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講放下慾望,消除自我,追求無我就可往生極樂世界,既然根本

2021-03-26 07:20:52 字數 5597 閱讀 2428

1樓:孤獨

只有放下一切慾望才能到極樂世界,所謂的去極樂世界就是沒有了任何貪戀。

2樓:匿名使用者

那我問你!陰陽八卦為什麼是對稱的而且還是一黑一白?

佛法既然說無我,自我本不存在,那為什麼又說要愛自己呢? 5

3樓:岱宗山人

以下為個人認識,僅

來供參源考:

佛法所說的無我,是生命境界的體現。人有七情六慾,貪、慎、痴......,發現的念多都是為私為我的,修行就是去掉人不好的東西,不斷的純淨自已,提高生命的境界。

達到自已能夠解脫了,哪就是羅漢境界,用佛教的說法羅漢就是: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不但自己能夠解脫,有悲憫之心,幫助佛度化眾生,就是菩薩境界。菩薩是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再往上就是佛,佛的境界了。

自我,人世間的人,是實實在在。人身是修行的保障,所以要愛惜自已。

4樓:每日修一善

愛自己? 佛教沒有說過這樣的話,討論佛教,我們要以佛經為準,佛教最重要的理論是斷我執。「斷我執」,就是要放下愛自己的心理。

佛教、道教、儒教,都講無我,都講仁者愛人,愛一切眾生。

5樓:匿名使用者

真的自己被假的自己給控制了,愛自己就是解救真的自己,可以把握自己以及未來的發展

6樓:阿彌陀佛正法

阿彌陀佛抄

我不知道你從哪句佛經裡看到過愛bai自己。du不要錯誤理解了無我,身體我們zhi要借假修真dao,並不需要非常特別的保養和愛惜。無我真正做到至少也證了阿羅漢果,

淨空法師---說「一切法無我」,這個「我」是自體,一切法沒有自體。體是什麼?體是因緣,我們現在講的體是許多條件組合,不是單一。

無我這個說法,佛教導我們,不要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六道眾生統統都執著。執著這個身是我,麻煩就來了,為什麼?出不了yu界,你生活範圍圈子圈得很小,你跳不過這個關。

所以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身不是我。我是什麼?我是法性,法性才是我。

你看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才是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法性。法性是什麼?法性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法的本體。

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從**來的?法性變的。

7樓:匿名使用者

無假我,有真我。如果真無我,又是誰苦誰樂誰生誰死呢?佛法就是讓人認清什麼生死無常幻化不實的假我,明白什麼是生命不生不死的真心本性。

佛家講放下慾望要清心寡慾,那為什麼那麼多信徒去燒香求佛 5

8樓:莫文靈雲南

儒釋道三家之別

儒家講天理、道家講論道、佛家講如法

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佛家講救世。

儒家講天命、道家講自然、佛家講解脫。

儒家如小學、道家如中學、佛家如大學--宣化上人語。

儒家如糧店、道家如藥店、佛家如百貨商店--南懷瑾先生語。

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遙、佛家求自在。

儒家棄小人、道家棄造作、佛家棄煩惱。

儒家表現於禮、道家表現於真、佛家表現於戒。

儒家執於境、道家執於心、佛家心境雙亡。

三家雖別,但共同構成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國學

出世與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現代人的人生觀中均有相關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區別。

1。現代人如果常說:用出世的態度或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業。

這主要是態度方面的,或者說是世界觀與人生觀。就是人生在世,確實要很好地處理出世和入出的關係,要用辨證的觀點看待這一問題,才能有正確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現實生活中的恩怨、**、得失、利害、關係、成敗、對錯等做為行事待人的基本準則。

一個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當局者迷,陷入繁瑣的生活末節之中,把實際利益看得過重,注重現實,囿於成見,難以超脫出來冷靜全面的看問題,也就難有什麼大的作為。這時就需要有點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觀規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順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態對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態對事。

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對有些東西看得淡一些。這樣才能排除私心雜念,以這種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業,就會事半功倍。

從另一方面看,一個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觀,一味地看不慣,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間煙火,而不想去做一點實際的,入世的事情,到頭來也是「閒白了少年頭」。這正像自己揪著自己的頭髮要脫離地球一樣。都說儒家主張入世,佛家,道家主張出世,其實也不盡然。

就拿道家的莊子的思想來說吧,又何嘗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丟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於真正有價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為他的心已是白熱化了。

他為了深入這個世界,必須先走出這個世界,這就是道家的本色。

2。佛家談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門、清心寡慾、萬世皆空;「入世」——步入煩世、宣揚佛法、弘揚文化。

小乘佛法講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脫離凡世間的困擾和**,尋找寂靜清幽之所,靜心修行而達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雜念,捨棄身外之物,物我兩忘,身外無我,我亦非我,無我無常,出世的終極目標在於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脫。與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講求入世,通過入世修行,教化大眾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這主要是由於二者在人性是善是惡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所導致的,小乘佛法認為,人性本惡,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悟」,通過離開罪惡的塵世進行修行才可以祛除惡根,成就善果,這是一種悲觀消極的態度。

大乘佛法認為,人性本善,只是世間充滿苦難,迷失了眾生的本性,可以通過渡化,勸人行善,讓眾生擺脫苦難,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隉磐成正果。所謂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代表了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可以說,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

3。其他如道家、儒家等等的出世入世也和上面兩項差不多。如儒家講氣節。不以財富、權力、聲望為追求目標,而講修身、養德、濟世。這是出世觀和入世觀的統一。由他人總結體會

儒家是一種入世的精神,而道家是一種出世的精神。

儒家入世之說,什麼事情你要干預,你要參與,要認真,要投入;倡導進取的人生, 奮鬥的人生,拼搏的,競爭的生活。

道家出世,其說,要超然通達,要放下、要淡然,追求的是脫離凡世間的困擾和**,尋找寂靜清幽之所,靜心修行而達到高超的境界。

看上去矛盾的理論其實是對立並統一的。我想人們應當有積極的生活,進取的態度,可是,也同樣要用一個平常心,一個坦誠的心境。這樣,人生才能過得快樂,灑脫。

瀟灑走一回。對待事業如此,對待感情也應如此,何必呢。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事。

9樓:匿名使用者

你都說了是清心寡慾,燒香都不去那就不是佛家的清心寡慾了,是道家的無慾無求了!

佛說「無我」,那為什麼還要為來世積德?

10樓:青山白樹

南傳佛教說,空而無我無靈魂,苦集滅道四聖諦,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北傳佛教說輪迴的只是「業」,並沒有一個「我」存在,使我們發大願、生大悲、行難行之行、覺菩提智慧,普度眾生,傳播因果律,忍辱、精進……。道不用修,但莫染汙,來世是假象,無我是真相,真相可以變成假象,假象也可以反證真相。

積德行善既是對現在的你負責,也是對未來的你負責,只不過你現在還搗不破這個破輪迴系統,那麼就只能妥協了。像我只想出離輪迴,但又沒有與之匹配的能力和智慧。根本不想積德行善,別人做還好,如果自己做的話總覺得虛偽,但又不得不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好讓這個臭皮囊不會空過一生。

11樓:匿名使用者

很高興為你解答.

佛教認為「諸行無常」,一切都是變化的,因此沒有一個類似於「靈魂」的東西會伴隨三世,也可以引申為「無我」。既然已經認為「無我」了,那為什麼「我」的今生應行善積德,以使得「我」的來生能免收痛苦?

佛教認為「諸行無常」,一切都是變化的,是指人的行為受意識的影響, 做出各種各樣的業因, 導致要承受各不相同的果報;

而我的真實本質是空相, 並不是人們所見到的肉身; 故佛祖說;「諸行無常,無我」.

既然已經認為「無我」了,那為什麼「我」的今生應行善積德,以使得「我」的來生能免收痛苦?

佛說因果迴圈是不變的真理, 只有今生多種善因, 才能來世廣結善果.

12樓:青山碧水間

樓主你好。

非常高興你來到這裡跟大家一起**;佛學博大精深、我們眾生都還沒有極大的智慧可以如佛一般,一起**也是學習的一種。

你提到的問題,應該說在佛教中是屬於不同的層次的:

1.關於福報。佛教認為因果是「自然」規律、我們眾生在這個假有的世間輪轉就要遵守這個規律;那麼,種福報因就收福報果,這是很正常的,反之亦然。

2.關於無我。這裡要說下,說「無我」不如說「無假我亦無非我」——假有的這個「我」,四大和合的肉身,始終變壞,所以是「假有無常」;真正的自性不言「我」、但是與萬物非一非異。

福報是我、惡報也是我。

3.究竟的說,福報不長久、惡報也不長久;始終變化生滅不停。唯自性如如不動。

4.對於佛教徒來說,最終目的並不是追求來世福報,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福報不長久不究竟,說白了就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但是佛教同樣也支援人們在暫時沒有出離心(斷生死)和菩提心(度眾生)的時候為了來世福報行善積德——對於這樣的眾生來說,它暫時沒有因緣看破福禍的真相、而認為福禍真有好壞,那麼也要隨順眾生的嘛。

5.看破以後,還有福禍嗎?有,但是大修行人看福禍都是因緣所現本來不常,來福來禍都是一般,反正「我」自巍然不動就是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看法,共勉。

13樓:加內沙

嗯。。。。。。。 我可以分為兩種,大我和小我。 大我是指主宰者,小我是指靈魂。

佛陀宣說無我可以理解為世間無主宰者,世間無靈魂。因為佛陀宣說「諸行無常」,而世間一切的行都是無常的,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 因為永恆的主宰者以及靈魂是不存在的,也同時否定了靈魂以及主宰者的存在。

一切行(有為)是無常的,那麼一切(有為)法都是無我的。

無我並非否定自身的存在意義,而是告訴我們真相。 行善有兩種,一種是世間法,一種是出世間法。 一般人行善求福,這是世間法,為了能輪迴能夠更好。

而出世間法是為了解脫輪迴之苦,世間之苦的。

無我並非說既然無我就一切無所謂,而是告訴我們真相。 我們應當思維『苦,無常,無我』。不要執著於此,否則會帶來痛苦。 這就是真相。

1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有八識,第八識阿賴耶識好像應該說是不由生死而易變的 所謂無我指的是現在的我死後 並沒有一個肉體的我或者這樣一個靈魂會存在 而是通過一種變異 將我的意識存留了下來 叫做中陰身 然後中陰身在轉世入胎投胎為其他眾生 這其中並沒有一個物質形態上的或者是永恆不變的我存在 但是我是一個易變的概念吧

但是由於有這個阿賴耶識在 你所造作的業 會隨著「我」的流轉變化而延續 所以說 在世的時候要做善事 以後或者來生受到善報

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因果的問題 因為佛教承認因果的迴圈 每件事情必有前因和後果 那麼業的流轉必有結果 而產生結果的同時 它又作為一個因開始

業(這是我讀經之後的理解,有些人認同這種觀點,不過還是需要你自己來確認和評價)就是人或者眾生所造的身口意的行動 說到底是你的某種情所產生的作用 如同愛情、親情、貪戀某種物品等等 這些情會在意或者行動上產生效果 即便是沒有說出來的 但因為心裡面的念念不忘 會對你將來以及來生的性格或者行為帶來間接的影響 這個應該就是業

而在修行的路上 積累福報等等這些善的因素 是為自己修行解脫道鋪墊道路的 即便不是為了解脫 那麼種下善因 也對自己的生死輪迴是件好事 誰願意總是承受痛苦和各種感情的折磨呢?

ps:前面的概念說的不準確,還是請你仔細去看一些資料吧,呵呵 不然我可是妄語了

佛家講緣分,道家講什麼,佛家講因果,道家講緣法,那道是什麼?

個人觀點 佛家講隨緣度化,道家講道法自然。在承傳上佛家普度眾生,誰能修成誰都可以來學 道家則 找徒弟,看你根器好才下功夫帶。大家也是講緣分啊!不然那些道緣,仙緣,姻緣,人緣,的名詞是那裡跑出來的?呵呵 佛家講因果道家講緣分 好像是命運吧 佛道本一家 修行途徑不同 但結果無大異 佛家講因果,道家講緣法...

佛家所說的“放下我執”該如何理解

佛法說 世間諸災害,怖畏及眾生,悉由我執生,留彼何所為?又曰 由內心執取自我,所以在家人執取五欲,出家人執取種種錯誤之見解與毫無意義之禁戒。執取,又名執著,我執,乃是導致世人產生種種煩惱困苦的根源,然而世人往往難以遠離苦海,可見執取於人心的束縛是如此之大!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上山遊玩的時候,山路兩旁的 ...

佛家言 哪怕是仇恨都要將其統統放下,學會寬容善待自己,即使

因果通三世。今世傷害我的人,都是前世我傷害 殺害 的人。做還債想。說是寬容仇人,其實是看破因果,所以放下了。放下了,這個惡性迴圈的債就了了。來世再見到就是朋友。如果不放下生報復心,等於在果報上又建立一個債,來世還要去討債,輪迴還有完嗎?有些事情往往是自身有問題,自己就是不知道。你換個角度,看看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