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中國畫顏料
傳統中國畫顏料依其制色原料,主要可分為礦物顏料、植物顏料、金屬顏料、動物顏料、人工顏料;
(一)礦物顏料
礦物顏料主要有:
1.硃砂(cinnaber):又稱辰砂,是種硫化水銀,比重很重,硬度低,是相當容易製作的顏料。
上好的硃砂顏色鮮明並帶有光澤,自古以來即是最昂貴的紅色顏料,而中國產的硃砂品質最佳,可說是最能代表中國色彩的顏料。
2.朱:朱是在漂制硃砂時浮在水面上的極細硃砂,呈橘紅色,顆粒極細且具透明性,有水性顏料的特性,廣泛使用在中國畫中。
3.赭石(lron oxide red):又稱土朱或朱土,主要來自赤鐵礦或酸化鐵,質細比重輕,亦具透明性,品質穩定,是人類最古老的顏料之一。
4.青金石末(ultra marine blue):青金石(lapis-lazuli)是次等的藍寶石,是相當堅硬的半寶石,帶有光澤的藍色,主要產地在阿富汗、中亞地區,自古即是最昂貴的顏料,好的青金石末可與**等值,傳入中國或稱為回青,在中國古代的佛教石窟壁畫中經常可見。
5.石青(mountain blue):其原料來自藍銅礦,是一種鹽基性碳酸銅,常與孔雀石共生。與青金石相較,其硬度低且價廉,較易獲得,成為取代青金石末的主要藍色顏料。
6.石綠(mountain green):與藍銅礦一樣是一種鹽基性碳酸銅,具有玻璃般的光澤,其深淺不同的綠色條紋紋路相間,形成孔雀羽毛般的圖樣,故又稱孔雀石。
其硬度不高,易於研磨成色粉,色彩鮮豔,成為普遍性的綠色材料。
7.雄黃、雌黃(orpimento):二者是同一性質礦石,具毒性,是硫與砷的化合物(硫化砒素),互為共生。
雄黃的結晶體具油脂的光澤,顏色從黃色到橙色;而雌黃是光亮的金黃色,從透明到不透明,二者硬度只有1~2度,製造容易。
8.雞冠石(realger):也是一種硫化砒素,與雄黃共生呈橙紅色。
9.土黃(ochre):又稱黃土,來自天然的黃土,成份是氧化鐵,因成份的不同,顏色深淺也不同,是人類最古老的顏料之一。
10.白土:主要有白堊土(chalk)和高嶺土(kaolin),白堊土的成份是碳酸鈣,由方解石形成的石灰岩,高嶺土主要成份是矽酸鋁,結晶相當小,二者性質穩定,被大量運用於繪畫中。
(二)植物顏料
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植物的根莖葉中提取的汁液,加膠或加入澱粉製成色澱,使用時主要的媒介是水,因而又稱水色或淺色。
1.藤黃(gamboge):是一種黃色的樹脂,來自海藤樹,主要產地在中國南部與中南半島,藤黃具透明感,不易變色,色彩鮮明,是中國畫主要顏料。
2.花青(indigo blue):花青為藍靛所制,藍靛是植物青色的總稱。花青是將藍靛中的雜質濾除、加膠水研磨而成,具透明性易調色,是中國畫普遍慣用的顏料。
3.胭脂(madder):又稱茜紅從茜草提取而來。茜草是一種開紅花植物,由它的根部流出的紅色汁液製成,顏色深紅透明,性質穩定。
4.墨黑:墨可分為松煙墨、油煙墨與漆煙墨。將燃燒的煙黑收集、加膠製成,是中國畫最重要的顏料。
(三)金屬顏料
金屬顏料直接由金屬製成,主要是製成箔或粉(泥)運用在繪畫上,帶有光亮的色彩。
1.金(gold au):金是昂***,天然金由金礦煉製得來,具金黃色的光澤,永不變質褪色,是中國金碧(青綠)繪畫中不可獲缺的顏料,在純金中加入少量的鐵或銀、銅可製成不同顏色的金箔或金泥,有佛赤金、庫金、冷金、水金等。
2.銀(silver ag):具銀白色澤,韌度大,不透明,但性質不穩,置於空氣中會變黑,影響了它的使用性。
(四)動物顏料
1.西洋紅:是收集胭脂蚧(cochineal)或lac貝殼蟲的分泌物及屍體製成,約在明末時由西方傳入中國,故稱西洋紅。其色澤鮮豔,具透明性。
2.紅珊瑚末:紅珊瑚的成份是碳酸鈣,是紅珊瑚蟲的分泌物石化後的形態,顏色從桃紅到深紅皆有,是昂貴的裝飾寶石,中國人也將它製成紅色色料。
3.蛤粉:由蛤貝的殼研磨而成,成份是caco3碳酸鈣。蛤粉質細穩定,是最白的顏料,用途廣泛,古代中國稱蜃灰,在日本稱胡粉。
(五)人工顏料
古代中國隨著煉丹術的發展,也製造出一些人工合成的顏料應用於繪畫上。
1.鉛白(silver white):主要成份是鹽基性碳酸鉛,是將鉛片溶於醋酸或碳酸中提取而來。鉛白顏色潔白,覆蓋力強,自古即是最重要的白色顏料。
2.丹(minium):或稱鉛丹,是將鉛以透氣法酸化加熱燒製而來,色彩鮮豔,是中國最古老的人工顏料。
3.朱(vermilon):是一種人工合成硃砂,取水銀與硫磺混合加熱,將水銀中的黑硫酸昇華後提煉而來。
4.鉛黃(massicot):又稱密陀僧、黃丹,成份是氧化鉛,由鉛煅燒而來,顏色有深有淺。
5.銅綠(verder):銅綠是醋酸銅晶體,將銅片泡在醋酸中而來,色彩鮮明,是石綠的廉價代替品。
上述這些主要傳統中國畫顏料,依其色彩(色系)可分為:
紅色系:硃砂,赭石,紅珊瑚末,胭脂,西洋紅,丹,朱,朱磦
黃色系:藤黃,雄黃,雌黃,土黃,丹黃
藍(青)色系:雞冠石,金青金石末,石青,花青
綠色系:石綠,銅綠
白色系:鉛白,蛤粉,白堊土,高嶺土,銀
黑色系:墨
三、傳統中國畫顏料的特性與表現技巧
傳統中國畫的顏料**多樣,依其在繪畫表現上的特性可分為兩大類:
(一)礦物性顏料(石色):比重重,覆蓋性強,不透明,顆粒粗,滲水性差,有天然礦物及金屬礦研磨而來的顏料,及人工合成顏料、動物性顏料的珊瑚末與蛤粉。
(二)植物水性顏料(水色):比重輕,具透明性,顆粒細,滲水性佳,包括從植物提取成的顏料及西洋紅。另外朱、赭石二者顆粒細,具透明性,雖來自礦物,在使用上則屬水性顏料。
礦物性顏料與植物性顏料特性不同,在繪畫的技法上也大不相同。
(一)上色法
礦物性顏料因質重粒粗,無法直接固著於畫面,故需兌膠,與膠水調和,藉膠的粘著力固定在畫面上,上色需用疊色平塗的方法達到重彩之效,其覆蓋性強,色彩鮮明厚實。
植物水性顏料則質輕粒細,只需加入少許的膠水,或直接與水調和即可固著於畫面上,顏色直接滲入紙絹的纖維中,滲水性佳,可完全與水融合,具透明性,暈染效果佳,但色感較淡薄。
(二)調色法
礦物性顏料直接由礦石研磨而來,其色彩的深淺由研磨顆粒的粗細決定,顆粒粗則顏色深,顆粒細則顏色淺,顏色的深淺在制色時即已決定;而植物性顏料則可直接加入水,用水稀釋自由調出深淺濃淡的色彩變化。
(三)混色法
礦物性顏料因顏色深淺不同顆粒就不同,每種顏色的礦石不同,比重也就不同,在顆粒比重的差異下,難以自由混色,一般用色與色重疊的方法調出中間色、二次色,而植物水性顏料顆粒比重相近,故可自由相互混合調出豐富的中間色。
(四)顏色的褪色
礦物性顏料來自大自然礦石與金屬,一般成為無機性顏料;植物性顏料來自有生命的動、植物,屬有機性顏料。無機性顏料惰性佳,不會褪色;而有機性顏料惰性差,時間久或受陽光照射後即褪色消失。這種現象也是造成現存許多中國畫只剩墨色、少見色彩的原因之一。
(五)顏色的變色
一般植物性顏料會變淡或消失。變色主要發生在礦物性顏料,尤其是含鉛、銀、硫、銅成份的顏料,因這些成份性質不穩,時間久即起化學變化而改變顏色,如:
1. 鉛白:因鉛不穩定,會與空氣中的氧或硫起化學變化,顏色由白變黑。與硃砂調色的結果,時間一久即由粉白色變成黑色,敦煌壁畫中的人物或白色動物變黑即因此造成。
2. 朱、丹、黃丹:這些顏色由鉛製成,故經久亦變成黑色。
3. 石綠、石青:原料是含銅的藍銅礦,故忌與含硫的顏料相混。
其成分是cu(oh)2或cuco3,遇火或加熱會分解成cuo和co2(碳酸氣)或h2o水蒸氣而變成黑色,這也是中國許多道觀廟宇壁畫變黑的原因之一。
(六)方便性
礦物性顏料許多來自寶石性的礦物或貴重金屬,制工費時,**昂貴,不易獲得。植物性顏料**較普遍,**較便宜,使用上也較方便。
上述礦物性顏料與植物性顏料的差異,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畫的色彩表現與發展。
四、中國畫顏料的發展
(一)上古~魏晉——礦物顏料
中國畫的色彩可上溯到新石器時期,在一些彩陶上有色彩平塗的幾何圖形,經分析顏料來自天然的土質及礦物,有赤鐵礦(赭色)、黃土及骨黑、石灰白等色,中國最早關於工藝著作的《周禮·考工記》即記載著設色之工的畫工、繢(繪)工等五種,也出現〔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丹青〕一詞的出現證明當時使用的顏料與色彩,〔丹〕指硃砂,〔青〕指石青,皆是礦物色。而從秦朝咸陽遺址發現的秦氏壁畫殘片來看,壁畫保留著明亮的色彩,顏色有黑、赭黃、大紅、硃紅、石青、石綠等,用得即是赤鐵礦、硃砂、石青等礦物顏料。
2023年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t形帛畫出土,其顏色與造型是代表中國早期繪畫之最佳範例,據分析帛畫〔先用淡墨起稿,然後設色,最後勾墨線。主要的顏色有礦物色——硃砂、土紅、銀粉、動物色的蛤粉,及植物色的青黛、藤黃。帛畫色彩以礦物顏料為主,硃砂是最主要的顏色,採用平塗的設色方法。
〕魏晉時期可說是中國畫的成熟期,謝赫說〔古畫皆略,至協始精〕,中國畫的表現形式至此已完成,對於魏晉的中國畫,米芾曾用〔筆採生動〕加以形容,〔採〕的意義包括二項,一是繪畫材料的顏料,一是指繪畫上的賦彩。
2023年在山西太原挖掘的南北朝東安王婁睿墓室,其中的大量壁畫經研究是先用淡墨勾底稿,在施薄色暈染,顏料有硃砂、土黃、石青、石綠、赭石等礦物顏料,上色方法除平塗外,也有暈染的方式,雖只是薄施淺染,說明了當時在製作顏料技術的進步,已能研磨出質地細緻的礦物色。
顧愷之在其《畫雲臺山記》中記載:
清天中,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衣服彩色殊鮮微,……東西丹砂絕萼及蔭。
這段記載雖只是個畫稿藍圖,也不見真跡,但文中的顏料與色彩的應用之精細描述,說明魏晉南北朝繪畫中原本土的重彩風格,
魏晉南北朝正是印度的芨多時期(gupta periods)是印度古典主義藝術的**時期,隨著佛教的向外傳播當時印度繪畫風格也隨之傳入中國,芨多繪畫色彩豐富鮮明,直接影響了古絲路上的佛教石窟壁畫,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石窟、柏孜克里特石窟、敦煌石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等,這些石窟出現了大紅、大綠、藍色、黑色、白色等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的壁畫。晚期用金泥描繪,金箔貼金、堆金的手法也普遍應用,被泛稱為「西域畫風」或「西域風格」。
透過現代科學技術的分析,可得知這些壁畫的色彩。大陸周國信先生仔細分析敦煌莫高窟的壁畫發現:壁畫中的綠色是石綠與綠銅礦,藍色是石青(藍銅礦)與青金石,紅色的顏料有鉛丹、硃砂和土紅,鉛丹最普遍。
而在藍色顏料中,尚未發現有機藍色顏料(植物性顏料)。
炳靈寺169號的西秦石窟,儲存完整色彩鮮明,經現代分析結果,常見的顏料有白(石膏、硬石膏,塗地白色成份中有石英、雲母、方解石、長石等)、紅、紫紅(氧化鐵)、赭、青(青金石)、綠(綠銅礦)、黑(pbo2)、金黃(金)、棕(辰砂),其中可能亦有使用有機顏料(植物性顏料),但已褪色消失。
新疆拜城縣東南的克孜爾石窟是「西域風格」壁畫最具代表性者。2023年在清理第19窟時發現一塊研磨顏料用的石板,證明礦石經研磨後在石板上加水、膠作進一步研製,調配成繪畫顏料。現在在克孜爾石窟文物陳列館中還展示著一小包藍色礦物顏料,是在清理石窟時為當時畫家剩留下來的顏料,經分析確定是青金石末。
從上述中不管是傳統的中原(本土)顏料風格,或是外來(西域)風格的中國畫,礦物顏料即代表了當時的繪畫色彩,姚最在其著《續畫品錄》的序言中第一句就說「夫丹青妙極,未易盡言」,直接用「丹青」一詞來代表繪畫。
魏晉時期對礦物性顏料製作技術的精進與表現,說明了當時中國畫的顏料色系已基本齊全,能滿足畫家創作的色彩需求,為謝赫提出「隨類賦彩」的理論,有了充分的條件。
畫中國畫需要哪些工具
一 宣紙 分生宣與熟宣,熟宣加了礬水,不容易受水,適宜畫工筆畫 生宣容易受水,適宜寫意派的中國畫。二 毛筆 分狼毫和羊毫,羊毫質地較軟,狼毫較硬。必備大 中 小號。長鋒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落紙易於凝重厚實,中鋒 短鋒則兼而有之,畫山水以用中鋒為宜。又根據筆鋒的大小不同,毛筆又分為小 中 大等...
在中國畫中,描繪靜物和風景的畫為什麼不叫風景畫和靜物畫
風景畫和靜物畫多來形容油畫。而中國畫稱之為山水畫和花鳥畫。從命名你可以看出西方古典繪畫在乎重現自然,中國古典繪畫在乎意境。那為什麼外國人最早不把風景畫叫山水畫?為什麼你叫翎 回憶,不叫回憶 翎?我覺得有部分原因是最早把它定位為這個名字的人的主觀意願吧。在中國畫中,描繪風景和靜物的畫,為什麼叫山水畫和...
八哥鳥象徵什麼意義,八哥鳥在中國畫中代表什麼
八哥鳥主要是古代王宮貴族公子王孫們的玩耍之物。若提象徵意義,個人覺得主要用於表達能言善辯之意!其它。同問八哥 象徵著愛情,抄襲與模仿 人云亦云 八哥 象徵著愛情,抄襲與模仿 人云亦云 八哥經常在國畫中出現,有什麼象徵意義嗎?古代國畫裡的八哥象徵著閒適 情致。八哥是一種觀賞鳥,較聰明,能模仿人語,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