子 讀後感 孟子經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 寓言來表達自己地觀點和看法。而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變成了今天我們常用地成語,如 揠苗助長 五十步笑百步 再作馮婦 等等,可見孟子思想對我們地影響對我們來說不可不謂深厚。孟子所說的 揠苗助長 演變到今天一般都說成是 拔苗助長 但說的都是同樣一個道理,孟子認為...
誰有的圍城讀後感,誰有600字的圍城讀後感
圍城 讀後感 很早以前就聽人提起過 圍城 最熟悉的語句自然是那句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圍城 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 堪稱中國近 當代 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 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 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
誰有普希金詩集讀後感的,誰有普希金詩集讀後感600字的
自己摘一下吧親,通過個別作品展現魯迅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 水滸傳 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 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