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有關句子有哪些

2021-03-30 15:32:08 字數 6160 閱讀 2355

1樓:116貝貝愛

1、作動詞:強取。

例句: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白話譯文:都尉拔出劍,吳廣奮起,奪劍殺了都尉。

出處:漢·司馬遷《陳涉世家》

2、作動詞:剝奪;削去權力。

例句: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白話譯文:周王奪鄭伯的權力,鄭伯不朝拜周王。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桓公五年》

3、作動詞:失去;喪失。

例句: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白話譯文: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

出處:戰國·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奪拼音:duó

釋義:1、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qiāng )詞奪理。

2、爭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guàn )。

3、衝開:奪門而出。

4、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5、晃動:光彩奪目。

6、決定如何處理:請予裁奪。

7、漏掉(文字):第八行奪一字。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竊奪[qiè duó]

用非法手段奪取;竊取。

2、劫奪[jié duó]

用武力奪取(財物或人)。

3、定奪[dìng duó]

對事情做可否或取捨的決定。

4、改奪[gǎi duó]

變更,改動。

5、暴奪[bào duó]掠奪。

2樓:elen羅

「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1.同本意「奪」「搶」;2.強取;3.競先取得;4.剝奪,削除。

1.同本意「奪」「搶」。

有關句子有:

奪,手持隹失之也。——《說文》

給奪慈仁。——《禮記·仲尼燕居》。注:「猶亂也。」

精氣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勿奪農時。——《荀子·富國》

2.強取 。

有關句子有:

奪,取也。——《玉篇》

人奪女妻而不怒。——《左傳·文公十八年》

奪其印符。——《史記·淮陰侯列傳》

奪攘矯虔。——《書·呂刑》

秦王度之,終不可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奪項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3.競先取得。

被澤徒深厚,慚無奪錦才。——高啟《謝賜衣》

4.剝奪;削除。

脅服奪(罷免)其官。——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奪」拼音:duó,部首:大,總筆畫:6,筆順:一ノ丶一丨丶。

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有關句子

3樓:k特警

duó①《動》強取。《陳涉世家》:「廣起,~而殺尉。」

②《動》剝奪;削去權力。《左傳?桓公五年》:「王~鄭伯政,鄭伯不朝。」

③《動》失去;喪失。《齊桓晉文之事》:「百畝之田,無~其時。」

④《動》亂。《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倫。」

「凡」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有哪些句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表示概括。

1.凡所應有。——《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

2.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總共。1.軒凡四遭火。——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平常;普通。

盡眾人凡士。——《三國志·諸葛亮傳》

平庸。巨是凡人。——《資治通鑑》

參考翻譯凡所應有。(凡是應該有得)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凡是來自四方的士人,沒有不來祭拜並且哭泣的)

軒凡四遭火。(項脊軒總共遭了四次火)

凡六百一十六言。(總共六百一十六個字)

盡眾人凡士。(都是普通的人)

巨是凡人。(都是平庸的人)

會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5樓:果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紅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願聞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

「問其所以,都是 黃河 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紅樓夢》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記得。

」 趙樹理 《三裡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裡邊的情況很熟悉。」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

「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文言文中有關「法治」的句子有哪些?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6樓:莣憂草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為注:「以,為也。」

所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uǒyǐ,意思是指原因,情由,用以,用來。宋蘇洵《幾策·審勢》有記載:「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基本解釋

今: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他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古:……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7樓:神丶雨祭丨

兩種:1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2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8樓:晴天娃娃愛流淚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原因,情由;用以,用來;表示因果關係;可以;所作,所為等。

9樓:果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紅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願聞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

「問其所以,都是 黃河 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紅樓夢》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記得。

」 趙樹理 《三裡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裡邊的情況很熟悉。」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

「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殆 在文言文中的解釋 危險。例如 謀攻 知 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 思而不學則殆。近於 幾乎。例如 六國論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 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大概 恐怕。例如 石鐘山記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通 怠 懈怠 懶惰。例如 商君書 農戰 農者殆則土地荒。殆 的讀音 d i 造句 知止...

在文言文中就 是什麼意思,「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是什麼?

就1.接近,接受,趨向。避禍就福 2.即使。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3.達到,完成。三窟已就。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裕1.富,富饒,豐足。足國之道,節用裕民。2.寬巨集。包眾容物謂之裕。就釋義 ji 動 接近 靠近 趨向。動 上 上登。動 就任 就職。動 參加 參與 動 承受 接受。動 擇取 效法。...

文言文中轡什麼意思,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賈島推bai敲 賈 島初赴舉在京師,du一日於驢上得句zhi雲 鳥dao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專欲 屬推 字,煉之未定,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 推 字與 敲 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