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乃文明之國,禮儀之邦,古代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許多規矩,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稱呼,也免不了在談話中涉及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傳統是對對方或他人的稱呼上就是一個大的講究,通常有「尊稱」和「敬稱」之分,對自己則使用「謙稱」。
如:1、古代舊時使用尊稱、謙稱簡介:
君:尊稱對方是才德出眾的人。
君子:(1)同「君」。(2)婦女對丈夫的尊稱。
明公:對位高權重的人的敬稱。
老:對年歲大的人的尊稱。
父老:對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也作為對一般老者的尊稱。
丈:尊稱長者,也作平輩人之間以及長輩對晚輩的尊稱。
長者:尊稱父兄、長兄,以有顯貴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輩:(1)封建時代科舉時同時考中進士的人互相尊稱為先輩。(2)對年長者的尊稱。(3)對京官的尊稱。
先達:對前輩的尊稱。
方家:對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尊稱。
老夫子:對老師或年長博學的人的尊稱。
足下:猶如先生。對人的尊稱。
閣下:不論尊卑,皆可尊稱對方閣下。
老**:對僧侶的尊稱。
老太太:對年老婦女的尊稱。
師傅:本指老師,有專門技藝的人或傳授技藝的人,今也作對一般人的敬稱。
同志:古人用稱志同道合的人,今指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標奮鬥的人,並引申為對一般人的通稱。
姑娘:對年輕女子的通稱。
鄙人:鄙陋之人。謙稱自己。
小生:舊時士子對自己的謙稱。
小子:本指學生、晚輩、後作自謙之稱。
小可:自謙之稱。
學生:明清時讀書或官場中自稱的謙詞。又稱後學。
同學生:舊時同官之間自謙之稱。同官,又稱侍生、侍第、晚學生、晚侍生、晚輩。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謙之稱。又;對人的蔑稱。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
2、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常常要用自稱、對稱、他稱:
例如,聯:古人皆自稱為聯,後為皇帝自稱。
我:自稱。臺、吾、餘、印均為自稱。
咱:俗稱自己。
其他自稱還有:我等、我輩。
你:稱對方,也稱為儂。(儂又作自稱)。
而:你稱對方等.......
一、尊稱:也叫「敬稱」,是對談話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詞叫「敬辭」。
可以按敬辭的詞性分三種情況:
(一)是直接用表敬稱的代詞,一般是單音節詞,常用的有「汝、爾、子、而、公、君」等,這些均可譯作」您.
(二)是用名詞來代替代詞稱呼對方,這種詞都是雙音節詞,這種稱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稱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對方所在的處所或手下的人來代表對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等;還有用官職身份尊稱對方的,如「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這些名詞也都可譯為「您」,陛下是專稱君主皇帝,可不譯,官職身份的也可不譯.
(三)是用形容詞來稱呼與對方有關的人物行為,這種詞一般是雙音節詞,前一個為形容詞,後一個為與人物有關的名詞.常見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駕、尊夫人;賢:賢弟、賢妻仁:仁兄、仁弟
貴:貴體(有問候意)、貴姓、貴庚;
高:高朋、高親、高鄰、高見;
大:大禮、大作、大駕。
這些詞一般都不需要翻譯。
這些敬辭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了變化,以上一二兩種情況到現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種普遍仍用,這些稱呼既很尊重對方,又有親切感,語言氣氛也很和諧.
二、謙稱 :謙稱,表示謙虛的自稱.用來表示謙稱的詞叫做謙辭。可以分兩種情況來認識和掌握。
一種是用某些名詞來代替代詞「我」。又可分以下四類:
一類是用自己的姓或名錶示謙下.「蘇子與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賦》)用姓;「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類是用「臣、僕、某、小人」自稱,表示歉下。「僕以口語遇遭此禍。」(《報任安書》)「某自幼熟讀兵書。」(《失街亭》)
三類是婦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四類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轂(不善之人)、孤(孤獨之人)」表示謙下。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
2樓:匿名使用者
稱對方的字(比如稱柳宗元為柳子厚)或者地望(比如柳宗元的柳柳州或者柳河東)。
古代人與人之間的稱呼有哪些?
3樓:倉羽解
禮貌的稱謂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令親----尊稱對方的親戚;令高足----尊稱對方的學生。家父----謙辭,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家母----謙辭,對人稱自己的母親;家兄----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哥哥;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
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雖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雖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統稱:男稱鬚眉、女稱巾幗。
夫妻五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
社交用語和交友稱謂
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
託人辦事用「拜託」;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
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
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
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
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
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
中國古代人與人之間怎麼稱呼?
4樓:百度使用者
中國乃文明之國,禮儀之邦,古代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許多規矩,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稱呼,也免不了在談話中涉及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傳統是對對方或他人的稱呼上就是一個大的講究,通常有「尊稱」和「敬稱」之分,對自己則使用「謙稱」。
如:1、古代舊時使用尊稱、謙稱簡介:
君:尊稱對方是才德出眾的人。
君子:(1)同「君」。(2)婦女對丈夫的尊稱。
明公:對位高權重的人的敬稱。
老:對年歲大的人的尊稱。
父老:對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也作為對一般老者的尊稱。
丈:尊稱長者,也作平輩人之間以及長輩對晚輩的尊稱。
長者:尊稱父兄、長兄,以有顯貴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輩:(1)封建時代科舉時同時考中進士的人互相尊稱為先輩。(2)對年長者的尊稱。(3)對京官的尊稱。
先達:對前輩的尊稱。
方家:對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尊稱。
老夫子:對老師或年長博學的人的尊稱。
足下:猶如先生。對人的尊稱。
閣下:不論尊卑,皆可尊稱對方閣下。
老**:對僧侶的尊稱。
老太太:對年老婦女的尊稱。
師傅:本指老師,有專門技藝的人或傳授技藝的人,今也作對一般人的敬稱。
同志:古人用稱志同道合的人,今指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標奮鬥的人,並引申為對一般人的通稱。
姑娘:對年輕女子的通稱。
鄙人:鄙陋之人。謙稱自己。
小生:舊時士子對自己的謙稱。
小子:本指學生、晚輩、後作自謙之稱。
小可:自謙之稱。
學生:明清時讀書或官場中自稱的謙詞。又稱後學。
同學生:舊時同官之間自謙之稱。同官,又稱侍生、侍第、晚學生、晚侍生、晚輩。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謙之稱。又;對人的蔑稱。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
2、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常常要用自稱、對稱、他稱:
例如,聯:古人皆自稱為聯,後為皇帝自稱。
我:自稱。臺、吾、餘、印均為自稱。
咱:俗稱自己。
其他自稱還有:我等、我輩。
你:稱對方,也稱為儂。(儂又作自稱)。
而:你稱對方等.......
一、尊稱:也叫「敬稱」,是對談話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詞叫「敬辭」。
可以按敬辭的詞性分三種情況:
(一)是直接用表敬稱的代詞,一般是單音節詞,常用的有「汝、爾、子、而、公、君」等,這些均可譯作」您.
(二)是用名詞來代替代詞稱呼對方,這種詞都是雙音節詞,這種稱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稱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對方所在的處所或手下的人來代表對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等;還有用官職身份尊稱對方的,如「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這些名詞也都可譯為「您」,陛下是專稱君主皇帝,可不譯,官職身份的也可不譯.
(三)是用形容詞來稱呼與對方有關的人物行為,這種詞一般是雙音節詞,前一個為形容詞,後一個為與人物有關的名詞.常見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駕、尊夫人;賢:賢弟、賢妻仁:仁兄、仁弟
貴:貴體(有問候意)、貴姓、貴庚;
高:高朋、高親、高鄰、高見;
大:大禮、大作、大駕。
這些詞一般都不需要翻譯。
這些敬辭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了變化,以上一二兩種情況到現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種普遍仍用,這些稱呼既很尊重對方,又有親切感,語言氣氛也很和諧.
二、謙稱 :謙稱,表示謙虛的自稱.用來表示謙稱的詞叫做謙辭。可以分兩種情況來認識和掌握。
一種是用某些名詞來代替代詞「我」。又可分以下四類:
一類是用自己的姓或名錶示謙下.「蘇子與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賦》)用姓;「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類是用「臣、僕、某、小人」自稱,表示歉下。「僕以口語遇遭此禍。」(《報任安書》)「某自幼熟讀兵書。」(《失街亭》)
三類是婦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四類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轂(不善之人)、孤(孤獨之人)」表示謙下。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這些謙稱都可譯成」我」。
另一種是用某些詞語稱呼與自己有關的人物。這種詞都是雙音節合成詞且前一個詞修飾後一個詞,從修飾詞的詞性來看,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用形容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常見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詞都表示「我」)、愚見、愚意(這兩個「愚」均可譯為「我的」)。
敝:敝國、敝邑(「敝」相當於「我的」)。
賤:賤體、賤軀、賤息(在國君皇帝面前稱自己的兒子)、賤內(稱自己的妻子)。[「賤」相當於「我的」]
小:小女、小兒、小號。
微:微臣
卑:卑職.
二是用動詞來修飾,以行為來表示謙下,常見的有:
竊:竊思、竊念、竊聞。(「竊」可譯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對上或晚輩對長輩陳述想法時用)、伏聞。(「伏聞聖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
三是用名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的兄長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嚴」都可用於稱自己的父親;「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家兄」是稱自己的哥哥。在別人面前稱呼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親屬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輩。
「家」、「舍」都可譯成「我的」。
這些謙稱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較大的變化。第一種情況基本不用了,第二種情況還有部分仍在用.
三、其它稱謂 :自稱是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一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於自稱.
他稱是稱呼別人。如稱陪伴新娘的女子為「伴娘」,稱貴族婦女為「仕女」,「夫人」在古代稱諸侯的妻子,後來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稱年老男子為「老丈」,稱年輕男子為「郎君」。尊稱都屬於他稱.
鄙稱是用輕蔑的口吻稱呼別人,如「豎子、小子、女流。」
專稱是某些約定俗成的稱謂。如稱砍柴的為「樵夫」,稱船伕為「舟子」,稱國家的傑出人物為「國士」。
代稱是借用別的稱謂代替本來的稱謂.如用「巾幗」代稱女子,用「梨園」代稱戲班,用「俳優」代稱滑稽演員。代稱屬於修辭上的借代手法.
慣稱是用約定俗成的習慣稱謂稱呼某人。如「老莊」是指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及其學說,「郊寒島瘦」是指孟郊和賈島。
為什麼古代人口稀少,為什麼中國古代人口那麼多,歐洲人口那麼少,歐洲科技卻比中國先進
最主要的還是糧食不足,在明朝以前,土豆 玉米等農作物還沒內有引進到國內容,想想如今依然有多少人依賴玉米和土豆養活,就知道當時人們糧食緊缺的程度了,遇到自然災害幾乎沒有抵抗能力,打仗使得壯勞力離開農業生產,大量死在戰場上 1 古代是一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增長型別,雖然出生的人多,但由於醫療衛生條...
古代人天氣熱的時候怎麼辦,中國古代人熱怎麼辦?
平民家有手搖扇,富人家有下人搖扇,皇家有上年冬天窖藏的冰塊。中國古代人熱怎麼辦?古時候最熱應該也沒有現在熱,講究斯 文和禮義廉恥的話,就受著唄。有錢人家冬季會儲冰,冰窖什麼的。不過古代有許多山裡人,都有很好的避暑之地,比山頂 山洞等地,氣溫會低很多,都是古代降溫的好去處 除了空調跟風扇 我們怎麼避暑...
中國古代,人們是怎麼冷藏食物的,關於中國古代人們冷藏食物的記載有哪些?
在古書 吳越春秋 上也曾記載 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裡所內說的 冰廚 就是古容代人們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一間房子,是夏季 飲食的地方。明代黃省曾的 魚經 裡曾寫道 漁民常將一種鰳魚 以冰養之 運到遠處,可以保持新鮮,謂之 冰鮮 可以想象,當時冷藏食物可能比較普遍。關於中國古代人們冷藏食物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