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涯歷史
內容:前期(471---490)主要由馮太后主持1、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為澄清吏治,鞏固統治2、推行均田制: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發展農業生產,增加國家收入3、設立三長制: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強化對地方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調製:與均田制相適應,保證稅收後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1、遷都洛陽
2、移風易俗: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意義:1、經濟的復甦和繁榮:
農業:荒地得到開墾,糧食產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術提高,畜牧業發達;手工業:民間和官辦手工業發展快,絹布產量增加且工藝精湛,北方青瓷出現;商業:
洛陽出現許多大市場,貨源充足,交易活躍,對外**達西方國家。
2、政權封建化的加速:統治者尊儒崇經,興辦學校恢復漢族禮樂制度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對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鮮卑族在生產、生活方式上的轉變促使了整個社會習俗的改變,漢族風俗習慣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習慣的主體。鮮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漢族文化之中。
畜牧業生產經驗、服飾、風俗、食物等方面鮮卑族文化精華融入了漢族文化之中,促進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併為隋唐時期國家重新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2樓:羽壓
孝文帝遷都後,便大力推行漢化政策,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是:第一,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穿漢族服裝;第二,禁止用鮮卑語,改說漢話;第三,改鮮卑複姓為漢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為元姓,禁止鮮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鮮卑貴族同漢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鮮卑中建立門閥制度,把漢族地主的門閥制度推廣到鮮卑族當中去。
第五,改鮮卑官制、法律、禮儀、典章為漢制,革除鮮卑舊制。
3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1 均田令:以計口授田的方法
2 三長制:以5家為鄰,5鄰為裡,5裡為黨,分設鄰長,里長,黨長3 遷都:孝文帝遷都洛陽
4 漢化改革
a.禁穿鮮卑服裝
b.禁止講鮮卑語
c.改鮮卑姓為漢姓
d.提倡與漢人通婚
意義:1.均田制和三長制是封建國家與地主爭奪農戶的良策,也是加強對農民剝削和統治的制度
2.有利於爭取漢族地主階級對北魏政權的擁護,從長遠看有利於民族融合。
文景時期刑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什麼
文帝十三年正式改節刑制,主要是廢除肉刑,以笞 徒 死刑來取代原有的刑罰。具體為 把黥刑改為髡鉗城旦舂,劓刑改為笞三百,斬左趾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但文帝這次改革存在一些弊病 一是將原來的斬右趾上升為死刑,由輕改重 二是斬左趾和剿刑分別改為笞五百和笞三百,笞數過多,難保活命,往往是笞未畢人已死。...
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2 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
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網上查詢一下吧,會有的。2.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清末主要的 改革內容如下 一 改革官制。光緒二十七年 1901年 清廷應帝國主義列強的要求,撤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設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為適應 新政 的需要,光緒二十九年著設商部 後來與工部合併,改為農工商部 練兵處...
《國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內容與中共在土地改革戰爭時期政策有何不
前者,是為了一致抗日 後者,是為了廢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勞動力 13分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瓦窯堡會議後,中共 加強了統一戰線工作。與此同時,從 國共合作宣言 內容 中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不同土地政策?土地 革命戰爭時期 1927 1937 土地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