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荒原行走
眼神裡透出的悲劇命運——《祝福》祥林嫂的眼睛描寫賞析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要寫出一個人精神面貌的變化過程,無疑,眼睛的刻畫是最重要的。魯迅先生也說:
「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說是這樣一個生動的明證。
《祝福》是魯迅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間**合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它以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勞動婦女為主角,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反映出舊社會中千千萬萬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命運:肉體遭受壓榨、蹂躪,精神也受到摧殘和毒害。
而文中作者對祥林嫂眼神的刻畫,也生動體現了祥林嫂性格的發展過程,鮮明地表現了她內心世界的深刻變化,從而印記著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當祥林嫂第一次出現在魯鎮時,她是一個寡婦,做了魯四老爺家的傭工。「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順著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體現的是她吃苦耐勞的品質,展現的是她良好的身體狀態。
「兩頰還是紅的」「順著眼」的新寡,雖然夫死悲切,但尚年輕,儘管有初當傭工的膽怯,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可這時的祥林嫂是從嚴厲的婆家逃出來的,在當時封建社會當中,無疑這只是她恐怖命運悲劇的開始。
可沒料到,婆婆索她被賣再嫁,後來第二次喪夫,又沒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魯鎮幫工。此時的祥林嫂「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從這裡可以看到,此時的她穿孝的衣著和頭飾同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臉色和眼光:
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很明顯是今不如昔了。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擊接踵而來,經過了難得的抗爭後她還是回到了不幸的起點上。儘管她還是做了魯四老爺家的傭工,也還是「順著眼」,但「眼光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的刻畫,不正是她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的外在表現嗎?
不正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擊後痛苦心靈的寫照嗎?從她「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的「眼光」裡,我們不難看出,這時她忍受的精神痛苦,比第一次出現在魯鎮時更為深重,她的悲劇命運進一步發展著。
後來當祥林嫂捐了門檻回來,「眼光也分外有神」。她心想,這下我可以和別人一樣平起平坐了,也能夠好好的辦「祝福」了,這生動的表現她自以為贖了罪孽後的歡快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可沒料到魯四老爺的一聲斷喝徹底擊碎了她的願望。
於是她被趕出魯四老爺家的日子當然也就為期不遠了。於是當「我」在河邊遇見祥林嫂時,她已經不在魯四老爺家做傭工了也就不言而喻了。此時只見她「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無疑她已到了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的地步了。這表明她在無數次的嚴重打擊和折磨下,已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已無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顯已失去對生活的希望。但後來當她向「我」發問時,「那沒有精采的眼睛突然發光了」。
而這「發光」是在長期痛苦的思索中,她所產生的對魂靈的懷疑而萌發的一絲希望,她希望死後能免除更大的苦痛與恐怖,這就從骨子裡體現了封建禮教觀念給她帶來的傷害,不但考慮現世,還要考慮來世,這樣祥林嫂的死也就必然,悲劇意味就更強烈了。從而讓人們感嘆:這是多麼可憐的人,又是多麼值得可嘆呀!
寄寓了人們帶給她的無限同情與傷感。因此,這裡的「畫眼睛」,更能給讀者一種心靈的震撼和深沉的悲哀。
總之,一個眼睛,別樣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從善良做人,勤快耐勞,到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從堅忍頑強,到麻木遲鈍,只求死後平安的悲苦命運的軌跡。它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鮮明地表現了人物的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形象地表現了祥林嫂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絕境的過程,我們也就見微知著,從她的眼神變化中看到了舊制度一口一口地吞噬善良的勞動婦女,從而更加清醒認識到封建禮教人吃人的罪惡本質。真可謂是「一圈眼神細刻畫,寫盡人生悲苦命」啊!
2樓:卿卿1號
祝福》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它是魯迅第二個**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
《祝福》寫於2023年2月7日。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正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殘酷的現實不久就讓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因此他在作品《祝福》裡,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礙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婦女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就選取了婦女題材,寫作了《祝福》這篇**。
目的也就在於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餘毒。
**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
3樓:葵花愛暢想
《祝福》是出自於《彷徨》。**集的名字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時魯迅先生的心態。但是不是對革命產生了懷疑,而是反思。
我們看見文化好像也不能拯救人們的靈魂。五四之後是長久的低潮。怎麼辦?中國的問題究竟在**?
於是祥林嫂出現了。她是最慘的中國婦女,經歷了所有婦女的不幸。然後是誰導致她不幸呢?是命運?是社會?是魯四老爺?
文字討論了很多,最後我們發現了一群可怕的**……四周和她同樣不幸的人,他們看似同情卻冷漠地逼迫著祥林嫂……
4樓:理想vs毛毛
你自己理解去吧,相信可以有自己獨到的理解的!
關於魯迅 《祝福》的賞析
誰有魯迅祝福的賞析
5樓:北島無夢丷
**採用了插敘的方式展現出了魯迅的**風格的多變性,按時間順序來講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不是魯迅的「愛好」,這也是**作者拋棄選擇祥林嫂身邊人特別是衛老婆子作為敘述者的原因。
「我」這個角色做為敘述角度的合適點在於:有些故事,「我」是知道的;有些事要聽過來補充;有些事實直接發生在「我」的身上。這樣,文章就會呈現三個層面的內容:
有直接發生的(如有無魂靈的對話);有所見的(如祥林嫂的外貌、在魯鎮生活的情況等);有是聽來的(如阿毛故事等)。
這樣的不同型別的故事組合自然會採用「現實與過去,真與虛」的方式,使文章展現出多變的敘述方式,讀起來富有跳躍感。
《祝福》是**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該**通過描述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6樓:匿名使用者
**一開頭描寫祥林嫂所生活的環境:既有對陰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環境的描繪,又有對家家準備祝福的盛況的社會環境的描寫,更有對虛偽、反動、保守的魯四老爺及其書房的典型描寫,這就揭示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境,為祥林嫂悲劇的發展,提供了背景。這是情節發展的序幕。
序幕之後,首先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我」親見淪為乞丐的祥林嫂;親聞祥林嫂在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的訊息。反映了魯四老爺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會上對祥林嫂悲劇的冷淡,也表現了「我」對祥林嫂的關懷和對當時社會的激憤,從而引起「我」對祥林嫂「半生事蹟的斷片」的追憶,對悲劇主體部分的描述。祥林嫂初到魯鎮,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衝突,這是情節的開端;祥林嫂被賣改嫁,表現出「出格」的反抗,這是情節的發展;祥林嫂再到魯鎮,終於被魯四老爺趕出大門,這是情節發展的高潮;它與開頭的結局「聯成一片」,便構成了祥林嫂悲劇的全部歷史。
結尾一段再描寫祝福的歡樂情景和「我」的感受,這是**的尾聲,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
魯迅《祝福》文章鑑賞
7樓:匿名使用者
一。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有如芙蓉出水,樸實自然。
找出文中關於祥林嫂的三處肖像描寫,比較它們的異同,思考其用意。
明確1:三處肖像描寫:
第一處:初到魯鎮。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
順著眼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第二處:再到魯鎮。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第三處:死前與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仇一物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明確2:作者通過肖像描寫首先顯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勤勞,樸實,善良,溫順,要求極低,易於滿足。
但再到魯鎮時,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而第三處則顯示其遭遇悲慘,乞討無路,陷於絕境,內心深處受到摧殘,精神麻木,已是瀕於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的境遇,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魯鎮時,臉色表黃----生活艱辛,紅潤----青春的活力,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可以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們仍可看到在她身上還有著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魯鎮時,這種青春活力已經不復存在,兩頰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而第三處則更顯示了不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連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明確3: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
從開始時的「順著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帶著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一聲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臨死前的「瞪」著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魯迅先生曾經說過:
「要極節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我怎樣做起**來的》
關於魯迅的,關於魯迅的資料
魯迅 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著名文學家 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 文學批評 思想研究 文學史研究 翻譯 美術理論引進 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
關於魯迅作品的評論,關於魯迅先生的評價
魯迅 諷刺藝術的具體特徵表現為含淚的微笑 悲喜劇性格的矛盾統一 諷刺的真實性和諸如對比法 滑稽法 誇張法等獨特的表現手法。含淚的微笑 魯迅 的諷刺藝術,有一點超群之處,是在樸素精練的真實描寫中,把眼淚同微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寓莊於諧,亦莊亦諧,不僅諷刺情調富有變化,而且在笑聲裡還隱含著深沉的憂鬱和哀...
誰有關於魯迅的,誰有關於魯迅的資料
魯迅 1881.9.25 1936.10.19 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 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 一 字。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 民族魂 中文名 周樹人 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