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若是你能將他們都觀copy為一體,念阿彌陀佛、蓮師心咒、金剛薩垛心咒都是念佛。我們消除業障為什麼要念金剛薩垛心咒呢?雖然佛菩薩都是一體的,但是各有不同的願力。
所以若是要消業,念金剛薩垛心咒更快些;若是要去除違緣,念蓮師心咒更快速些;若是要往生,念阿彌陀佛更快速些。但是實際上,如果自己沒有分別的話,都是一樣的。念蓮師也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也是念蓮師,怎麼念都是一體的。
(達真堪布)
唸佛經和唸佛咒有什麼區分和區別
2樓:普願講堂慧蓮
從根本來講,都是佛應不同的因緣,而宣說的不同法藥,法法針對我們眾生的病症,引導我們心病消除,迴歸本然!如果要方便區別的話,則佛經是為我們講述法理的,我們透過經的語言文字,體悟到其背後蘊含的深深法理,從而明辨了方向。然後將法理執行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修行中,從而引導我們走出種種的顛倒妄想,迴歸清淨妙明智慧圓滿的佛心本性。
而咒方便說則是佛慈悲為我們留下的無上法寶,經常持誦能幫助我們掃清障礙,增加定力!阿彌陀佛!願各位師兄定慧雙增,早證菩提!
3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持咒,誦經,拜佛都可以修禪定,都是佛法修行的重要法門。所謂修禪就是修「戒,定,慧」裡的「定」,就是梵語 samadhi,也翻譯成三摩地,三昧,奢摩他,三摩缽提。
唸佛是指臨終時阿彌陀佛(或其他佛,如果你念的事別的)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其他佛的世界)。這樣就可以出三界,不用輪迴了。
誦經更可以學習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教導,明白我們應該怎樣修行,然後依教奉行。
拜佛更可以對治我們的我慢心。
你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同時修,不會衝突的。
《大智度論》卷五解釋說:心注一處不動,是名三昧。
簡單地說就是沒有雜念妄想。初學修定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注意力專注在觀想佛像上,觀察自己出入息,數自己出入息,唸佛號,禪宗多用參話頭等等。參話頭通常是用「唸佛是誰?
」這不是叫你一直想而想出一個答案,而是要你打坐時一直想著這個問題,從而摒除雜念。
如果你想修淨土,那就打坐時把注意力放在念「阿彌陀佛」上好了,大部分修淨土的打坐師兄都這樣做的。你也可以同時觀想阿彌陀佛法想,不過隨你自己意願。
彌陀經裡說念阿彌陀佛聖號要念到一心不亂,基本上就是念佛號時沒有其他雜念,就是以上說的。
其實行住坐臥都可以有定,比如走路,掃地,做家務等等。禪宗有些道場把「出坡」定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出坡」就是勞動,除雜草,洗碗,打掃等等。
以下提供一些別的修行方式裡,減少妄念的方法:
誦經時可以選擇以下一種方法來減少妄想:
1。觀想經內講述的情景,比如「地藏經裡」有多少各種的光明雲,各位菩薩出場向佛請法等等,一句一句觀想。
2。觀想很多眾生合掌跪在你身邊聽你念經,這樣你就感覺責任重大,要一字一句念得清楚給他們聽了。
3。字正腔圓地朗誦(或如果你會象寺院那樣唱誦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聲音上,務求念得好聽。
唸佛時可以選擇以下一種方法來減少妄想:
1。觀想阿彌陀佛的法相莊嚴。
2。觀想很多眾生合掌跪在你身邊跟著你念佛,然後他們都坐在蓮花上,阿彌陀佛在高空接他們。末學這樣觀想的話,很容易流淚的。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唸佛的聲音上,這個參考耳根圓通法門。
拜佛時可以選擇以下一種方法來減少妄想:
1。觀想佛的腳就在你面前,你雙手捧著他雙腳,頭碰下去。起身時觀想佛就站立在你面前,還放光。
如果是拜88佛,梁皇懺等涉及多個佛號的話,可以每尊佛作不同的觀想,比如「日月珠光佛」,你就觀想佛身上有很多發光的珍珠,佛背後還有太陽和月亮在放光。當然,這種觀想只是為了不讓自己打妄想,有時候會蠻搞笑的,比如觀想「鬥戰勝佛」。末學就是用這方法,很認真地拜完萬佛懺,每天拜1000尊以上的!
2。觀想很多眾生在你身邊跟著你拜佛。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唸佛號的聲音上。在寺院都是唱的,所以會比光念佛號比較容易吸引注意力。
持咒時可以選擇以下一種方法來減少妄想:
1。觀想與該咒相應的佛/菩薩。比如誦大悲咒,就觀想觀音菩薩在你頭頂灑甘露水,把你身上汙垢洗淨,等等。
2。觀想很多眾生合掌跪在你身邊跟著你念咒,由你帶領他們。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唸咒的聲音上。
4樓:匿名使用者
無論唸經、咒、佛,目的都一樣,都是為求個「一心不亂」,定後方能生慧。
然而末法凡夫,障深慧淺,難契一心,故阿彌陀佛開示唸佛之法,三根普被,無上妙法。
唸經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唸佛。
唸佛,念阿彌陀佛功德最大。千經萬論都說:阿彌陀佛,佛中之王,光中極尊。所以要取法乎上,適得其中。要修最高的法門!
為什麼?
善導大師: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
《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
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彌勒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經中說,阿彌陀佛現是覺圓果滿,超諸地位,所稱念者功德最多。彌勒現是菩薩位中,未超諸地,果未圓故,稱念之者功德狹少。
淨界法師開示:念阿彌陀佛跟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有什麼差別?每一個佛菩薩都有他的願力,所以他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
你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聖號引導你到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得到觀世音菩薩願力的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薩,得到地藏王菩薩本願的加持。阿彌陀佛加持的特點,是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消業障,但是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往生到觀世音菩薩的國土嗎?
不能的!因為他沒有臨終十念救拔的願。你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跟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絕對不一樣!
因為你跟兩個不同的佛結緣,結果怎麼會一樣呢?這兩個佛因地所發的願是不同的,這樣的願產生救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同!他的聖號的成就來自於他的願力,他的願力不同聖號產生的功德怎麼會一樣呢?
1、出自羅什譯《法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
"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2、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善男子。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唸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
不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唸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
觀自在即觀音菩薩。
印光大師:怎樣持經修定
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
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褻慢之罪,嶽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
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諦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
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惟聲是託,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
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
5樓:兔牧馬人
佛經和佛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佛經是曾經佛祖說過的話,而佛咒是一種咒語。
6樓:匿名使用者
作用沒有什麼不同。好比是米飯和麵條都能充飢,南方人喜愛米飯,北方人喜愛麵條。
7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用心念。唸經用意念,唸咒用嘴念!
8樓:淨土急修
本質上無區別 這是你開悟之後 。 但是個人根性不同而有差別! 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千佛萬佛 不如念阿彌陀佛 這一句佛號 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經中之王 咒中之王
10樓:自然美麗
好像聽有的老師講:佛咒是本不佛經的「眼」。
11樓:匿名使用者
唸經不如唸咒,唸咒不如唸佛。
12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為了見心明性。就好像你吃肯德基和吃油條(不恰當的比喻)。都是為了吃飽。對不
唸佛名號和唸咒語那個功德殊勝
13樓:王翠芳
阿彌陀佛,都是一樣的,最後都只念【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了
念六字大明咒和唸佛一樣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念阿彌陀佛等於念一切經咒,其他經咒都不能化解的罪業,真誠唸佛可以消除
15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唸到一心不亂都一樣
關於唸咒語(真言)和唸佛(佛隨念)的區別聯絡
16樓:法藏
唸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經咒【真言】的功德!
這就是區別!
唸佛,身體麻酥酥的,像通電一樣,唸佛的時候突然會全身感覺像是過電一樣,是冤親債主現前還是走了
是好事,並bai非每個學人都會有這du樣的體驗和經歷zhi。這是加持及連dao接的效果,在心理學方面版講麻麻的也是能量在流權轉,末學以為可能存在能量轉換的情況。如果師兄的心理暗示這樣強大,應當以此暗示自己守住前七識,起碼應當守護住意根。得成時你也就不愧於你這 戒師 的名字了。以後唸佛所有的念頭都讓它...
愛和喜歡是一樣的嗎 喜歡和愛是一樣的嗎?
當你站在你愛的人面前,你的心跳會加速 當你與你愛的人四目交投,你會害羞 但當你站在你喜歡的人面前,你只感到開心 但當你與你喜歡的人四目交投,你只會微笑。當你與你愛的人對話,你覺得難以啟齒。當你愛的人哭,你會陪她一起哭 但當你喜歡的人哭,你會技巧的安慰她。當你不想再愛一個人,你要閉上眼睛並忍著淚水 當...
喜歡和愛是一樣的嗎,喜歡和愛一樣嗎?
喜歡是一種福祉,愛是一種磨難。我們常言,喜歡至於愛,輕矣。喜歡是福祉,我們談喜歡,只求成全,不求委屈,求淡雅,不求血性,我們求得這人好,便是我之好,我們見這人歡笑,便是我之歡笑,但我們不談痛苦,不談付出,不談奉獻。談喜歡的人,是乘舟的人賞月,月在高空,月光如紗,薄霧散盡了,我愛之人在月中,願你寒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