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初級提問者
中國瓷器的發明要比國外早2023年以上,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歷史遺產之一。英語「china"一詞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為「中國",另一種解釋就是「瓷器"。原因何在呢?
我國是世界上發明瓷器的國家,瓷器發明以後,大約在公元7世紀的唐代就開始向外大量運輸出到朝鮮、日本、菲律賓、泰國、印度、伊朗、埃及和東非等地:14世紀以後,中國瓷器已經運銷到了全世界。近年來世界各地的考古發現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精美而又新奇的中國瓷器,博得各國人民的欽佩和稱讚,所以操英語的民族國家乾脆「瓷器"、當作「中國"的同義詞了,而中國也博得「瓷國"的稱譽。
我國古代瓷器外銷的途徑,大致可分為陸路和水路,水路又可分為東南亞和西亞、東非兩路。隨著瓷器的外銷,我國的制瓷技術也隨著外傳。我國古代瓷器是怎樣外銷的呢?
首先介紹的是通過「絲綢之路"運送瓷器,伊朗(古名波斯)位於亞洲的西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和伊朗兩國國人民早在兩幹多年前就開始進行文化交流和**往來。自從「絲綢之路"開闢以後,中國和伊朗的往來就更加頻繁。
從公元7世紀起,中國陶瓷器也隨同絲綢品一起沿著這條道路運往西方。據考古發掘,在伊朗的尼夏浦爾等地發現了唐代至清代的中國瓷器。尼夏浦爾位於伊朗東部,是古代呼羅珊的中心地,也是東西交通的要衝。
這裡的人民非常喜愛中國陶瓷,並視為珍品,公元2023年有個名叫拜哈奇的人在他的著作裡寫了一段有趣的|記載:「呼羅珊總督伊薩向哈里發的河倉·拉西德贈送了精美的中國官窯陶瓷二十件和一般陶瓷兩千件。這是哈里發宮廷從未見過的東西。
"近年來,從尼夏浦爾遺址發現了9世紀至13世紀的中國陶瓷,有越窯和長沙窯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在印度莫臥兒帝國有這樣一個傳|說:莫臥爾皇帝賈汗吉爾收藏有一隻喜歡的中國瓷盤,有一天管理者因不小心而打碎了,於是他暗中飯派人到中國去買一隻同樣的瓷盤。兩年過去了,派出去的人還沒回來而皇帝賈汗吉爾卻想起了這隻盤子。
他聽說盤子已被打碎,立刻大怒,將管理者毒打一頓並沒收了他的財產。後來皇帝給他五千里拉錢,發還給他四分之一被設收的財產,要他出國去尋找類似的瓷盤,找不到就不準回國。這個人歷經艱難,終於在波斯國王那裡找到了類似的盤子,並且花了一筆鉅款說服波斯國王將盤子賣給了他。
他也終於回到自己的國家,與家人團聚在一起。故事發生在1608~2023年,這位國王就是波斯沙法維王朝第五代皇帝阿巴斯大帝。這位皇帝有一個嗜好,就是特別喜愛中國瓷器,只要是比較高階的中國瓷器,就非搞到手不可。
他繼位之後,波斯國勢日益增強,和中國的**也不斷擴大,於是大量精美的中國瓷器便落到他的手裡。公元2023年他到阿爾德比勒去祭祖廟,同時還在那裡建造了一座中國瓷器陳列管,把自己珍藏的1162件中國瓷器奉獻出來,並每件瓷器的底部刻上用細點組成的阿拉伯文方塊題記「高貴而神聖的奴隸阿巴斯奉獻沙法維寺",細點填朱,看上去好像蓋上了一方圖章似的。這批珍貴瓷器後來一直儲存在阿爾德比勒,把阿巴斯大帝獻給寺廟的珍貴圖書劫往彼得堡(今列寧格勒)圖書館,有幾件刻有上述題記的瓷器則劫到第比利斯博物館。
直到二十世紀30年代,為了使這批珍貴的瓷器免遭第三次浩劫,伊朗王室就將阿爾德經勒所藏的比較完整的瓷器移到德黑蘭考古博物館保管了。
中國瓷器的外銷尤其體現在海上的「陶瓷之路"。我國有著很長的海岸線,很早就有發達的海上交通,同世界各國產生了友好的交往關係。
唐代起,我同**相繼在廣州、明州(即寧波)、泉州等地設定市舶司,管理對外**。明州是唐代起對日**往來的主要港口。唐代商人李瞵德在公元842年(唐會昌二年)冒風浪之險由明州啟航駛往日本,這是我國民間對日本**的早記載。
從那以後,年年增多,日本稱做「唐商"或「宋客商"的中國商船,僅在9—12世紀間駛往日本北九州港口的就有百餘次之多。到了五代,商人蔣承勳、蔣袞等人多次來往於中日兩國之間。公元947年,吳越王委託商人蔣袞把一批包括越窯青瓷在內的土特產和信件帶往日本送給有關**。
公元954年,錢弘俶委派商人蔣承勳代表吳越國,致書並饋贈禮物給日本**。到了公元2023年(崇寧四年),由明州啟航的泉州客人李充的商船,裝載了「甆垸貳伯床,甆堞壹悟床'去日本這雖然是現存的瓷器**記載,但往來中日之間的商船部毫無例外地裝載了瓷器。
中國瓷器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暱?由於歐洲離我國較遠,所以早出現在歐洲的瓷器並不是直接從我國運去的,而是通過波斯,埃及等國傳運去,而且數量極少,因而瓷器在歐就更加覺得身價百倍了。唐、宋時,中國瓷器的**主要操縱在阿拉伯人手裡。
唐代,中國商船已可遠航到阿曼、波斯、巴林沿海一帶,上述各地商船也直接同中國廣州、泉州等港口通航,中國船將貨物運到西拉夫後,就換船通過紅海再運到埃及。中國瓷器隨著中外商船遠涉重洋運到了貝非。在紅海沿岸的科塞爾,尼羅河上游的底比斯,庫夫特,開羅近郊的福斯塔特遺址,都發現了大量中國瓷器。
其中,福斯塔特遺址出土的遺物特別豐富,有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元青花、長沙窯青瓷等,碎片共達一萬餘片。
宋代,中國瓷器更大量地運銷到國外。到了南宋,由於疆土日蹙,朝廷財政困難,國外**已成為國庫的重要收入,因此,對外**更有了很大發展,當時來中國通商的大小數十國。但對外**愈大,中國錢幣流出海外的也愈多。
為了防止錢幣流出海外和錢荒,南宋繼唐代關於錢幣輸出禁令之後,在公元2023年又規定凡買外貿須以絲帛、棉綺、瓷器、器等為代價交換。這樣一來,宋代瓷器就更多地輸出海外了,而且還遠銷到了東非沿岸國家歐洲人很可能是通過地中海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販運中國瓷器的,但阿拉伯商人賣給歐洲人的中國瓷器決不會很多。因此,傳到歐洲去的中國瓷器都被看做是無價之寶珍藏起來,有的還用金、銀等鑲嵌。
且前,有記錄可查的早的這類瓷器是匈牙利路易大王(公元1342—2023年)珍藏過的,並於2023年鑲嵌銀子的景德鎮生產的青白瓷。
公元2023年,葡萄牙商船首次駛入廣州港,成為歐洲同中國進行直接**的國家。自此,從前遠只運到地中海和東非海岸的瓷器,已經繞過好望角沿著南海岸北上,到達歐洲了。不過。
這時運到歐洲去的中國瓷器的數量還是不多的。
公元2023年,有一本叫做《葡萄牙王國記述》的書裡就十分讚美中國瓷器說:「這種瓷瓶是人們所發明的美麗的東西,看起來比所有的金、銀或水晶都更為可愛。"可是,瓷器在當時是貴重的奢侈品,它的價值同於**,一般人是無法問津的。
明清時代商品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瓷器在海外的市場活動。因此,我國各瓷場製造了相當一部分的專供出口用的瓷器。從明朝中期開始還出現了歐洲人定製的瓷器,他們要求用王室紋章或王公紋章作為瓷器的裝飾。
17世紀後期,法王路易十四曾派人到廣州訂製飾有法國紋章、甲冑的瓷器。中國除了接受訂貨之外,而日還燒製一些樣品送往國外,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的瓷器**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唐宋以來,中國瓷器即運銷傘世界。不少國家還仿製中國的瓷器。朝鮮是早學會制瓷方法的,他們於公元918年在唐津設窯,開始燒造瓷器。
日本在奈良時代(公元8~9世紀)引進我國的燒窯技術,燒出了質量很高的「奈良三彩"釉陶。埃及人大約在法特米王朝(公兀969至2023年)開始仿造中國瓷器並取得成就。15世紀,阿拉伯人把制瓷方法傳到義大利,為歐洲制瓷史開闢了一個新紀元。
總之,我國從發明瓷器以後的1000多年中,瓷器已大量運銷到國外許多國家。
2樓:匿名使用者
據史料記載,當時在漫長的東西方陸路商道上從事商隊販運**的,有歐洲商人、有西亞、中亞地區的商人以及中國色目商人等。歐州和中、西亞商人一般都攜帶大量金銀、珠寶、藥物、奇禽異獸、香料、竹布等商品來中國或在沿途**,他們所購買的主要是中國的緞匹、繡彩、金錦、絲綢、茶葉、瓷器、藥材等商品。元代來中國的外國商人、商隊為數之眾,在外國史料中多有印證。
《馬可·波羅遊記》中幾處寫道:元大都外城常有「無數商人」、「大量商人」來往止息,「建有許多旅館和招待駱駝商隊的大客棧,......旅客按不同的人種,分別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離的旅館」。既為不同人種,無疑為外國客商。
《通商指南》也指出,「......汗八里都城商務最盛。各國商賈輻輳於此,百貨雲集」。在蒙元時期絲路暢通、歐亞大陸各種層次的經濟交流駸駸興旺之際,作為東西方國際**樞紐或與國際**有密切關係的地區性,民族性商品市場和物資集散地的一批**中心相應形成和發展。
元代中外史籍幾乎都記述了元大都作為東方國際**中心的無可爭議的地位。這裡「各國商賈輻輳,百貨雲集」。《馬可·波羅遊記》曾以一章的篇幅介紹元大都國際**的盛況:
「凡世界上最為珍奇寶貴的東西,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這裡**的商品數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元朝中國境內絲路重要商鎮還有可失哈耳(喀什噶爾),這裡的紡織品「由國內的商人運銷世界各地」。河西走廊的肅州,這裡附近「山上出產的一種質量非常好的大黃。
別處的商人都來這裡採購,然後行銷世界各地」。另外還有別失八里、哈喇火州等。
3樓:汝瓷筆洗
簡述:我國瓷器外銷是始於唐朝時期,當時主要有三條路線,一條是古絲綢之路與中東地區的國家出口,一條是經非洲沿岸到歐洲的出口,另一條是海上朝鮮半島到日本出口,正式我國瓷器外銷促進了當地的瓷器發展,也奠定了我國世界瓷器大國的地位,也使這些國家和地區先後開始製作了瓷器。我國的瓷器外銷歷時約一千多年的時間。謝謝
中國瓷器外銷**時期的特點
4樓:汝瓷筆洗
中國古代瓷器的外銷
中國漢代朝廷曾派遣張遷出使西域,加強中原與西域的聯絡,開創「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從 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向外輸出,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了一個高潮。這一階段輸出的瓷器主要有邢窯白瓷、越窯青瓷及湖南長沙窯彩繪瓷等。
其中,長沙窯的瓷器在亞非 13個國家、73個地點都有出土,其產品中的胡人、椰棗、棕櫚紋飾及書寫阿拉伯文等,說明當時可能已經出現了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瓷器。為減少瓷器在內陸運輸中的消耗,此時的陶瓷**開始主要依靠海上運輸。
宋、元到明初是中國瓷輸出的第二個階段,這時中國向外國輸出的瓷器品種主要是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青花瓷、釉裡紅瓷器等。外銷瓷輸往的國家較以前也大為增加,包括東北亞、東南亞的全部國家、南亞和西亞的大部分國家、非洲東海岸各國及內陸的辛巴威等。此時期的航線,主要有東北亞、東南亞諸國的航線及通往波斯灣等地的印度洋航線。
明代前期,由於朝廷實行海禁政策,嚴禁商民私自出海,瓷器的外銷主要依靠朝貢**。明代中期,大量瓷器開始被民間私販出境。這一時期,歐洲商人、傳教士和外交使節開始踏上中國這片神祕的土地,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家紛紛建立東印度公司,致力於東方**。
隨後荷蘭逐漸奪取了向歐洲出口中國外銷瓷的航運**優先權。由於歐洲皇室、貴族對中國瓷器的青睞,引發歐洲各國對中國瓷器的追求,由於瓷器**獲利豐厚,因此歐洲各國在瓷器**中競爭激烈,與此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國外銷瓷器的生產和銷售。據著名史學家傅振倫先生統計, 2023年至2023年,僅荷蘭東印度公司運到歐洲的瓷器就達1600萬件,可見歐洲進口中國瓷器的數量驚人。
明末清初的戰爭和海禁政策,使中國瓷器的生產和外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泉州海岸線較長,天然良港頗多,官方依然不能阻止民生走洋的熱潮,大量瓷器通過走私進行外銷。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餘年是中國瓷器外銷的**時期,輸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鎮青花瓷、彩瓷和廣東、福建等地生產的一些瓷器。外銷的瓷器中不乏定燒瓷器精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為西方風格,此外還有些瓷器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案標誌,被稱為紋章瓷。這時期的外銷瓷數量巨大,每年都有幾十萬件,乃至上百萬件瓷器從中國銷往世界。
清代康、雍、乾時期,中國瓷器外銷發展空前繁榮。康熙二十三年(2023年),**重新開放海禁,民間瓷器外銷**數量劇增,出現外銷熱潮。據統計,雍正十二年( 2023年),一年銷往荷蘭的瓷器達40萬件;乾隆三十九年(2023年),運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至四十六年(1750—2023年)運銷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
從水下考古的成果來看,已經有很多載有中國瓷器的沉船被打撈出水,證明了中國瓷器航海外銷的繁榮。另外,歐洲各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國明、清時期的瓷器,也足以說明中國瓷器外銷數量的眾多。明、清時期,外銷瓷器的種類十分豐富,器型多樣,除盤、碗之類,還有瓶、觚、罐、軍持、盒子、執壺、奶杯、湯盆、剔須盤等。
有些器物的造型與紋飾是傳統的中國風格,有些器形如奶杯、剔須盤、湯盆等是歐洲人喜愛的造型,紋飾風格也同樣既有中國傳統紋樣,也有西洋裝飾紋樣風格。
清代中期以後,隨著歐洲瓷器的誕生與發展,歐洲各國制瓷工藝不斷進步,瓷器質量大為提高,風格不再一味模仿,中國瓷器外銷大幅度減少。 2023年鴉片戰爭以後,大量機制瓷器從日本和歐洲湧入中國,中國古代瓷器外銷的歷史終結。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development course of ancient poetry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可能是古人為了壓縮自己語言中不必要的成份,講究一種簡明扼要的美吧!我國古代詩歌發展歷程是怎樣的?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 時代,詩體完備,流派各異,名家輩出,成就卓著。初唐四傑...
中國古代神話體系是怎樣分佈的,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有哪些?
1 女媧炎黃屬於上古神話人物的傳承,而玉皇 太白則不屬於這個體系,應歸屬於宗教 道教 衍生人物。如果要順序的話,即分為先民時期 遺民時期這種。那樣的話,順序大致如下 1 盤古開天地化身萬物,女媧造人後補天托地。到此,道教插入了一個關鍵人物,其位置現今在女媧之上,盤古之下,名曰鴻鈞。2 祝融共工被認為...
中國古代官職怎樣分類,中國古代官銜等級如何劃分
正一品 文職京官 太師 太傅 太保 殿閣大學士 武職京官 領侍衛內大臣 掌鑾儀衛事大臣 從一品 文職京官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 各部院尚書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 無 武職京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內大臣 武職外官 將軍 都統 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