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譯文】
獨自在他鄉作外鄉客,每逢佳節到來就不禁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2樓:匿名使用者
到了端午節,我和親人遙隔千里,親人們去登高,插茱萸,少了我一人
表達了作者身在異鄉的思鄉之情
3樓:玉楊
在遙遠的他鄉知道家裡的兄弟,重陽節時,登上高處,插遍了茱萸,卻少了我一個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蓃少一人。一人指誰?
4樓:w晴天去看海
指作者自己。
出自:王維·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5樓:匿名使用者
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 yú ):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工書畫。唐代著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
「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
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一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也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就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
好象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名詩人。
小學生必背古詩七十首附加的二十二首
6樓:無言
回答者:彩雲雪 - 初入江湖 二級 2-11 10:58勸學類: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 勸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 遊《冬夜讀書示字聿》
惜時類: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 《長歌行》
2.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送別類: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 維《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 適 《別董大》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送孟浩然之廣陵》
4.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 賦得故草原送別》
四季類:
春天: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賀知章 《詠柳》
2.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 熹 《春日》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杜 甫 《絕句》
4.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 《遊園不值》
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 甫 《春雨》
夏天: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 《小池》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 牧 《山行》
冬天: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 《江雪》
2.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柳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愛國類: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天祥 《過零丁洋》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岳陽樓記》
4.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 《絕句》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 遊 《示兒》
友情類:
1.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 白 《贈汪倫》
思鄉類: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 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 白 《靜夜思》
節日類: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王安石 《元日》
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 牧 《清明》
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 軾 《水調歌頭》
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蓃少一人
王 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心情類:
悲傷: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陸 遊 《示兒》
高興:1.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杜 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 白 《早發白帝城》
憂愁: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 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格言、俗語、諺語、歇後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謙受益,滿招損。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塹,長一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
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
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
關公戰李逵-大刀闊斧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竹籃打水-一場空
兔子尾巴-長不了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門縫裡看人-看扁了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明珠彈雀-其得不復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登快閣》黃庭堅的翻譯,《登快閣》黃庭堅,該詩歌的情感特點是什麼?如何從藝術特點賞析,,
古詩今譯不能只逐句翻譯,然後將幾句連在一起就成為一篇譯文。在內翻譯時還應有個容前因後果 上下左右的呼應與交待。我個人認為如下翻譯更為全面。我也是一介愚鈍的書生,儘管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過很多困難和不幸,卻始終是痴心不改,總是盡心盡力地把為官一方的事情做好。今天結束案牘勞作之後,有幸趁著傍晚雨後初晴,登...
登快哉亭詩歌后兩句的思想感情,登快哉亭最後兩句詩歌鑑賞
那空中的鳥兒急忙地飛翔,不知道它要飛向何方 天上飄浮流動的白雲,是那麼的悠閒,和我的心情一樣。我站在快哉亭上遊興正濃,留連忘返 忽然想到家中的小孩子正在等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這迷人的地方。第三聯是傳頌的名聯。詩由黃昏景色,遠山暮靄,又捕捉到遠處的飛鳥與雲朵。那橫空而過的飛鳥,正是人生匆匆的象徵。此二...
遙知兄弟登高,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兩句是什麼意思
遠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著茱萸,卻惟獨少我一人.遠在故鄉的兄弟們重陽節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 他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 似乎他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