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寫三國用的尺是明朝的長度還是漢朝的

2021-03-03 23:37:01 字數 6471 閱讀 2241

1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尺子出土

中國古代長度計量通常用丈、尺、寸單位表示,經常形容一個身材高大,身高八尺,到底多高呢?

洛陽出土漢代骨尺,提供了答案。這座漢墓埋葬時間為東漢晚期漢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骨尺長23.7釐米,寬2釐米,骨尺分寸刻畫清晰,尺的正面一半刻卷草紋和菱形點紋,另外一半分為5等分。

骨尺就是用長骨頭磨製的尺子,中國古代經常作為尺寸標準。這以後又發現有東漢骨尺,長23.3釐米,寬1.

36釐米,正反面都刻有尺寸,全尺10等分為寸,每寸還有細分為分。很明顯,這是一把刻度尺。

三國人物身高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統一了度量衡,到漢代度量衡還是基本沿用秦制。漢代尺子出土,給現代提供了明確的長度計量資料。根據《中國度量衡史》一書的研究,漢尺子大約長23.6cm。

根據漢代尺子,可以計算三國演義中人物的身高了。

關羽身高9尺,摺合現在2.12米

張飛身高8尺,摺合現在1.88米

劉備身高7尺5寸,摺合現在1.77米

難怪劉關張形象,總是關羽最高,張飛粗壯,而劉備最矮。

再說一個個子低的,曹操身高七尺,摺合現在1.65米。

其他的人物,身高八尺的有典韋、許褚,徐晃,馬超、董卓、徐堅、趙雲、許褚、董襲、文丑、諸葛亮、淩統、馬騰、陸汛、文鴦、龐德、程昱等人。

三國時代第一猛將呂布身高竟然達到一丈,摺合現在2.36米,實在是驚人的數字。

最後隆重推出三國時代身高冠軍--兀突骨!

「帶來洞主曰:『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

』」什麼概念?276cm!!如果是真的,那就是一個真正的世界記錄。

上面三國人物身高,好像人人到現在都是高個啊,連公認個子低的曹操也有1.65米高。根據近年曹操高陵考古研究,曹操身高只有1.55米,看來三國人物的身高都被誇大了。

實際上根據考古推算,漢朝成年男子1.70米,成年女子1.61米,這個高度和現代人相當。

所以三國武將多數身高在1.80米左右,個別人如關羽,呂布可能達到1.85米甚至1.90米。在**裡,武將的身高被明顯誇大了。

精彩發現:曹丕射殺母鹿,曹睿為什麼哭泣?還有那些皇帝會作秀?

曹丕射鹿

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睿,字元仲,丕長子。母甄氏,原來是袁紹中子熙妻。曹丕非常寵愛原本是袁紹的兒媳甄氏,也非常喜歡甄氏給他生的長子曹叡,曹叡15歲就被封為武德侯,16歲被封齊公,17歲被封平原王。

可是後來甄氏被人陷害,為曹丕所殺,曹丕對曹叡的態度有所淡化。

有一次,曹叡陪曹丕洛陽郊外的萬安山去打獵,見到一頭母鹿帶著一頭小鹿。曹丕彎弓搭箭射去,母鹿應聲倒地。曹丕回過頭來讓曹叡射那頭小鹿,沒想到曹叡拒絕射鹿,他解釋說:

「父皇已經殺了其母,兒臣不忍再殺其子。」說完他竟流下了眼淚。

這一席話令曹丕大為驚奇,半天也沒有說什麼,更沒有再射箭。但是從那一刻起,他內心已經確定了未來的**人,就是曹叡。

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300字左右

2樓:樂曉文化

主要內容為:

**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

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

曹去世後,曹丕稱帝。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

3樓:唯愛唐七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

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主題

1.《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劉備是**裡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第一回介紹劉備時說:

此人「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朱」。

後來又「跨下黃鬃馬,手掣雙股劍」,從而構成**劉備的整體形象:作品不僅通過大量的具體故事和人物評價刻畫了劉備抱負遠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點,最主要的還是渲染了劉備寬厚仁義的特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把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作為一個「仁」的典型來塑造的。

「仁」是劉備性格的基凋,而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2.《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

**第1回開篇就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第37回劉備「一顧茅廬」時遇到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崔又談論了漢朝四百年的「治亂」:「自古以來,治亂無常。

自高祖斬蛇起義,沫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復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復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而**《三國演義》本身.就是演義了漢末「由亂入治」的天下大勢。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為了總結歷史的興衰規律。或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種歷史迴圈論或是宿命論的思想。

然而,至少從《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週末七國分爭」至清代,這一規律還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3.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一直把蜀漢作為中心來描寫,尤其是通過劉備這位仁君的形象和諸葛亮這位賢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擁劉反曹」的主題,表達了人民群眾的願望。作為蜀漢對立面的一個典型形象,就是曹操:**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徵,作品正是通過對這一人物的鍼砭,體現了人民群眾憎惡暴君、反動動亂的願望。

但是,作品中曹操是一位「奸雄」,而不是奸臣。所以,他雖然時常被對手稱為「漢賊」,卻仍然是文有謀臣,武有勇將,仍然有不少人死心塌地地捍衛他。與吳、蜀相比,曹魏反而有著不可思議的優勢。

正因為如此,**最後,被人們擁護的明君劉備卻命喪白帝城,而被人們視為「漢賊」的曹操卻差一點統一了全國。這是三國的悲劇,也是歷史的必然。這也體現了作品與作者思想上的矛盾性。

4.作品通過「桃園結義」的故事,極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從而表現出明顯的「信義」思想。

**一開篇就是「桃園三結義」,「義」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終貫穿於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通過關羽這一形象,典型地宣揚了「義」的思想。

關羽是**中的一個主要人物,在民問名聲尤大,**中的關羽,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字雲長。因其髯長二尺,故人稱之為「美髯公」。**第l回中寫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

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後來又加上「跨下赤兔馬,手中青龍偃月刀」,從而構成了《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整體形象。

作品中還多處表現了關羽的忠義性格。實際上,作品中突出表現的正是關羽「義」的一面,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是作為一個「義」的典型而出現的,「義」是關羽性格的基調。可以說,《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義」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精神當中「義」的人格化。

5.作品通過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種事件,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歷史上各種鬥爭的經驗和智慧。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一大批智慧型的人物,比如蜀國的諸葛亮、龐統、徐庶、姜維,魏國的曹操、司馬懿、苟或、鄧艾,吳國的周瑜、魯肅、陸遜……這些智慧型的人物,其實就像胡適所說的包公一樣,都是「箭垛式」的人物,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

而通過這些智慧型的人物所演義的三國故事,不管是變化多端的戰爭,還是複雜多變的外交,抑或治國治民的政治,無不閃耀著中國人民智慧的光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智慧型人物便是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作者用力最多、傾注感情最深,也是作品中佔用篇幅最大的一個人物,因此,有人說諸葛亮才是《三國演義》的真正主角。這也明顯體現了作者羅貫中的鄉土觀念。

實際上,作品中的諸葛亮是作為一個「智」的典型出現的。可以說,渚葛亮是「智」的化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人格化。

4樓:森海和你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是歷史演義**的經典之作。**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

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

曹去世後,曹匹稱帝。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內容簡介

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的歷史大背景下。東漢末年,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

是時,袁紹和曹操領眾諸侯以平「十常侍之亂」為名沖人皇宮,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慌亂出逃。在各路諸侯爭相尋找劉辯和劉協的過程中,原屯兵涼州1的董卓因救駕有功隨即掌控朝中大權,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生性殘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發多方憤然。

曹操假借聖旨之名,召叢集雄聯合討伐董卓,迫使其挾漢獻帝至長安。董卓後被其義子呂布所殺。

此後,袁紹欲謀長沙太守孫堅手中的傳國玉璽,孫堅在逃避途中遭荊州劉表所襲而兩相結怨。孫堅在後進攻荊州之時死於戰中。與此同時,袁紹與公孫瓚在河北地界爭鬥,爆發界橋之戰。

曹操廣泛招賢納才,劉備不斷擴充實力。此時,群雄逐鹿中原的雛形初成。

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於許昌建都,並運用權謀除去了呂布、袁術等人。在其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繼而一統北方,為此後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江東,孫堅之子孫策多年苦心經營,終於稱霸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孫策亡故後,其弟孫權繼業。孫權在周瑜等人扶持下,為吳國的建立積聚了強大的實力。

劉備則與關羽、張飛二人桃園結義,共同立起輔佐漢室的大旗。劉備在汝南遭劉表戰敗,投奔荊州劉表。而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足智多謀而又心懷天下的諸葛亮輔佐。

曹操統一北方後開始舉兵南征,矛頭直指荊州和江都。此時,劉表亡故,其長子劉琦守江夏。次子劉琮接管荊州,後投降曹操,荊州於是落入曹操受眾。

面對曹操南征之勢,劉備遣諸葛亮往江東與孫權結盟。諸葛亮憑藉機智在江東舌戰群儒,最終促成孫、劉聯軍,並在赤壁之戰中通過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一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大破曹軍,譜寫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篇章。

赤壁大戰過後,劉備、孫權轉而互爭荊州。孫權遣魯肅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諭下多次推辭。周瑜向孫權獻計,欲騙劉備前往東吳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進而扣留劉備,威逼諸葛亮以荊州換之。

不料周瑜的計謀都被諸葛亮屢屢識破,致使其「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嘔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

周瑜死後,吳軍忙於與曹軍開戰。劉備則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打敗劉璋,奪取西川,並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自封漢中王。至此,天下大勢抵定,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劉備在巴蜀稱帝,國號蜀漢;曹操稱霸中原,後由其子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孫權則坐鎮江東一方。

後東吳與曹魏修好,孫權受封南昌侯。東吳大將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奪取荊州。此時正在攻打樊城的關羽不得不退守麥城並在突圍過程中被擒。

關羽寧死不降而被孫權斬首。張飛亦被部下範強、張達所殺,劉備痛心疾首。

孫權繼而拜陸遜為大都督,大敗蜀軍。劉備在率敗軍撤至白帝城之時病倒,並在臨終前向諸葛亮託孤。曹丕此時趁機聯合東吳、南蠻、羌族和蜀漢降將孟達進攻蜀國。

諸葛亮派出馬超、趙雲等猛將把守關口,又派出李嚴,鄧芝等人說服孟達與東吳。諸葛亮則親領大軍七擒七縱,平定了南蠻孟獲之亂。

後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諸葛亮六出祁山,決心為劉備完成匡復漢室的遺願。在此其間,諸葛亮收復姜維並以己平生所學相授。

諸葛亮最終因操勞過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興兵抗魏卻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閬中。魏將鄧艾趁蜀國內亂之際發兵進攻,蜀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至此滅亡。

姜維在司馬昭的圍攻下身負重傷,拔劍自刎。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那羅貫中是不是比諸葛亮聰明

哈哈!你問的真有意思。不過不能這麼說。應該說羅貫中在文學創作方面很聰明,創作出了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 是個出色的文學家 諸葛亮在軍事上很聰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幫助劉備實現了三國鼎立的夢想,是個了不起的軍事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雖然沒有可比性,但是在聰明上,二人各有千秋。羅貫中只是一位作家,而諸葛亮...

羅貫中是生活在三國嗎,否則他怎麼知道三國的事情

不是,可能是看史書或者聽別人說的 不是三國的,他是看三國志改的 羅貫中 約1330年 約1400年 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家,三國演義 的作者。山西幷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 三國志通俗演義 隋唐志傳 殘唐五代史演傳 三遂平妖傳 其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 又稱 三國演義 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

羅貫中是男的還是女的,西遊記是羅貫中寫的嗎?

羅貫中的老婆是女的,而且還要強調一點,羅貫中不是同性戀。這裡有名人羅貫中的頭像 你來看看是男的還是女的 全中國叫羅中的應該也有女的 但著作 三國演義 的是男的 男的 是施耐庵的徒弟 廢話啊 當然男的啊 男的!你要說是女的我也沒辦法 男的說女的的都是網上yy的 四大名著的作者施耐庵羅貫中丶吳承恩是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