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主旨句是哪一句,《答謝中書書》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2021-03-04 06:00:39 字數 3863 閱讀 6650

1樓:匿名使用者

1:主旨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答謝中書書》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2樓:邵麗

《答謝中書書》課文的主旨是:作者通過描寫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野望》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3樓:子虞

主旨句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意思是: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野望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充套件

資料:

簡析本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以情寫景、借景言情的層層深化描寫,把詩人的孤寂彷徨之情與籠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聯結起來,給讀者帶來直覺的藝術觀感和美的愉悅。

詩中所蘊含的不盡之意,更使人們長久地咀嚼、回味。全詩語言質直清新,自然流暢,言淺味深,句句有力,為唐詩及後代詩歌語言的創新開闢先路。

王績入唐後以祕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於詩人辭官隱居東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4樓:凹凸雞丁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出處】:唐代詩人王績——《野望》

【原文】: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賞析】這是首典型的描寫秋天山野景緻的五言律詩.詩風疏樸自然,於平淡中表現出詩人「相顧無相識」的抑鬱苦悶的心情,同齊樑以來綺靡浮豔的文學風習大異其趣.全詩洗盡鉛華,為唐初詩苑吹進一股清新的氣息,是王績的代表作之一.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抒寫情性為主.「東皋」,泛指王績家鄉絳州龍門附近的水邊高地,借用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的詩句,暗含詩人歸隱之後,嘗耕東皋之意,故而自號「東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這兩句詩以平平淡淡的敘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詩人兀立在東皋之上,舉目四望,一種莫可明狀的孤寂無依的愁緒湧上心頭,使之無法平靜下來,以此觀景自然會塗上一層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併為中間四句寫景提供巧妙的鋪墊.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於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餘暉,這是多麼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縱使在淡淡的暮靄之中,人們還是能夠感覺到山野間秋林、落暉的光與色的強烈輝映.

接著,詩人的筆鋒又轉向動的敘寫:「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著力刻劃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幾個動詞「驅」、「返」、「帶」、 「歸」.用得自然而精警.這種動態式的描寫愈發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於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畫卷.

光線與色彩的調和,遠景與近景的搭配,都顯得那麼白然和諧,令人不能不產生某種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閒適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臨其境的王績,他的感受遠不能象田園詩人那樣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卻是某種茫然若失、孤獨無依的情緒.「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最後兩句完全道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隱逸之士.

有人評曰:「讀《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隱情.千古自有知己.」

本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以情寫景、借景言情的層層深化描寫,把詩人的孤寂彷徨之情與籠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聯結起來,給讀者帶來直覺的藝術觀感和美的愉悅.詩中所蘊含的不盡之意,更使人們長久地咀嚼、回味.

全詩語言質直清新,自然流暢,言淺味深,句句有力,為唐詩及後代詩歌語言的創新開闢先路.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兩文的主旨 5

5樓:南瓜蘋果

答謝中書書:表達作者對山川美景的獨特情感,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發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

記承天寺夜遊:用美景襯托了自己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樂觀。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堪稱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擴充套件資料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淨化之後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樑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樑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

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盪,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

並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出多麼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6樓:螢火蟲

答謝中書書:表達作者對大好河山的獨特情懷,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發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

記承天寺夜遊:用美景襯托了自己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樂觀豁達的胸懷。

7樓:李正孫子

答謝中書書

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裡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

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繼承~~~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皎潔的月光照入門內,(於是我)高興地起來散步。心想沒有(可以)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共享月景)。月光充滿了庭院,好像積水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藻荇一樣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打不成交能吃就行那就相機吃吧

《答謝中書書》繁體字,《答謝中書書》中全文抓住哪一個字去寫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註釋 1.五色交輝 這裡形容石壁色彩班斕。五色,古代以青 黃 黑 白 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 四季。3.歇 消散。4.夕日...

答謝中書書中書書分別是指什麼,答謝中書書的書是什麼意思

斷句有點問題啊樓樓。應該這樣 答 謝中書 書 謝中書是人名,第二個書是 書信 的意思。望採納 中書 職務 書 信 答謝中書書的書是什麼意思 謝中書 即謝微 一說謝徵 字元度,陳郡陽夏 河南太康 人。曾任中書鴻臚 掌朝廷機密文書 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 即書信 答謝中書書的書指什麼?大多又怎麼樣?第一個...

答謝中書書原文出處及譯文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tu 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 l 以來,未復有能與 y 其奇者。出自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樑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