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行禮的典故

2021-03-22 01:15:14 字數 4860 閱讀 1975

1樓:匿名使用者

以強凌弱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盜跖,是春秋末、戰國初時奴隸起義的領袖。「盜」,是士大夫對起義奴隸的蔑稱。

盜跖部下有九千人,橫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諸侯。凡是經過的地方,大國嚴守城池,小國閉城自保,百姓叫苦。為此,有一次孔子對柳下季說:

「做父親的一定能教誨他的兒子,做兄長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則,父子兄弟的關係也就不可貴了。如今,先生是當世才子,弟弟是強盜,卻又不能教育他,我真為你感到羞愧。

我請求替先生去勸說他。」柳下季為難他說:「如果弟弟不聽兄長的教育,即使有先生這樣的辯才,又有什麼辦法呢?

況且跖的為人,思想像泉湧一樣恣肆梭流,意氣如暴風一樣變化突然,順從他心意就高興,不順從他心意就發怒,容易用言語侮辱別人。我看先生不要去。」孔子不聽柳下季的勸告,讓**顏回駕車,子貢當侍,前去會見盜跖。

盜跖聽說孔子來見他,勃然大怒,對通報人說:「這個人,就是魯國的偽人孔丘嗎?替我告訴他:

你不種地卻吃得很好,不紡織卻穿得很好,整日裡搖脣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樣子,以求得封侯,得到富貴。你罪大惡極,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來加餐添菜。

」孔子一再請求拜見,於是盜跖讓他進來。孔子向盜跖行禮後,盜跖瞪大眼睛說:「孔丘,你所說的話,順從我心意的可以活命,違逆我心意的就讓你死。

」孔子說:「將軍身軀魁梧,智慧能包羅天下,又勇猛、強悍,足可以南面稱王,而名字卻叫做強盜。我很為將軍羞恥。

將軍如果能聽從我的意見,我可以為您南面出使到吳國和越國,北面出使到齊國和魯國,東面出使到宋國和衛國。西面出使到晉國和楚國,讓他們為將軍正名。盜跖逐漸向善。

」(出自《莊子·盜跖》)

孔子的典故

2樓:匿名使用者

橐(tuo),是中國古代的神童。年僅7歲就當了孔子的老師。《孔子項橐相問書》敘述的就是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四處講學,宣揚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車趕路,發現有三個小孩正在玩,其中一個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這個小孩就是項橐。

車被城擋住了,走不了了。可是這個小孩仍然在玩著,興致勃勃,就象沒有看見一樣。孔子下車,微笑著說「你怎麼不知道車來了要讓路呢」項橐這才抬起頭來拿起大人的口氣說:

「從古至今,只聽說車要繞城而過,那有城要避開車的道理?」孔子聽了非常詫異,小孩如此能言善辯,而且象成年人一樣鎮定自若。

孔子對這個孩子產生了興趣,決定要考考他,就問道:「你知道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中沒有魚?

什麼門關不上?什麼牛沒法生牛犢?什麼馬不能生馬駒?

什麼刀上沒有環?什麼活沒有煙?什麼樣的男人沒有妻子?

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丈夫?什麼時候白天短?什麼時候白天長?

什麼樹不長杈?什麼樣的城沒有使者?什麼人沒有孩子?。。。。。。

」孔子一口起提了40多個問題。

項橐認真聽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門,泥牛,木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樹,空城,小孩。。。」

這些問題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現象,家庭倫理道德等方面內容,內容廣泛,項橐都能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連說六個「善哉」

項橐並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人們所尊敬的孔子,就反問了幾個問題,結果孔子一個也答不上來。連嘆到:「後生可畏也」。

孔子又說:「我車中有棋,咱們賭一盤吧。」誰知項橐一本正經地拒絕,振振有辭地說:

「我不賭博,天子好賭,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諸侯好賭,就無心思治理國家;官吏好賭,就會耽誤處理文案;農民好賭,就會錯過耕種莊稼的好時機,做學問的好賭,就會忘了詩書禮儀,小孩子好賭博,該捱揍。賭博原來是無聊、無用的事,學它做什麼?」

孔子聽了這些話,由讚賞變成了敬佩,他拜項橐為師。七歲的孩子從此名聲遠揚,而孔子以聖人之身,不恥以孩童為師,其舉動也為天下人稱讚

3樓:匿名使用者

幾個孔子的典故:

1、孔子學琴

《孔子聖蹟圖》之《學琴師襄》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

「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

」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

於是,孔子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2、孔子相師

《史記》記載一日孔子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裡面。孔子就問:

「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問:

「你叫什麼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

」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們講:

「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

以後《史》、《志》有關章節都有記載。據《史記》記載,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說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勸諸後生說: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4樓:貓貓愛吃蟲

孔子與仲由

仲由至賈市閒遊,見一買者與賣者爭吵不休。賣者道:「我一尺魯縞價三錢,你要八尺,共二十四錢,少一個子也不賣!

」買者爭辯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錢是何道理?」仲子正直,笑對買者說:

「三八二十四才對。你錯了。」買者不服,爭執不下,便要打賭。

仲由性烈,當場以新買的頭盔為賭注。買者也火氣正旺,願以腦袋做賭注。二人擊掌為誓,均找孔子評理。

孔子聽了原委,笑對仲由曰:「子路,你錯了,快把頭盔輸給人家吧。」仲由一時氣惱,憤然辭別**,回家省親。

臨行,孔子囑曰:「你此次探親,當記兩句話:『古樹莫存身,殺人莫動刃。

』」仲由應諾,毅然回了卞國。

仲由行在途中,忽遇雷雨,漫野荒涼,無避雨之所,唯見道旁立一古樹,樹洞碩大,足可棲身。仲子正欲避雨洞中,突憶師囑:古樹莫存身。

便抽身離開古樹。行不多遠,一道閃電,隨即「咔」的一聲,古樹被雷擊斷。仲由倖免於難,深謝老師不已。

寅夜時分,仲由方抵家中。他暗自思忖,我離家日久,妻子貞否?不如輕啟門戶,窺探一番。

於是他躍入院牆,用刀尖撥開門閂,輕步床前,暗裡一摸,竟有兩個人頭合枕而眠。仲由頓時怒從膽生,舉刀欲砍,又憶起師囑:殺人勿動刃。

便放下刀刃,點燈一照,原來是妻、妹合床而眠。仲由嚇了一身冷汗,多虧**明鑑,才沒有誤殺親人。

仲由在家只住一日,便回魯城謝過**指點之恩。他又大惑不解地問:「老師,明明是三八二十四,您為何說二十三呢?」孔子笑曰:「子路,你輸了,頭盔可以買到,若買縞人輸了呢?」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

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曆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多達三千人,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為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任魯國司寇;後攜**周遊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教。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姜廣輝認為,「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

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

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6樓:查恨蝶侯西

此則義利之辯,出自《呂氏春秋·察微篇》「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

「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貢因善於經商可算是孔門七十二賢中最為富有的,善賈之人求利不僅僅是追求物質上的一種積累,也有對於名的一種追求,當然這是可以表現在明面上或者潛在的,在贖取魯國人的方面子貢不要求補償的行為似乎於國於己都有利,可是卻忽略了對於善政的損害。為什麼說有損呢?孔聖說得很明顯了,子貢的錯處就是將「利」擺到了「義」的對立面上去了。

當然對於聖人來說,求仁得仁,取義得義當然是完美的,可世間大抵還是普通人多,以中人之資欲為聖人之事,恐怕力有未逮吧。所以,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將義利區分的太過徹底是缺少可行性的,是有違做事即生存之道的,欲行教化於天下卻不讓人生存豈非空談?故此子貢所為只能全一域而不能謀全域性,所以孔聖教育了一番。

這故事之後還有一個故事與之相對,說的是「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同樣子路救人不拒絕報償,孔聖是很清楚此事的影響的,表示不反對。

孔子詩論的孔子詩論原文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 詩論 分章釋文 第一章 關雎 之改,樛木 之時,漢廣 之知,鵲巢 之歸,甘棠 之保 報 綠衣 之思,燕燕 之情,曷?曰 童而皆賢於其初者也。關雎 以色喻於禮,10兩矣,其四章則喻矣。以琴瑟之悅,擬 好色之 願 以鐘鼓之樂14 好,反內於禮,不亦能改乎?樛木 福斯在君子,不 12 ...

老子,孔子的老子,孔子的資料

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 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 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 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 中國古代思想家 哲學家 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

關於孔子的,關於孔子的資料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 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為宋國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創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論五行思想 仁義禮智信 對鄰近地區,如 朝鮮半島 琉球 日本 越南 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