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過年中國年有什麼講究
中國春節有哪些講究?
2樓:匿名使用者
除夕年夜飯
放炮12點吃餃子
發壓歲錢
拜年……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講那種不吉祥的話.
中國過年有什麼習俗?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5樓:拜託了大學
你的家裡有哪些過年的習俗呢?
過年(大年三十)有什麼講究?
6樓:迪安見聞
帶大家聊聊過年這幾天的習俗
7樓:兔丞飛
1、年夜飯
說到除夕,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年夜飯了,很多外地朋友,千方百計過年回家,就是為了能在三十晚上和家人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年夜飯是一頓團圓飯,南北地稍有區別,不過大部分都會有餃子(團圓),雞(吉利),魚(年年有餘),有些地方吃麵條(長長久久),有的吃年糕(年年高升)。
2、祭祖
除夕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一樣,都是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每個地方祭祖形式略有不同,比較簡單就是在十字路口燒紙,大部分地方的做法是晚輩拿上元寶蠟燭,冥幣等,去墳地請祖宗回家過年。
3、貼春聯、貼福字
關於貼春聯、貼福字,在前面兩篇文章有專門介紹,所以這裡就簡單說一下,春聯貼時最好在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貼,而且要注意上聯下聯不要貼反,關於如何識別上下聯,這裡不多做解釋。貼福字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大門的福字,應該正貼,福字貼單數,最好貼一個。
4、年三十點長壽燈
大年三十這一天,是臺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習俗也相當多。先辭年,佈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
在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 供奉諸神,然後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並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
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在閩南語中,「春」與「剩」諧音,意思即怎麼吃也吃不完,還有剩餘)。
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
最後,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5、包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8樓:**ile520莉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瞭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年夜飯的講究
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過年有什麼講究嗎?
9樓:小汐子
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年前年後年中間就有一大堆「講究」,現在的年輕人往往特別不待見這些老理,其實我倒覺得,那都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過個傳統的「講究年」其實挺有意思的。 下面是我在網上一個部落格上摘得挺有意思的: 臘月二十三,吃麻糖,據說這天要是不吃點甜的東西,灶王爺就會到玉皇大帝那裡去打小報告,過去這灶王爺可是很重要的一人物,得罪了誰也不能得罪他老人家啊,所以,這天我都會放開量的吃麻糖,還寓意來年嘴甜呢!
除夕的新衣服。除夕下午,我們全家就都會換上新裝啦,從裡到外,嶄新嶄新的,媽媽要求我們吃年夜飯之前換新衣服,代表新年新氣象,但是我常常忍不住三十一大早就換好了,結果一般新鞋都卡腳,初一時常常都是拐著腿走路的,哈哈。 初五之前不動針線。
過去家裡邊的針線活很多,給這個做衣服,給那個補褲子,但是無論多忙,媽媽都會要求大家,正月初五之前不動針線,哪怕釦子掉了,都不能縫,因為有講究正月前幾天幹活就意味著來年是個「辛苦年」。 初七和年三十是要在同一個地方過。每年家人都會要求我們初七晚上回家吃飯,寓意來年家人團聚,不過現在長假有限,我看要想三十在哪過,初七在哪過,還真是不容易啊!
正月裡不理髮。這個習慣好像是南北通吃,全國都有吧,所以年前和二月二理髮的人就是排大隊,但是為什麼呢,我還真是不知道。 老講究還有很多,可能有朋友覺得講究多了麻煩,我倒覺得一年就過一次年,講究一下未嘗不可。
春節前的幾天有什麼講究?
10樓:時代美妝學校
過年之前,大體在臘月初八,就開
始了預熱;然後到臘月二十三,開始拉開序幕;除夕就開始進入高潮,最後在正月十
六、十七正式結束。因此每一天做什麼事情,怎樣做都有自己的講究。
臘月初八:就開始喝上臘八粥了,人們就開始了春節嚮往,有了辭舊迎新的打算;小孩更是要天天扳指頭,算算還有多少天要過年了。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亦稱小年。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臘月二十五: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
五、二十
六、二十七: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春節是人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因此春節期間各種禁忌也是頗多。主要是說話做事,需要謹慎。逢人說話,要喜笑顏開,多說吉利話;做事不要莽闖,以免討不到好的口彩。
具體說來,每天的禁忌各有側重,各有要求,具體如下:
臘月24日:這一天民間開始打掃房子準備過大年。湖北一帶忌宰殺、河南一帶忌搗蒜、臺灣稱為「送神日」,所以忌椿米。
臘月25日:民間忌討債,要債。如果你欠別人錢,最好在臘月25日前還清。收帳,這天也還是放一放再說。
臘月月26日:不宜施捨他人,喜歡麵食的地方,開始蒸饅頭準備過年;也有的地方準備年糕。
中國人如何過年,中國人怎樣過春節?
團圓飯 湯圓 壓歲錢 中國人過去是怎麼過年的 以前過年真的蠻期待的,現在過年一點意思也沒有,偷漢子明星哦去外婆好武功字尾名體系 中國人都怎麼過年 過年了,同學聚會少不了。各層次的同學都有可能聚上一兩次。因此需花幾天時間在同學聚會上,當然不能是連續的幾天,都可以間接開來的。拜年是少了不親戚家串門,特別...
過年的過年?過年是什麼?
在農村,人們把過春節叫過年。這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它承載了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準備年貨要趕 年集 這個時候,農村的集市一下子熱鬧起來,年畫 對子 蠟燭 鞭炮 雞魚肉蛋 油鹽醬醋,各種各樣的年貨應有盡有 琳琅滿目。尤其是孩子們興奮得從集這頭轉到集那頭,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熊孩子們則特...
新年的風俗,中國過年的習俗是什麼啊?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 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 拜神祭祖 驅邪攘災 祈求豐年等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