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三角帽
首先你要先了解自己,有個成語叫因材施教。你要選擇適合你的書和方法來學。
當然了興趣是最好的動力。但是不可操之過急,不要一下子買一堆書回來,一本書沒看幾頁又去翻另一本。一書不盡,不讀新書。一本書要讀通讀透,才能去讀其他書。
然後是耐心。如果學到後面沒有耐心了,就是三分鐘熱度。提高耐心的方法可以練字,靜坐。
2樓:精精簡簡
去掉逗句號,用點相似的錯別字讓人猜,說話果斷,別用尾巴,比方:吾寒窗九載欲進前人可有法乎 進:(近、晉、勁、緊。。。自已猜去)
3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從基礎學起的。「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規》、《幼學瓊林》、 《笠翁對韻》,這是必修之課,再而學習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平時多多作文,一點點熏習,古文水平就會提高了。
至於讀什麼書,很簡單,一部《論語》就解決了,買一本帶有註釋的論語,常讀常思,漸漸熟練。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詩詞相當的有韻味,而且朗朗上口。讓
5樓:326159487啊
古人學古文和今人不同,古代沒有標點,所以要先習句讀。古代教學以背和吟誦為主,理解為輔,學習目的多為科舉,在官場工作過久文筆就會有所荒疏。而學生學古文是為提高文化積累,順利閱讀簡單古文,掌握字詞意思和常見句式。
所以要熟悉常見字詞意義和句式結構,流暢翻譯古文句子。對要求篇目要多讀,熟讀後自然會背
6樓:紅嘴脣
古人如何學習語言表達技巧和方法
7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多讀多背而已,從基礎的啟蒙教材學起,再學四書五經之類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有可能是爸爸媽媽教的。
古人是怎麼學習文言文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書寫材料和書寫方式都很艱難,所以文字都很少而強調話意明白簡單。舉一反三、反十……反無窮是它的讀書主要方法,而不是強調死記硬背——這可以從《易》和孔子的《論語》結構上就可以看出來!如果真要是象現在一樣的死記硬背,你想想,那些古人還會各各不同的在戰國時期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場面嗎?
那還不千篇一律的由「應試」考試給統一起來了呢!我們又如何能看到現在的那麼多古代思想文獻啊!
10樓:散步的小丫
古人說的就是古話,也就是我們說的文言文了,
從呀呀學語,周圍的語言環境就都是文言文了。
就像我們現在說白話文一樣的。
11樓:syy老史
人家就不用學 生出來就那樣 就象你生在英國直接會英語一樣
12樓:匿名使用者
人家說的就那樣 咱這是進化後的產物
自己瞎想的 呵呵
13樓:匿名使用者
列入必修課目的文章必須背過,例如四書五經
古代人如何學習詩詞歌賦,古人學習課本的順序
14樓:
1、三字經,老子,莊子等,學古文不學老莊是不行的。
2、古代的字比現在常用的字要多很多。
3、學古文要誦,要背,要理解。意思在每個字上,更在大義上!
中國人學古文的時候 怎麼學?
15樓:銷魂歸
一開始是對著翻譯瞭解,然後學習古文的常用語法,再然後就不需要翻譯了,基本上古文跟現代人沒有什麼區別
想學好古文從哪方面入手? 比如古代人是怎麼學習的?他們看的是什麼書
16樓:某某
他們從小時候就開始啟蒙,最開始看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最基礎的書。然後就開始看四書五經,系統學習儒家文化。同時,老師會教他們學習編寫對聯,詩詞,然後是文章。
都是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過程,其中積累是關鍵,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1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很簡單,多看,直接看古文言的,然後對照下面的一些註釋,看多了就會明白意思了
古代人怎麼紋紋身,古代人是怎麼紋身的?
紋身在中國,起碼可以上溯三千五百年,被用與刑法上,稱為 墨刑 紋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紋身機還未出現時,用針沾墨水在身上一針一針把圖案刺上去,圖案多以社會風氣較重的兵將 龍虎為主,很多人是在監獄裡面做的,因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專門的紋身顏料,時間長了顏色會發藍髮青,所以又叫刺青。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
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取暖的?
古代取暖的設施主要有火塘 火牆 壁爐和爐灶等。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從半坡 姜寨等遺址發掘來看,其原始房屋中設於門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種炊事與取暖相結合的設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氣以助燃燒,又能阻擋冬季自門口吹入的寒風。秦宮的 壁爐 和 火牆 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秦代宮廷貴族是怎樣禦寒取...
古代人是怎麼保鮮食物的,古代人在夏天怎麼儲存食物呢?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第一臺家用冰箱是在1910年問世的,而冰箱的發明可以說是造福了全人類,有了冰箱人們才可以保鮮食物,食物也不至於因為時間關係而腐爛。那麼就有很多人好奇了,古代人又沒有冰箱那麼他們怎樣保鮮食物呢?其實,在我國很早的時候就有 冰箱 問世了,但是此 冰箱 並非彼 冰箱 也不是用電來維持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