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古詩文很厲害,你是怎樣理解古詩的?

2021-03-22 02:28:41 字數 5857 閱讀 5633

1樓:冷月詩心

沒有什麼工具書能幫得了你,以我的經驗,就是多讀,強化潛意識,等到讀的夠數了,就能憑感覺揣摩詩文的主旨,翻譯起來就容易了。

至於讀什麼,《古文觀止》吧,比較經典。

2樓:竹林梢頭月

《唐宋詞三百首》就蠻好的

《聊齋志異》也不錯

你是怎樣理解古詩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一看詩詞作者當時身處的環境和境遇,再看詩詞所寫的物和景,如雪雨月,落葉流水大雁之類的,一般這些物和景都有固定的含義,將這些物和景連起來組成意境,比如秋夜落雨之類的,再聯絡作者的境遇和內心的思想,都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由此就可以理解古詩詞的意義了.

另外如果是寫景的,可以通過想象的方法,想象古詩中描述的景象,一來助於理解古詩,二來也可以鍛鍊想象力

4樓:宣達

古詩就是古人理解世界進而用語言表達的一種文體,和今天的白話文,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和今天的唱歌也沒有什麼太大區別。都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

古代沒有電影,繪畫**和文字就是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古詩作為一種集文字韻律甚至和繪畫搭配起來的文學技巧,是高階藝術的集大成者。

怎樣學好古詩文?

5樓:無畏無懼

01一、結合註釋,瞭解創作背景。

如楊萬里的《初入淮河四絕句》。如果沒有詩下的註釋,我們只認為這是一首寫景的詩。但加上註釋,我們可以判斷出這首詩表面句句在寫景,實則是通過寫景表達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和無奈,對國家統

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願望。

>02二、瞭解詩人的生平。如李彌遜的《春日即事》。從字面上看,作者描寫的春日環境是幽靜悽清的,情緒是低沉的。

但問題答到這個層面上還不夠。我們結合一下詩人的生平可以知道,李彌遜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從中我們獲得的資訊是:

他政治上從位高權重到大權旁落,人情上從門前的車馬喧鬧到門可羅雀。那麼這種低沉的情緒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對世態炎涼的感嘆。

>03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歌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鬆、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絡起來託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04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裡,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彙。

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05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瞭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6樓:匿名使用者

對單字理解到精確的程度,對句的把握切到好處就可以了

我們怎麼看待現今社會古詩文的褒貶?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有些人的評價可以無視。

那些評價的人讀過多少典籍,會背多少?讓他作詩寫古文,寫得出來麼?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種問題,可是他是在讀過很多書,而且是在社會需要革新的時候說的批評。

可以理解。而現在或褒或貶的那些人,他們讀過背過多少?真找個明白人問他們,有些人不見得說得出口。

反觀他們的褒貶,這種行為是不是像一個沒有做過實驗的人,去實驗室裡以學術角度批判或讚揚科學工作者?那他們的褒貶是否是膚淺的?

說起古詩。個人認為,詩歌是一種很有靈性,而且極富感性的藝術品。它一種美,而且多是一種情感和學識在某一時刻迸發出來的東西。

但,它只是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確切的說,一個社會需要的詩人,比例不會太多。人也好,社會也好,需要藝術家,更需要的是理性平實的人群。

相比較,古文更應該讀。(個人想法。)雖然遣詞造句沒有詩歌那麼具有美感。但這是一種文化,也是一個說中文的人所需要的基礎。

古書和現代的書不同。古代人出本書,是很難的。客觀條件也沒有那麼容易。

不像現代,隨便誰都寫。那麼這些書,裡面的文章和詩歌所表達的思想雖不能說是符合時代的,但這的確是很多人用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去寫的。裡面濃縮了很多值得一看的東西。

有一定的傳統觀念在其中。當然,這樣的傳統觀念不一定符合現代社會的思想價值觀。

現在講對傳統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觀不同。很多人只去看別人挑選出來的精華。而自己沒有去讀。如此下去這條路,這種文化,是不是會因此有越走越窄的趨勢?

不論褒貶。還是看待別人的褒貶。起碼應該在理解和知道這件事物本身之後,才去品評。

個人認為,現在的重視程度的確不足。像我這種路人甲能做的,也只有自己回家看看書而已。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文化。雖然現在是一個文化融合的時代。但不能被別的語言吞噬的太厲害,否則遲早會成為一種悲哀。縱觀很多翻譯作品,就會發現中文根基不牢的問題。

譬如,一箭雙鵰這個詞。

英文直譯的比喻叫一石二鳥。(這個已經被大家所熟悉了。也罷。)

德文就是一個拍子打死兩隻蒼蠅。

德文的比喻,如果直譯,那麼能一下子反應過來什麼意思的,估計也就只有學德文的同學。可這樣翻譯的人,一直都有。當然這是個極端而且不恰當的例子,只是覺得對於外國的應當做到知道、瞭解,有機會可以深入研究,但是中國人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傳統不能丟。

畢竟現在是和平年代,自己的文化課要補補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文大多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部分。當今社會確實對於我們自己的好的東西不夠重視,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悲哀!

9樓:中國詹姆斯

其實我也一直都覺得白話文改革相對來說是一種退化!如今的古詩詞賦平不像以往那樣推崇,氛圍也不濃,水平更是不高。這應該和教育水平有關吧!

10樓:哈迪斯很寂寞

我人頭擔保,祖宗流傳下的東西不會斷絕,教育會注意到這一塊兒的,別急,稍等片刻。等如泡沫般的虛浮蒸發後,沉澱下來的才是精華。如同:流行歌曲風一陣,至今耳邊聞駝鈴。

11樓:cw曹瑋

每一個時期的文化也都是對

該時期現狀的一種反映,有些也體現了該時期的人對現狀的一種期盼和念想,現今社會我們也不可以明確區分古詩文的褒貶,每一段歷史也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我們並不能對古詩文的褒貶一概而論。。

12樓:朱fu強

時代的風向變了,以前是科舉取士大家都玩命的學習,現在主要看個人興趣了。

13樓:嘆君愁流過千年

他們的褒貶只做參考,自己心中要有一個自己的觀點

14樓:匿名使用者

各有所長嘛! 古文言簡意賅,讀上去朗朗上口,而現代文行雲流水,寫起來也是揮灑飄逸~

15樓:分手之後的起點

時代的悲哀····崇洋媚外···丟失了很多本質的東西···人,不能忘本····

16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教育,個人的觀點,社會的變化。新科技的取代,促使了。這一結果吧。

怎樣提高對古詩文的興趣?

17樓:匿名使用者

-供參考

如何理解典故在古詩中的作用

18樓:學院派魚多多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主要特點是藉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願望或情感。

古詩詞中的典故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常常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具體說來有如下作用:

一、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表達更生動、更典雅、更含蓄。

二、品評歷史,借古論今。

1、古代詩人在一些以慨嘆歷史為主題的詩歌中,往往通過引用關於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的典故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2、針對社會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詩人在受到周圍環境的限制不便暢所欲言的時候,往往引用典故來影射時事,達到借古諷今的表達效果。

三、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詩歌的本質特徵就在於抒情,但詩人的情感有時往往並不直接流露,而是藉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達。從抒發情感型別的角度,我們通常可以分為這樣幾種情況:

1、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謳歌和讚美。

2、表達對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進取和追求。

3、表達對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慨嘆。

四、引發聯想,創新意境。

詩詞中,在對現實景物描繪時引用典故。可把此時此景與彼時彼景相聯,能創設新的畫面,加深詩的意境,促使人產生聯想,從而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五、簡潔精練,內涵豐富。

我們知道,古詩詞往往受字數、句數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表達豐富的內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種手段。因為用典是對歷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詩歌容量的同時,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增大詩詞表現力。可收到言簡而意豐的藝術效果。

擴充套件資料:

現將含典故的詩句舉例如下: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典故: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了。

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

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一起。

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4、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

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裡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裡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典故:八百里--指牛。據《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駁」後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踴三丈」馱他脫險。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古詩文是文言文嗎,古詩文是文言文嗎可以理解為古詩嗎

不是。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 古詩文主要指中國古代的詩歌和散文。簡而言之,文言文是一種語言,其實質相當於現在的 普通話 而古詩文指的是文學體裁,譬如 詩歌 散文 等。不是,古詩文一般頗有規律,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文言文卻是十分拗口,且文言文的通假字較...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的古詩文,怎麼才能學好語文

1.先去網上找全古詩文情感抄下來 例如情感有思鄉懷人,羈旅之思,報國無門,壯志未酬.2.再去搜古詩中的各個意象各表達什麼意思 例如詩中若出現 杜鵑 則代表淒涼.3.最後去搜古詩文的答題模式。將上面1,2兩點內容情感套進去就可以了!誦讀 品味 理解 欣賞 比較閱讀 鑑賞 古詩文在於品讀,初步的理解個別...

你是怎樣理解「程式」的,1 你是怎樣理解技術的內涵的 請舉例說明。

自我認為是邏輯程式設計 利用程式 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程式來走,目的 為實現人機互動或者某個特定事件而編寫,1.你是怎樣理解技術的內涵的?請舉例說明。技術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採用的各種物質工具及其操作程式。工具 手段 技術 程式 步驟 工具 手段 是技術中的 硬體 做掛漿地瓜 烹飪技術 刀 鍋 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