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中國古代文明,即那些傳教士花費畢生

2021-04-09 19:31:24 字數 3730 閱讀 4866

1樓:ballance1◇窾

(1)指南針為新航路開闢及殖民擴張提供了技術保證。火藥為歐洲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提供了物質條件。印刷術為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準備了條件(3分)。

(2)經濟: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自然經濟長期佔統治地位。(答對其中一條即可得分)政治: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集權的加強。(答對其中一條即可得分)文化:儒家學派倡導德治和仁政,輕徭薄賦,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

中國古代科學思想重視總結實踐經驗,強調實用技術,農學、地學、天文歷算之學發達。(答對其中一條即可得分)(4分)

(3)封建**制度阻礙社會進步,重農抑商政策使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海禁及閉關鎖國政策延緩了中國發展的步伐。極端保守和封閉的傳統觀念束縛人們的思想。(答對任意2條即可得分)(2分)

試題分析:第(1)問旨考察學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中國古代傳統科技(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對西方近代社會的轉型的作用。第(2)問注意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分析中國古代社會長期領先世界的原因。

第(3)問抓住「『中國的許多弱點』造成中國國力不強」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來分析具體原因。

點評:關於中國古代科技,除以新情境、新材料考察中國古代傳統科技對歐洲社會轉型的影響外,還可以從中國古代傳統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本質以史學**題的形式進行命題。

(26分)人類文明在不斷學習、交流與創新中獲得發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一直以來模仿中國,而中

2樓:浮衍

(1)側重點:漢字、文學、佛教,特別是程朱理學。(6分)

目的:建構日本幕府的統治思想,維護封建幕府的統治。(2分)

(2)主要表現:以西方傳教士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開始傳播到中國。(「西學東漸」) (2分)

背景:新航路開闢和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東方封建社會的逐步衰弱。(6分,任答3點)

(3)「五四」以前,從舊文化的立場批評或讚賞西方文化(2分)。如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康有為以「託古改制」的方式宣傳其變法政治理論。(1分)

「五四」以後,用西方文化批評或讚賞舊文化(2分)。如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1分)

時代使命:喚醒國人,探索改造中國民族復興之路。(2分)

(4)理解: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試題分析:(1)依據材料中的「正式的教育從學習中國語言文學開始」、「日本學者一直用中文書寫他們的哲學、…」、「普通人信奉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佛教,而儒教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哲學體系」、「川幕府將軍提倡朱熹的新儒學。」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吸取中國的文化的重點是:

文學、漢字、佛教、儒教特別是程朱理學。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中的「新儒學強調孝道和對上忠誠,為幕府統治提供了理想的意識形態基礎」,可以得出其目的是建構日本幕府的統治思想,維護封建幕府的統治。

(2)依據材料中的「…耶穌會傳教士在傳教的同時,除了向中國朝廷和士大夫進獻一些新奇工藝品外,也介紹了某些科學知識。」可以看出東西方的交流是以傳教士為媒介,將西方的文化、科學傳入中國;第二小問結合材料中傳教士的生活時期可以看出是16、17世紀;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闢和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東方封建社會的逐步衰弱。

(3)依據材料可知,五四運動以前的思想特點是「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如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康有為以「託古改制」的方式宣傳其變法政治理論;五四運動以後的思想特點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觀點評析、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釋中國傳統文化。」如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第二小問結合所學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主題可知,當時的時代使命是喚醒國人,探索改造中國民族復興之路。

(4)首先明確材料四的核心觀點是「經濟的全球化必將增進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紀將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紀。」故材料四肯定了經濟全球化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起促進作用。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進行傳教的實質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之際,我國和歐洲的文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形成了中

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這次交流中,天主教傳教士尤其是耶穌會士充當了橋樑和紐帶。

一方面,為了傳教的需要,他們將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傳入中國,使中國知識界對「西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他們又通過傳遞書信和翻譯中國典籍等方式,把中國悠久燦爛的文化介紹給歐洲,使歐洲出現了「中國熱」。

4樓:萊茵火夜

目的各自不同,所以我們面對他們的方法也不同。

a)有的相當於是文化交流,或者帶著一些西方式的社會理念,我們可以去蕪存菁,海納百川,批判的吸收;

這是能夠和平共存的一派,不強調和他們觀點不同的都是錯的;

b)有的帶來的是原教旨主義,帶來的是愚昧和排外,本質上是反科學和***的,這是不好的,應當摒棄;

這一派的典型觀點就是無視客觀事實的強調《聖經》,往往對**教的瞭解還沒不信教的多,強調和他們觀點不同的都是錯的,還認為其他觀點的都會下地獄,典型的排外式詛咒;

c)還有一些是別有用心的,以對我國下手為目的,這一類要警惕;

宗教問題作為歐美文化入侵,肢解國家的手段在歷史上已經不止一次了,美洲的土著印加人因此而消亡,非洲到現在還支離破碎,國界各種井字形四方格,完全不符合正常情況下以地形特徵為界的常規形式。

有的時候也未必只有一種目的,根本方法是瞭解宗教的本質,就不容易被宗教帶到溝裡。

5樓:小石頭pk小雨花

一方面,為了傳教的需要,他們將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傳入中國,使中國知識界對「西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他們又通過傳遞書信和翻譯中國典籍等方式,把中國悠久燦爛的文化介紹給歐洲,使歐洲出現了「中國熱」。

6樓:匿名使用者

利用宗教協助列強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

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是影響歷史發展變的重要因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紀

7樓:浮生夢魘

(1)地區: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 意義:打破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開始了整體發展的程序。

(2)趨向:交流時間縮短;交流範圍擴大;交流資訊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

影響:使世界各國經濟交往與合作更加緊密;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3)側重點: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倫理道德; 主張:批判**王權。主張開明政治。

(4)變化:從重視西方科學技術,到重視政治制度、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事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思想:戊戌變法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實行君主立憲制。 辛亥革命主張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與科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5)有具體事件或事物的表述;有創新性。

(1)屬於基礎知識的考查,通過回憶所學知識即可作答。

(2)依據材料一圖示中交通工具的變化、交流方式從書寫到電子資訊均可概括出中西交流趨勢的變化。

(3)西方啟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國文化時的側重點從材料中可以提取資訊,得出答案,對其政治主張的影響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4)在學習西方文化過程中,中國知識界關注重點的變化,依據材料概括,對中國重大事件的影響要注意時間限制「五四運動前」。

(5)本問屬於開放性問題,回答時要抓住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與學習這一核心。

命題思路:本題以中西交流為切入點,考查了古代、近代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情況,時間跨度大,涉及內容多,不僅考查了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考查了提取資訊的能力。

中國古代的建築主要以什麼作為材料

中國古代 bai的建築,以木材作du為材料。樑思成zhi認為,木材 是中國建dao 築自古回以來採用的主要材料。答這是由於中國文化的發祥地黃河流域,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有取之不盡的木材。而李澤厚也說,從新石器時代的半坡遺址等處來看,方形或長方形的土木建築體制便已開始,它終於成為中國後世主要建築形式。...

結合以上材料歸納,中國古代皇權和相權的關係發生怎樣的變化

總的來說是皇權不斷得到加強,相權逐漸得到削弱,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 根本上來說,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隨著歷朝歷代的沿續是不斷趨向於完善的.皇權的不斷擴大,相權的不斷減少,以至被廢除 集權的加強,到最後走向反動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自秦朝設定丞相以來,長期在 存在著君權和相權的矛盾.在皇帝力量有...

中國古代園林建築具體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

中國古代園林建copy築都是小品居多,亭榭樓閣全是石 磚 木 瓦建築。用於結構的石料多為灰巖 砂岩,用於裝飾的多是各種花崗岩 大理石等 青磚 布瓦 琉璃瓦 結構用柱 樑 屋架 檁條 椽子多為杉木為主,或紅松 黃花鬆 東北鬆 雲杉等,用於門窗 裝飾有杉木 水曲柳 桃木等等。中國古建築的形式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