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1-03-06 03:58:38 字數 5342 閱讀 2280

1樓:天下相思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白話文:父母年邁在世,儘量不長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須告訴父母去**,為什麼去,什麼時候回來。並安排好父母的供養。

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鬥。

擴充套件資料

辨析:有些人以為孔夫子意思為,有父母,就守在家裡孝敬父母就行了。這是曲解聖賢的意思了。如果家境貧寒,難道讓父母跟著你飢寒交迫?這不僅不是孝,而且是最大的不孝。

有些人把「方」有人解釋為方向、去處,這是不對的,而應該解釋為「理由、道理」,這個「理由、道理」包括給父母講清楚「遊」的「理由、道理」,更包含對父母的安置、贍養即對孝的兼顧。

2樓:啊桐的小官人丶

「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遊必有方」

這句話的原文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必須要有去處。體現了當父母在世的時候也會很牽掛自己的子女,為了敬孝道,作為子女不應該離開父母太久,或者太遠,以免父母擔憂,而且就算要離開,也應該告知父母去處,並且不能出門太久。此句出自孔子的經典語錄《論語》中的《里仁》這一篇。

解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3樓:源味兒

"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若遠行,必有方」。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第四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它的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方」在這裡的意思就是去處、地方、處所。

孔子的這句話意思是辯證地強調子女應贍養並孝順父母,但也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出外奮鬥。在孔子看來,子女對父母的責任是最重要的。不遠遊是「父母在」的結果。

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這裡的「不遠遊」可以有多重意義:可以是照顧父母的起居,可以是農耕贍養父母,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遠遊而擔心等等。

因為如果子女出遠門而又沒有一定的去處,那麼父母必有濃濃的牽掛之情,所以孔子著重強調「遊必有方」,其重點是務必對父母盡責。 此句話側面也含有孔子不反對當子女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的意思。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詞**析主要參考楊伯峻.論語譯註.北京:中華書局,1980:40

4樓:命運與夢

詳解:三人都把「方」解釋成「方向、方位、處所」之類,但這裡的「方」通假「謗」,這在《論語》中並不是孤例,例如「子貢方人」這句也是這個意思;「遠」,不是指距離遠,而是指偏遠險惡之地;「遊」,這裡指的是「遊學」。

該句意思是,當父母還健在時,即使像「遊學」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要以身赴險,孔子也是不贊成的,如果一定要去,那麼就會有「謗」,也就是被詛咒的意思。這裡的詛咒,可能是旁人的,也可能是命運的,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也是一種詛咒。

孔子在這裡說得很平實,對於一個家庭,家族的傳承是很重要的,別以為這是封建思想,試想,所有人都斷子絕孫,那人類還存在嗎?唯一需要糾正的,就是家族傳承並不一定以男性為基礎,女性也一樣。而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父母在,對於家族來說,最重要的是抓緊時間延續其香火,任何以身赴險的事情,必不可取。

即使香火已延續,一旦以身赴險使得白髮送黑髮,那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孝了。這點,對男性女性都是一樣的。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說:「當父母健在時,即使是遊學也不能到偏遠險惡之地,否則一定招致旁人或命運的詛咒。」

「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5樓:天下相思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白話文:父母年邁在世,儘量不長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須告訴父母去**,為什麼去,什麼時候回來。並安排好父母的供養。

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鬥。

擴充套件資料

辨析:有些人以為孔夫子意思為,有父母,就守在家裡孝敬父母就行了。這是曲解聖賢的意思了。如果家境貧寒,難道讓父母跟著你飢寒交迫?這不僅不是孝,而且是最大的不孝。

有些人把「方」有人解釋為方向、去處,這是不對的,而應該解釋為「理由、道理」,這個「理由、道理」包括給父母講清楚「遊」的「理由、道理」,更包含對父母的安置、贍養即對孝的兼顧。

6樓:歪歪愛子鳴

你問的這句話,原文是: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里仁》這一篇。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方,在這裡是指方向,地方,處所。

這句話要辯證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遊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

7樓:豪俠

父母在不遠行,遠行必有方

「父母在不遠行,遠行必有方」是什麼意思?

8樓:金陵一老翁

你問的這句話,原文是: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里仁》這一篇。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方,在這裡是指方向,地方,處所。

這句話要辯證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遊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

9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里仁》十九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還在世的時候,不應該離家遠行,那樣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就算要遠行也得有正當的理由和正確的方法。

大家對於這句話的理解產生的分歧多在「方」字上。《說文》「謂防即方之假借也,又引伸之為方圓、為方正、為方向。」我認為「方」在這裡的意思是規矩、方略,也就是說出遊必須符合規矩、符合禮數。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忠孝觀,父母健在時,不遠出,不能把父母丟在家裡沒人照顧,就算遠出,也有出去的方向和返回的時間安排告知父母。。。

11樓:肖易財

父母還活著的時候最好不要出去遊歷,如果要出去也要把去哪,什麼時候回來鈣素父母。

12樓:匿名使用者

父母健在時不出去遊歷,即使要遠離,也一定安排好了父母的衣食住行問題.

13樓:匿名使用者

父母健在的時候兒子不能出遠門,因為一旦父母不幸去世,兒子將不在身旁,遠行必有方就是當這種事發生的時候能及時通知兒子趕回來。

14樓:命運與夢

詳解:三人都把「方」解釋成「方向、方位、處所」之類,但這裡的「方」通假「謗」,這在《論語》中並不是孤例,例如「子貢方人」這句也是這個意思;「遠」,不是指距離遠,而是指偏遠險惡之地;「遊」,這裡指的是「遊學」。

該句意思是,當父母還健在時,即使像「遊學」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要以身赴險,孔子也是不贊成的,如果一定要去,那麼就會有「謗」,也就是被詛咒的意思。這裡的詛咒,可能是旁人的,也可能是命運的,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也是一種詛咒。

孔子在這裡說得很平實,對於一個家庭,家族的傳承是很重要的,別以為這是封建思想,試想,所有人都斷子絕孫,那人類還存在嗎?唯一需要糾正的,就是家族傳承並不一定以男性為基礎,女性也一樣。而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父母在,對於家族來說,最重要的是抓緊時間延續其香火,任何以身赴險的事情,必不可取。

即使香火已延續,一旦以身赴險使得白髮送黑髮,那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孝了。這點,對男性女性都是一樣的。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說:「當父母健在時,即使是遊學也不能到偏遠險惡之地,否則一定招致旁人或命運的詛咒。」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行.對不

15樓:匿名使用者

那你知道不知道下一句是啥?

「父母在,

不遠遊,遊必有方。」

是告訴我們,父母在,最好不要出遠門,如果要出,必須告訴父母你在**,不要讓他們擔心!

不孝有三,都知道是什麼麼?

1·一味的順著父母,使其陷入不義的境地,視為不孝。

2·父母身處貧困,古人講:不能用**俸祿來撫養他們,現在來說,不能讓自己父母過上好日子,視為不孝。

3·就是無後了。

所以說想出去闖,支援!但別忘了我剛才所說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當前的社會 這句話現在很不對了 現在是21世紀 我們都有自己的 夢想

為了 實現自己的 夢想 必須到社會上去實現 大多的人夢想是金錢有錢才可以過上好日子 你一直待在父母的 身邊 會讓你 不適應社會如果你出去 能讓你 的父母過的更點 那也就證明你很孝順了

父母在不遠行,若遠行必有方

17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論語》《里仁》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

方,在這裡是指方向,地方,處所。

這句話要辯證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遊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

懶得打字,上面的是轉的。

個人理解比較中庸:這句話裡的遊必有方的意思是:如果一定不得已要出遠門,那麼不但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而且自己出遠門也得有個正確的奮鬥目標。

18樓:我是姚曼

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里仁》這一篇。意思是:孔子說:

「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方,在這裡是指方向,地方,處所。

這句話要辯證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遊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行對不,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那你知道不知道下一句是啥?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是告訴我們,父母在,最好不要出遠門,如果要出,必須告訴父母你在 不要讓他們擔心!不孝有三,都知道是什麼麼?1 一味的順著父母,使其陷入不義的境地,視為不孝。2 父母身處貧困,古人講 不能用 俸祿來撫養他們,現在來說,不能讓自己父母過上好日子,視為不...

家有百歲老,下一句兒子不遠行的諺語

子曰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出自 論語 中的 里仁 這一篇。意思是 孔子說 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方,在這裡是指方向,地方,處所。家有百歲老,兒女不遠行,意思就是家中有百歲老人,兒女要守在老人身邊,不要出遠門。因為百歲老人已經進入生命的極限,隨時有可能發生意...

失敬下一句是什麼,「久仰久仰」的下一句是什麼?

1 失敬。2 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詞目 失敬 拼音 sh j ng 英文 sorry 釋義 套語,為自己禮貌不周,表示歉意 1 不尊敬。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 兄弟 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太平廣記 卷二七五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 卻要 自是諸子懷慙,不敢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