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桃兒
(3)①外來物種入侵 ②n、p 分解者 有氧呼吸 ③進水口和出水口
研究人員對草原生態系統進行了相關的生態學調查,將主要物種繪製成食物網結構模式圖(如圖)(1)該生態
2樓:艹蛋的生活
(1)該生態系統中至少包括牧草、牲畜、昆蟲、鼠、人、食蟲鳥、狐狸、鷹等8個種群,至少還有一個分解者的種群,共9個種群;鷹與狐狸共同以鼠為食物,屬於競爭關係,同時,鷹又捕食狐狸,所以,鷹與狐狸既有捕食又有競爭關係;人、食蟲鳥、狐狸、鷹屬於次級消費者,如果狐狸數量減少時,鼠的數量會迅速增加,導致鷹的數量將會增加.
(2)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100%=(e1+e2+e3=3000kj)÷e(20000kj)×100%=15%;
若該生態系統中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為2×108kj,按能量傳遞效率10%計算,鷹最終獲得的能量應該按牧草→鼠→鷹這條食物鏈計算,終獲得的能量最大值為2×106kj.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在實踐中的意義之一就是調整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4)圖二曲線所示種群在1~20年中種群數量在第十年末才降到λ-1=0,所以種群數量最多的是第十年,第10~20年λ-1<0,種群數量持續下降.
(5)過火草原上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故答案為:
(1)9 鷹與狐狸 人、食蟲鳥、狐狸、鷹 升高
(2)15% 2×106kj
(3)調整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4)10 10~20
(5)次生演替
如圖是某興趣小組對一個草原生態系統進行調查後繪製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分析並回答:(1)該生態系統的
3樓:派大星平偽
(1)生產者是指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自身、消費者、分解者提供有機物(食物)和氧氣的綠色植物.本題圖中有草,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屬於生產者;兔、鼠、狐、鷹和蛇等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屬於消費者.
(2)食物鏈是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圖中的食物鏈有:①草→兔→鷹,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鷹,⑤草→鼠→蛇→鷹,食物鏈交織在一起,就構成了食物網.因此,在此生態系統中具有 5條食物鏈.
(3)分解者能夠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供綠色植物利用.分解者包括細菌和真菌.因此,在生態系統中,細菌和真菌是 分解者者.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內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因此,真菌比細菌的結構複雜之處是真菌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
(4)食物鏈的長短主要看營養級的多少.①、②、③、④條有3個營養級.⑤有四個營養級最長.最長的食物鏈為:草→鼠→蛇→鷹.
(5)有毒物質沿著食物鏈積累,營養級別越高,體內有毒物質含量越高;營養級別越低,體內有害物質含量越少.鷹在食物鏈的末端營養級別最高,則體內的有毒物質的含量最高.
故答案為:
(1)草;
(2)5;
(3)分解者;成形的細胞核;
(4)草→鼠→蛇→鷹;
(5)鷹.
如圖是某生物小組對一個農田生態系統調查後所繪製的食物網簡圖.請回答:(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分析
4樓:愛刷釓
(1)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所有動物)和消費者(腐生細菌和真菌,)兩者缺一不可.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中的植物屬於農田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因食物關係形成食物鏈.從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來看,圖中的蛇和鼠的關係屬於捕食關係.
(3)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重金屬等)在食物鏈中隨著營養級別的增高有富集現象,營養級別越高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高.在該生態系統中,含有2條食物鏈,植物→鼠→蛇,植物→昆蟲→青蛙→蛇,其中最長的一條是植物→昆蟲→青蛙→蛇,在該農田生態系統中蛇的營養級別最高所以積累的殺蟲劑最多.
(4)細菌、真菌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維持生活是分解者.
(5)在此農田生態系統中,蛙捕食昆蟲,農民捕殺了蛙,會使昆蟲缺乏天敵而大量繁殖,植物就隨之減少,造成生態平衡的失調.
故答案為:(1)生產者
(2)捕食
(3)蛇
(4)分解者
(5)捕蛙會使蛙的數量減少,昆蟲由於天敵減少而大量繁殖,農作物會遭到嚴重破壞,而導致減產.
研究人員在研究某湖泊生態系統時,對幾種主要的生物進行取樣,測定其體內的汞含量,並對動物消化道內的食
5樓:鬼鬼
(3)烏鱧 能量隨營養級的增加會逐級遞減,除去烏鱧後,可以明顯增加第
二、三營養級魚類的產量
如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對一個農田生態系統做調查之後,所繪製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在該生
6樓:道圖
答:(1)在生態系統中有:植物→鼠→蛇②植物→鳥→蛇③植物→昆蟲→鳥→蛇④植物→昆蟲→蛙→蛇4條食物鏈.
(2)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是生產者,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是消費者.
(3)細菌、真菌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維持生活是分解者.(4)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沿著食物鏈逐級遞減.(5)在此農田生態系統中,鼠和昆蟲被蛇、蛙、鳥吃掉,捕殺了蛇、蛙、鳥使鼠和昆蟲缺乏天敵而大量繁殖,草就隨之減少,造成生態平衡的失調.
故答案為; (1)4 4;
(2)生產者 消費者;
(3)分解者;
(4)光合作用;食物鏈.
(5)、鼠、昆蟲、生態平衡.
如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對一個農田生態系統做調查之後,所繪製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該圖中
7樓:麥高
(1)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由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構.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箭頭指向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該圖中共有4條食物鏈:分別是水稻→鼠→蛇、水稻→昆蟲→蛙→蛇、水稻→鳥→蛇、水稻→昆蟲→鳥→蛇、那麼對於食物鏈:「水稻→昆蟲→x→蛇」,x既可以代表蛙,也可以代表鳥.
(2)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即能量往下一級傳遞只是傳遞上一級能量的10%~20%.動物的營養級越高,所獲得的能量就越少.因此圖中數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數量最少的生物是蛇.
(3)收穫季節,有不少農民在田裡焚燒農作物的秸稈,造成大氣汙染.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指的是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迴圈.
(4)由圖中的食物鏈可知:該生態系統若鼠類大發生,短時期內,蛇數量會隨之增加,而草的減少.一段時期後,鼠的數量又因草的數量減少而減少,使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原樣.這表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由此可見:圖中缺少分解者,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指的是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迴圈.
(6)在此農田生態系統中,捕殺了蛇、蛙、鳥,使鼠和昆蟲缺乏天敵而大量繁殖,草就隨之減少,造成生態平衡的失調.由此可見: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7)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重金屬等)在食物鏈中隨著營養級別的增高有富集現象,營養級別越高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高.如果往農田中噴灑農藥,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最後體內有毒物質最多的生物是蛇.
(8)在一條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相對數量越少,營養級別越低,相對數量越多. 因此水稻、鳥、蛇三者間的數量關係是:水稻>鳥>蛇.
故答案為:(1)4、蛙
(2)物質迴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水稻;蛇;
(3)造成大氣汙染;細;真;
(4)蛇;減少;自動調節;
(5)分解者;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迴圈.
(6)鼠;昆蟲;生態平衡;
(7)蛇;
(8)水稻;鳥;蛇
(2019 吉林二模)某研究小組開展了某湖泊中環境問題的研究
2x 10 1 2x 10 10 55x 當食物比例調整為c e 2 1時,b的能量為y,需要的c為2 3y 10 1 3y 10 10 40y,由於兩種情況下,生產者的數量是一定的,所以55x 40y,則y 1.375x 3 由圖2可知甲是生產者 乙是消費者 丙是分解者 丁是無機環境 是光合作用,...
(2019 大興區一模)如圖所示,在研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因素的過程中,小麗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
如圖,鐵芯和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吸引大頭針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所以在電磁鐵匝數和鐵芯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磁性越強 故答案為 電磁鐵匝數和鐵芯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磁性越強 在研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因素的過程中,小麗使用一個線圈匝數為120匝的電磁鐵,改變通過線圈的電流得到 小麗使...
2019西城區二模如圖,在平面直角座標系xOy中,一次
y 43 x上,4 43 m,解得m 3 點a 3,0 與c 3,4 在直線y kx b k 0 上,0 3k b 4 3k b,解得 k 23 b 2,一次函式的解析式為y 2 3x 2 2 過點d1作d1e y軸於點e,過點d2作d2f x軸於點f,點d在第二象限,dab是以ab為直角邊的等腰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