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郡縣制」「宗法制」是什麼意思

2021-04-11 05:34:26 字數 5189 閱讀 9803

1樓:手機使用者

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是把天下劃分給姬姓貴族和少數戰爭功臣及前朝貴族統治,比如後來的齊、魯、晉、衛、宋、鄭。受分封者(即諸侯)世代享有封地上的行政財政軍事等一切權力,但要定期朝覲並服從周天子。諸侯的地位原則上按照嫡長子繼承原則。

同諸侯的分封一樣,諸侯也在自己的國家內部分封自己的其他兒子和大臣,即是卿大夫階層。卿大夫也同樣繼續這樣分封,又產生士的階層。這樣社會上就形成了有等級的貴族階層和無土地依附於貴族的平民階層。

秦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制,地方的管理和權利不再屬於貴族世代佔有,而受**派駐**的管理進而權利收歸**。 漢初實行分封和郡縣並行的體制,先後分封了異姓諸王和劉姓諸王。但經過從高祖到武帝幾代人的努力,**逐漸強大,打擊了割據的諸王勢力,成功地收回了諸王在封國內的權利。

東漢以後,對宗室和功臣的封賞,就只有爵位的封賞而沒有實際的地方權力了,分封制也就實際上不存在了。 郡縣制 郡縣制是古代**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形成於戰國時期。 春秋初期,秦、晉、楚等國往往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

縣與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隸屬於國君的地方行政區域,有利於國君對邊遠地區的統治。春秋中期以後,設縣的國家增多,有的在內地也設定了縣,縣開始成為地方行政組織。春秋末期,有的國家又在新得到的邊遠地區設定了郡。

這時的郡,雖然面積比縣大,但是由於偏僻荒涼,地廣人稀,地位卻比縣低。進入戰國後,郡所轄的地區逐漸繁榮,人口增多,於是在郡的下面分設了縣。戰國時期,各國先後在邊地和內地設定了郡縣,產生了郡統轄縣的兩級地方行政組織。

至此,郡縣制開始形成。 郡的長官稱「守」,縣的長官稱「令」,均由國君任免。郡縣制使各諸侯國形成了**、郡、鄉一套比較系統的行政機構,對地主階級實行集權統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戰國時期,郡縣制雖然形成並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由於各國分立,執**況不盡相同。直到秦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集權,才健全了郡縣制,進而在全國推廣。 郡縣制於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郡守、縣令和縣長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郡縣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集權,有利於政治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 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國古代家庭內部區分親疏關係的制度,源於父系氏族家長制,由周代形成一套制度,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在宗法制下,屬於同一原始血緣的後代被分為大宗和小宗兩支系,大宗就是始祖之下的嫡長子及嫡長子系,嫡長子又稱宗子,在同一代中,其餘的諸子又稱庶子,在小宗中也有大宗小宗之分. 宗法制主要用於區分嫡庶、親疏關係,目的是在家族內部確立地位、財產的繼承權,大宗在家族內部因有財產的繼承權,所以受到庶宗的敬奉,即所謂的「尊祖敬宗」,進入封建社會後,雖然早期宗法制已崩潰,但嫡長子繼承製仍沿襲,王權的傳世也因此長期進行。

郡縣制和分封制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簡潔些。

2樓:歌盡風月無話

分封制,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分封領地。物件為大商貴族,有功大臣,皇親,實行世襲制(嫡長子繼承製,不受周王的直接控制)

郡縣制,古代**集權體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縣長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國王對地方進行管理,有利於加強皇帝對管轄地區的控制。

最大不同:郡縣長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襲,分封制以血緣關係為紐帶

3樓:淺奈櫻雪

分封制是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轄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諸侯再分封貴族,諸侯和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有相當的自主權。

郡縣制是中國古代繼宗法分封制度之後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盛行於秦漢。

不同之處在於郡守、縣令和縣長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郡縣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集權,有利於政治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對地方的管理。

4樓:皖南舊事人

郡縣制就是指在地方設立城市和縣城以便加強對地方的管理,而紛紛指的是西周建立的,就是之嫡長子繼位,分分封為諸侯其他子弟為列侯。

5樓:繼潤

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後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盛行於秦漢。郡縣制是古代**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範疇。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是為分封制。區別在於郡縣制長官是臣子擔任,而分封制長官則是皇帝宗室親屬擔任。

分封制,禪讓制,郡縣制和井田制是什麼意思??

分封制與郡縣制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6樓:叫那個不知道

第一,傳承製度不同。

分封制度萌芽於夏朝,盛行於西周時期,它是 國君將田邑賜給宗室臣屬作為俸祿的制度。受封的物件有三種型別:一是周王的同姓親屬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聖王的後裔即先代貴族的後裔。

不論受封的是誰,一旦被封,都世代相傳,即實行世襲制。

郡縣制則與此相反,郡縣的行政長官郡守和縣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襲,即實行的是任免制。

第二,職責範圍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在封地內不但享有行政統治權,而且擁有對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權,但受封的諸侯必須對周天子盡一定的義務。例如,必須定期朝聘周王,向周王貢獻各種物產,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衛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時對周王的婚喪嫁娶、巡狩等也要盡義務。

郡縣制則不同,郡守和縣令在轄區內只行使行政管理權,對土地和人口逐漸失去統治權。郡守和縣令只負責管理人民,收取賦稅,徵發兵役和徭役。

第三,「治地」方位不同。

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於授封者的周圍,其中心地帶為授封者,即國君或諸侯直接統治的中心。

郡縣制的情況多有不同。初建時,郡多在邊遠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如秦南平百越後,設定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擊匈奴,收復朔方後,設定了九原郡。

縣則地近統治中心的、較富庶的近畿地區。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及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需要,郡和縣的地區分佈漸趨一致,最終發展成為郡統縣的隸屬關係。

第四,歷史作用不同。

最根本的差別是在不同生產力階段,為適應相應的社會制度而建立的政治統計體系。

擴充套件資料

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統治制度。因為那時生產力有限,統治王朝無法直接控制過於遼闊的國土。因而採取分封制度,被分封的諸侯們在自己屬地裡有相當於國君的權力。

但同時承擔了部分義務,例如朝見、派兵跟隨君王打戰等.商周都採取了這種統治方式。後來劉邦建漢,死後也採用了分封制,以至七國之亂,幸漢景帝平定了叛亂,維護了**集權制。

這從根本來看,其實就是新制度對舊制度的勝利,封建制也從此完全確立下來了。

郡縣制:每個朝代都實行了不同的郡縣制度,(郡縣制發展主線:郡縣長官權力逐漸由武官變為文官,地方權力被**控制地越來越嚴格)但萬變不離其宗,最根本的還是秦始皇確立的郡縣制度。

7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8樓:要精穩處事

拜託那些說郡縣制是秦始皇才確立的歷史大神們多瞭解真實歷史!郡縣制戰國時期各國已普遍建立。

9樓:匿名使用者

那為什麼秦朝二亡了?我告訴你吧那是因為朝廷出現趙高這樣的權臣沒人幫君王。看看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難道這些君王不知道分封制的不好嗎?

但是他們都選擇分封制。因為分封制好處更大。

分封制是什麼意思?

10樓:軒轅九日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383964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範疇。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是為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分封制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時期不斷髮展,到周朝時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採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親屬或功臣,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等,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藩王」等等。

為了維護統治,分封制規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治理諸侯國,保衛國家。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統,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漢初又兼採之,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封國的官吏全部由**任免,諸侯只徵收租稅,封國名存實亡。魏晉以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制,其性質不全相同。

分封制的命名

張豈之認為:「西周的分封制稱為封建,即封邦建國。

分封制即狹義的封建,但不等同於「封建」。

11樓:白雲朵朵

封建制度是一種社會制度。由共主或**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回封領地,屬於政治制答度範疇。狹義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廣義封建制度,請參見封建社會。

「封建」即「封土建國」,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轄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諸侯再分封貴族,諸侯和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有相當的自主權。分封的目的是讓他們建立封國和軍隊,保衛**,收買人心。漢語對古代中國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稱為「諸侯」(「諸侯國」、「封國」或「王國」),統治諸侯(王國)的君主稱為「諸侯王」、「君」或「國君」,也使用「國王」的稱謂。

同時,漢語對歐洲從中世紀起的君主制國家也稱為「王國」,君主稱為「國王」,儘管兩者有所不同,但從純粹的土地分封來看兩者都是一致的。2023年8月4日晚,法國廢除封建制。

12樓:繼潤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給宗族姻內

親、功臣子弟分封領地容,屬於政治制度範疇。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是為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分封制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時期不斷髮展,到周朝時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採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親屬或功臣,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等,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藩王」等等。

請談談你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認識,分析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優點

秦始皇採取郡縣制的歷史影響 郡縣制確立後,通過考課和監察以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秦漢之制,郡守於每年秋冬向 朝廷申報一年的治狀,縣也同樣要上集簿於郡,或郡即在這時各對其下屬進行考核,有功者可受獎賞或升遷,有過者輕則貶秩,重則免官 服刑。和考課相輔而行的是監察制。派郡監或刺史以監郡,郡縣也各派督郵或廷...

世襲制,禪讓制,分封制,郡縣制的好處與壞處

禪讓制用於最高統治者 郡縣制用於 對地方的管理 分封制既可 又可地方,但限於貴族,所以漢朝初年可二者並立。1.禪讓制是公有制時期 大同社會 的政治現象,是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 提到禪讓制就會讓我想到上古傳說,即夏朝之前 2.分封制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分封宗室 貴族 有功之臣的政治制度 中國只有周,歐洲中...

商鞅是如何想到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的

郡縣制是古代 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形成於戰國時期。春秋初期回,秦 晉答 楚等國往往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縣與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隸屬於國君的地方行政區域,有利於國君對邊遠地區的統治。春秋中期以後,設縣的國家增多,有的在內地也設定了縣,縣開始成為地方行政組織。春秋末期,有的國家又在新得到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