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紙墨成殤
古代女子系在腰間的帶子叫「衿」。
一般有絲絛製成,是絲編的帶子或繩子。通常搭配道袍、圍裙等衣物。屯堡人至今頭系「絲頭腰帶」,後吊長長絲絛,在袖口、衣襟處鑲嵌美麗的花邊。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複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絛」。
2樓:匿名使用者
帶絲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鈕釦,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繫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說文·系部》:「衿,衣系也。
」段玉裁注:「聯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
」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劉璡傳》:
「(璡)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璡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瓛怪其久,璡曰:
「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連兄弟之間夜裡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古人對禮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君臣之間更是如此。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去。
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束帶的緣故,於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去。在當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複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絛」。
也有將這兩種腰帶統稱為大帶的。在秦漢以前,革帶主要用於男子,婦女一般多繫絲帶。《說文·革部》:
「男子帶鞶,婦人帶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男子除了用皮帶外,也可系扎各種絲帶。
如《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帶伊絲。」鄭玄注云:
「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據先秦文獻記載,當時的絲帶形制比較複雜,顏色、裝飾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級差別十分顯著。如《禮記·玉藻》所記:「大夫素帶,闢垂;士練帶,率下闢;居士錦帶;**縞帶。
」又:「大夫大帶四寸。……天子素帶,朱裡,終闢。
」鄭玄注:「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甚至對帶子繫結後下垂部分的長短尺寸,都有嚴格的制度:
「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所謂「紳」,就是指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論語˙衛靈公》記:「子張書諸紳。
」宋邢昺注:「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因為紳是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來記事。
當然,這是應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官吏記事,是用一種手版,名「笏」,不用時就將它插在腰間,後來乾脆就把垂紳插笏的仕宦稱之為搢紳。搢就是插的意思。
《晉書·輿服志》:「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以後還引申出鄉紳、紳士等名詞,專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說他們具備了搢紳的資格。
至於婦女,雖然用不著搢笏,但腰帶繫結以後,也有一部分垂下,這種下垂部分的名稱,在叫法上與男帶有些不同。明楊慎《丹鉛續錄》記:「古者婦人長帶,結者名曰綢繆。
垂者名曰襳縭。結而可解曰紐;結而不可解曰締。」什麼叫「可解」,什麼叫「不可解」呢?
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分別指活結和死結。凡是打成環狀的活結,古時稱「紐」,而扣緊的死結則稱為「締」。《說文·系部》:
「締,結可解也。」又「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
」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關於腰帶的系束部位,古時也有明確規定。如《禮記·深衣》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孔穎達註釋說:「當無骨者,帶若當骨則緩急難中,故當無骨之處。此深衣帶於朝祭服之帶也。
朝祭之帶,則近上」。故《玉藻》雲:「三分帶下,紳居二焉。
是自帶以下四尺五寸也。」可見腰帶的系束部位,完全是根據各種服裝的不同形制而決定的。我們從戰國以至西漢時期的俑像上可以看出,凡穿繞襟深衣的婦女,腰帶多系在衣襟的尖端,以防衣服散開。
這種衣帶的高度,就是視衣襟的高度而定的。革帶的系法與此不同,在革帶頂端的交接之處,一般都綴有一個固定的裝置,用時只要相搭即可,不必像絲帶那樣互相繫結。綴在帶首的固定裝置,大體上也有兩種形制,一種作成鉤狀,稱為「鉤」,也稱「帶鉤」;另一種作成環狀,稱「鐍」,或稱「帶鐍」。
帶鉤一物在中國的出現,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時期。在北京、河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等地的春秋墓中,都有帶鉤實物出土。文獻資料中也常常提到帶鉤的名稱。
如《管子·小匡》:「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史記·齊太公世家》:
「射中小白帶鉤」等等。
製作帶鉤的原料,大多采用金屬,如金、銀、銅、鐵等,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為數不多。帶鉤的造型,由於時代的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也有許多明顯變化。有的做成棒形,有的做成耜形,有的做成獸形,有的做成鳥形,有的做**形,有的做成龍形,另外還有琴形、匙形及琵琶形等,不可盡述。
帶鉤的製作工藝也很有特色,有的用刻,有的用嵌,有的用鏤,有的用錯,不一而足。正如《淮南子·說林訓》所記:「滿堂之坐,視鉤各異。
」帶鐍的出現比帶鉤要晚。目前所見的帶鐍實物,都是戰國以後的產物。所謂帶鐍,指的是一種環形帶扣,其形或方或圓,考究者附有釦針,用時將皮帶伸入扣內,然後插入釦針即可。
由於它結紮起來比帶鉤牢固,所以受到普遍歡迎。三國以後,革帶用鐍者逐漸增多,而用鉤者卻日見減少,最後完全取代了帶鉤。後世流行的鉤洛帶、蹀躞帶以至金帶、玉帶等,都用帶鐍,而不用帶鉤,帶鉤的使命遂告結束。
帶鐍雖然是革帶上的一種裝置,但有時也可用於絲帶。這種絲帶與絲絛不同,它是以絲織物織成的一種寬闊的腰帶。史籍中常見有緄帶、織成帶等名稱,就是指這種腰帶。
如《述異記》稱:「祖欣見形詣僧榮沈床上有一織成寶飾絡帶。」《東觀漢記》:
「鄭(鄧)遵破匈奴,於是上賜金剛鮮卑緄帶一具。」在這種緄帶及織成帶的首部,就綴有一個金屬帶鐍。《後漢書·輿服志》記命婦服飾:
「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採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辟邪,首為帶鐍,飾以白珠。」由此可見,這種飾有帶鐍的腰帶,不僅可以用於男子,同時也可用於婦女。
古代人腰間纏繞的布條叫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用來束腰的帶子,褲帶。若是皮革的,俗語也稱皮帶。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鈕釦,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繫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
腰帶是指脊椎動物的後肢與脊柱連線的骨骼,人的腰帶骨包括坐骨,恥骨,髂骨組成。
作用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鈕釦,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繫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說文·系部》:「衿,衣系也。
」段玉裁注:「聯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
」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
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劉璡傳》:「(璡)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
璡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瓛怪其久,璡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
」連兄弟之間夜裡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古人對禮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君臣之間更是如此。
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去。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束帶的緣故,於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
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去。在當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樣式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複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絛」。也有將這兩種 腰帶
腰帶統稱為大帶的。在秦漢以前,革帶主要用於男子,婦女一般多繫絲帶。《說文·革部》:
「男子帶鞶,婦人帶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男子除了用皮帶外,也可系扎各種絲帶。
如《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帶伊絲。」鄭玄注云:
「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據先秦文獻記載,當時的絲帶形制比較複雜,顏色、裝飾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級差別十分顯著。
如《禮記·玉藻》所記:「大夫素帶,闢垂;士練帶,率下闢;居士錦帶;**縞帶。」又:
「大夫大帶四寸。……天子素帶,朱裡,終闢。」鄭玄注:
「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甚至對帶子繫結後下垂部分的長短尺寸,都有嚴格的制度:「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男子樣式
所謂「紳」,就是指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論語˙衛靈公》記:「子張書諸紳。
」宋邢昺注:「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因為紳是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來記事。
當然,這是應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官吏記事,是用一種手版,名「笏」,不用時就將它插在腰間,後來乾脆就把垂紳插笏的仕宦稱之為搢紳。搢就是插的意思。
《晉書·輿服志》:「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以後還引申出鄉紳、紳士等名詞,專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說他們具備了搢紳的資格。
女子樣式
至於婦女,雖然用不著搢笏,但腰帶繫結以後,也有一部分垂下,這種下垂部分的名稱,在叫法上與男帶有些不同。明楊慎《丹鉛續錄》記:「古者婦人長帶,結者名曰綢繆。垂者名曰 腰帶
襳縭。結而可解曰紐;結而不可解曰締。」什麼叫「可解」,什麼叫「不可解」呢?
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分別指活結和死結。凡是打成環狀的活結,古時稱「紐」,而扣緊的死結則稱為「締」。《說文·系部》:
「締,結可解也。」又「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
」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古代武將腰間繫的是什麼,古代武將腰間繫的是什麼?
一般腰間繫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製飾物,腰帶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絲織的為 大帶 或叫 紳帶 另一種是皮革製成的為 革帶 束腰,武將一般是皮革制的。的兄弟說話比較雷人 系的是束腰,現在俗稱的皮帶!腰帶 掛佩玉 佩刀 主要目的還是防止褲子掉 一般放自己的令牌和君子賜予的榮譽,以顯示將威 古代女子系在腰間的...
山西古稱謂,山西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1,晉。大禹去世後,其子啟繼位。夏朝早期的統治中心在今山西晉南夏縣一帶,今夏縣東下馮遺址是重要的夏墟。商朝時,山西南部在其 邦畿千里 之內,其餘地方則散佈著十幾個方國部落。西周初期大規模分封諸侯,山西中南部為十餘個諸侯的領地,其中主要諸侯國是晉國。春秋時期,晉國發展強大,逐步兼併了周邊小國,成為春秋...
古代織手帕的圓圈叫什麼,古代女子用來傳情的手帕叫什麼
叫做撐子好像應該是這麼寫吧,這個字不太知道是哪個 古代女子用來傳情的手帕叫什麼 就叫手帕,手帕在古代的女子是首飾一樣的閨私,它通常被疊成同心方勝掖在臂釧裡。手帕是體己而溫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結拜金蘭姐妹也稱 手帕交 在手帕的一角綴上圓環其餘三角從中穿過,即稱 穿心合 裡面裝著的或許就是一場女兒家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