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真的
古代中國主要復兩種紀年方制式 其一為皇帝年號紀年 比如
崇禎在天啟七年(1627)登極 以次年(1628)為崇禎元年 2023年就是崇禎二年 依此類推直至崇禎十七年(1644);其二為天干地支紀年 這個是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紀年方法 六十一甲子 比如今年是癸巳年 六十年後也是癸巳年。
古代關於時間的稱呼都分別代表如今哪個時間
2樓:哈哈的大吳
答:1、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
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2、二十四時辰制。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
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古代時間怎麼稱呼
3樓:9小王子非魚
子時:23時至01時;丑時:01時至03時,寅時:
03時至05時;卯時:05時至07時;辰時:07時至09時;巳時:
09 時至11時;午時:11時至13時;未時:13時至15時;申時:
15時至17時;酉時:17是至19時;戌時:19時至21時;亥時:
21時至23時。
一小時是半個時辰,一刻為十五分鐘。20點整是戌時;20點30分是戌時兩刻。
1、十二時辰制。西周時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2、二十四時辰制。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
4、五時辰制。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
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明末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4樓:匿名使用者
子時:23時至01時
丑時:01時至03時
寅時:03時至05時
卯時:05時至07時
辰時:07時至09時
巳時:09 時至11時
午時:11時至13時
未時:13時至15時
申時:15時至17時
酉時:17是至19時
戌時:19時至21時
亥時:21時至23時
一小時是半個時辰,一刻為十五分鐘。
5樓:夏末的晨曦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6樓:風兒蕭蕭
1、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23時至01時)。
2、二十四時辰制。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
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4、五時辰制。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
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7樓:懂我
歐洲人白色** 非洲人黑色**, 運氣好一般來說就是臉白 也就是歐氣十足, 歐皇就是運氣好到爆棚的意思 運氣不好就是非洲人 比如深淵光頭了 你就可以說自己是非洲人,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除了用日晷計時外,還以漏刻計時。這種計時方法分一晝夜為一百刻(一刻相當於今天的14.4分鐘),因而古代語言中就有「刻」的說法。
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是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那麼午時應該在中午的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午時三刻該在十一點44分左右。
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時辰鍾時辰 相等於現在的時間 配上的動物及原因
子;zǐ (晚上 11 時正至凌晨 1 時正) 鼠 鼠在這時間最活躍。 (一說為0:00~2:00,以此類推)
醜:chǒu (凌晨 1 時正至凌晨 3 時正) 牛 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物
寅:yín (凌晨 3 時正至早上 5 時正) 虎 老虎在此時最猛。
卯:mǎo (早上 5 時正至早上 7 時正 )兔 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辰: chén (早上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龍 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巳:sì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 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午:wǔ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 馬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古代計時裝置日晷
未:wèi (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 羊 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申:shēn (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猴 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酉:yǒu (下午 5 時正至晚上 7 時正) 雞 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戌:xū (晚上 7 時正至晚上 9 時正 ) 狗 狗開始守門口
亥:hài (晚上 9 時正至晚上 11 時正) 豬 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9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每個時辰各佔兩個鐘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
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43.
2分古人將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
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二個小時,從晚上七時開始起更,一更指七時至九時,二更指九時至十一時,三更指十一時至次日凌晨一時,四更指一時至三時,五更指三時至五時。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用12地支表示,每個時辰等於現代的二個小時。古時與現時對照:子時從夜間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丑時從一點到三點,寅時從三點到五點,依此類推,每隔兩小時分別為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更天」前最大的數字是五,是指三時至五時。
2023年份的拉菲正牌葡萄酒價格是多少
據我所知拉菲在上世紀歷史上幾個比較好的年份有 1953,1959,1982,1986,1996,2000,2003 還有2006 82拉菲啊,現在 估計貴的一塌糊塗了,之前呢也就5萬左右吧,但是後來拉菲不知道為何緣故被熱吵,高的一塌糊曾經出現過幾個月翻幾倍,據說呢是被中國人抄起來的,具體也不知道是中...
為什麼現在2023年出生的都把2023年出生的當小孩
呵呵,那是一句玩笑話,一個95後,一個00後,相差五歲 小屁孩一個一邊玩去,身為95的我都覺得自己還小,你說你小不小 為什麼2000年出生的人比1999年出生的人多 和我們中國人傳統習慣有很大關係。1999年農曆為己卯年,生肖為兔,2000年農曆為庚辰年,生肖為龍。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對龍極為尊崇...
我們是2023年抗美援越的,我們都有那些優撫政策 每月多少優撫金
民政部除了在2007年的99號檔案 民政部關於落實優撫物件 和部分軍隊退役人員有關政策的實施意見 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民政廳 局 計劃單列市民政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為貫徹落實 有關檔案精神,切實做好優撫物件和部分軍隊退役人員相關政策的完善落實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 民政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