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暴走少女
文言文中,」所以...者」是判斷句。
「所以……者,乃……也」,意思是「之所以……,是因為……」 其中:「所以...者」就是「(事/物)之所以……(的原因)」。
擴充套件資料:
一、構成形式
構成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條件是名詞性詞語直接充當謂語。並且,可以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加強判斷語氣。還可以在主語後面用代詞「者」復指主語。
這樣,根據用不用「者」、「也」的各種情況來看,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共有四種基本形式。
1、主語,謂語+「也」。(「制,巖邑也。」)
2、主語+「者」,謂語+「也」。(「兵者,凶器也。」)
3、主語+「者」,謂語。(「兵者,凶器。」)
4、主語,謂語。(「兵,凶器。」)
二、句式特點
1、「者也」句式
1) 表示類屬關係。
「滕,小國也。」
白話文:「滕國,一個小國家。」
2)表示等同關係。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白話文:「過去的九侯、鄂侯、文王,紂王的三公的。」
3)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白話文:「你的人,船啊;平民的,水啊。」
4)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有某種邏輯關係。
「夫戰,勇氣也。」
白話文:「作戰,要靠勇氣。」
5)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白話文:「良庖歲改刀,割了;族庖月更刀,折斷了。」
2、「皆」「乃」句式
吾乃常山趙子龍。
白話文:我是常山趙子龍。
3、「為」「是」句式
餘為伯儵。
白話文:我是伯鯈。
4、「非」「否」「莫」否定判斷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白話文:城牆不是不高啊,池塘也不是不深的,戰爭不是不精良的,糧食不是不多了,放棄它,這是地利不如人和」。
2樓:匿名使用者
判斷句。
「所以……者,乃……也」,意思是「之所以……,是因為……」
其中:「所以...者」就是「(事/物)之所以……(的原因)」
3樓:匿名使用者
其中一個意思是:用來......的(東西),
「所+任意詞」都是名詞性質的,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在古文中,見到「所......」就能判斷這是一個名詞詞性的詞。
文言文中的"...也者"與"....者也"用法有什麼區別?
4樓:
一、「也者」,語氣助詞。表提示、疑問、擬度。「者也」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不譯。
一)「也者」
1)語氣助詞。表提示。
例 :《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2)語氣助詞。表疑問。
例 :《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譯文: 難道因為見過方圓六七十里的國度,就認為方圓五六十里的國度不是國家了嗎?
3)語氣助詞。表擬度。
清 戴名世 《郭生詩序》:「然生不汲汲求士之知,荒丘絕壑,若將終身也者。」
譯文:在有生之年沒有迫切地去追求知識道理,荒丘野壑,如何終此一身。
二)「者也」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不譯。
例 :史記.司馬遷《鴻門宴》: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譯文:這人是劉邦的護衛樊噲。
例 :孟子 《魚 我所欲也》: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捨棄生命而就正義。
二、「也者」常合在一起使用,「者也」常分開使用。
一)也者:是一個詞。
例: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譯文:這芙蕖花,沒有一時一刻不適於觀賞,沒有一物一絲不具備日常的作用。
二)「者也」常分開使用
1)用在假設複句或因果複句中表停頓,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臣下之所以離開親人而追隨於您身邊,完全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
2)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構成「者...也」的結構。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譯文:陳勝是陽城(今河南登封市東南 ,一說今河南商水縣西南 )人。
5樓:文以立仁
也者,是一個詞,語氣助詞,在文言文中多表示提示。如「夫道也者;性也,三皇之治也;德也者:復性者也,二帝之跡也。
」其中的三個「也者」,都是對前面事物的復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個(事物或人)呢」。有時也表示疑問或猜測。
者也,是兩個詞,者和也。它們在文言文中同時出現在句尾時,「者」通常是代詞,「也」是助詞。如「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句中的三個「者」,分別代指前面的「隱逸」、「富貴」、「君子」那一類;「也」僅僅是語氣詞,相當於「啊」、「呀」。
6樓:匿名使用者
也者 就是商語 即現代日語(古代日語是齊語)裡面的 da mono 也 上古音 金理新 hdah 藏語 red,mono本字為物。
但這是生造出來的用法 因為 da 本來就是是終止形 即 只能出現在 句末。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7樓:遇見若陽
意思是: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形容詞性片語、動詞性片語後面,表示有此屬性或做此動作的人或事物。
一、者的組詞:
著者、佔者、強者、尊者、弱者
若者、兩者、後者、瞽者、前者
二、者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者,別事詞也。從白。
白話版《說文解字》:者,表示事物判斷的代詞。字形採用「白」作邊旁。
三、相關組詞:
1、再者[zài zhě]
再則。2、亡者[wáng zhě]
代表死去的人,也表示某些因為黑暗生物,例如吸血鬼、亡靈、惡鬼等,對生前的世界有迷戀。
3、兀者[wù zhě]
斷去一足的人。
4、候者[hòu zhě]
斥候,軍中任偵察之事者。
5、昔者[xī zhě]
往日;從前。
8樓:匿名使用者
古漢語解釋
常見含義
[2]備註:加粗例句為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例句代詞[3]1.同【現代漢語解釋】助詞1 例: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塞翁失馬》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③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記》 ⑤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后》 2.
用在名詞後,相當於「......這個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3.用在時間詞後面,表示「......
的時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明夷待訪錄》 ②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鴻門宴》 4.放在數詞之後。 例:
①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②此數者用兵之患也。
助詞1.用在假設複句或因果複句中表停頓,以提示下文。 例: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曹者,與此案同!——《資治通鑑》 2.
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例:何者?
上下之分也。 3.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片語,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於「......
的樣子」、「......似的」。 例:
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驢》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4.
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構成「者...也」的結構。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生僻/不確定含義
1.(不確定,雖然許多版本異譯為該含義,但《古漢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與助詞中的含義1相同)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 例:
①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2.(不確定)助詞,放在假設複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
」、「......的話」。 例:
①入則無法家弗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②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3.(不確定)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 例: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4.
(生僻含義)通「也」:----《韓非子·八經》:「任事也無重……處官也無私。
」[4]《說苑·政 也理》:「魯無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而見古書中「者」「也」可互用。
9樓:天下無敵
文言文中者經常用作結構助詞,附在形容詞、動詞或動詞賓語的後面,組成名詞性的結構。「者」可以譯作「的」,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這種「者」字結構可做主語、賓語、定語等句子成分。
「所以」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0樓:大灰
1.原因,情
由。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
3.用以,用來。
4.連詞。
另有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為注:「以,為也。」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11樓:莣憂草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
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為注:「以,為也。」
所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uǒyǐ,意思是指原因,情由,用以,用來。宋蘇洵《幾策·審勢》有記載:「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基本解釋
今: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他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古:……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文言文中之是什麼意思,「屬」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一 之 作代詞用 之 作代詞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點的 之 字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63436 1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馬說 2 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 聞水...
所以在古文中的意思,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 因為 連用。表示 用此,用來 表示 什麼什麼的原因 表示 什麼什麼的方法 還有就是 實在的情由,適宜的舉動。1 在。之後的意思。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 是用來。的 的意思。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 表示 用此,用來 表...
在文言文中何為是什麼意思什麼句式
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 以 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 拿什麼 憑什麼 等。舉例 何以為家 何 為?幹什麼呢?何辭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ps 文言文固定短語 固定結構的翻譯 1 得無 表示反詰的語氣,譯為 莫非,莫不是。2 否則 是兩個詞,否 不是這樣,不然 則,相當於 就 3 然後 是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