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曲《漢宮秋月》是誰作滴,是哪個調

2021-05-05 17:56:37 字數 6033 閱讀 6237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學院和****學院的考級曲目中,漢宮秋月都是作為四級曲目的,這個毫無疑問,而在中國民族管絃協會考級曲目中,漢宮秋月是七級曲目。另外還有一些其它考級,對這首曲子的定級各不相同。

漢宮秋月作為四級曲目時,譜子比七級的有所簡化,即使差不多的級別,譜面也都不盡相同,因為這首曲子的版本比較多。就調式而言,中國**學院對這首曲子沒有規定調式,考四級時,可以用最熟悉的d調彈,但是假如級別再高一點,多用f調或者c調彈,轉調對級別要求也高一些。

這首曲子無論作為幾級曲目,僅就指法而言,要彈下來並不複雜,但是要彈出韻味,尤其是左手按滑顫揉回滑音的處理,並要彈出山東箏派特有的味道,表達出曲子所要抒發的宮怨情懷,並不是簡單的學到幾級就可以達到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恩,我第一學期就是學了漢宮秋月,我老師跟我說(記憶有點模糊了,依稀記得)這首曲子描寫的是宮中的宮女的生活,要悲慘一點,你是反覆彈兩邊嗎?如果是兩邊的話第二遍要比第一遍的速度快一些,要注意劃弦和按滑音的韻味!

3樓:

d調 山東箏曲 張為紹傳譜 高自成演奏譜 我學古箏的 哼瞭解 五級曲

4樓:小佛爺

g調的,有4級的相對容易些,也有8級的,不過這個曲子指法很多,典型的山東箏曲,練超過3個小時手會使不上勁,指尖也會有點疼,彈好很簡單但是要彈出那個哀怨的韻味是不易的,祝你早日學會

5樓:匿名使用者

《漢宮秋月》是7級得,作者趙玉齋 是d調的

6樓:你不懂的愛

《漢宮秋月》是古箏第四級的,是d調的,我也不知道《漢宮秋月》是誰作的。

7樓:

是高自成作的,是d調的

古箏曲<漢宮秋月>的原創者是誰?

8樓:廖陽陽

漢宮秋月為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樸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時斷時續,加之各種複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及演奏形式,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2023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江南絲竹《漢宮秋月》:採用的原為「乙字調」(a宮),由孫裕德傳譜。原來沈其昌《瀛州古調》(2023年編)絲竹文曲合奏用「正宮調(g宮)。

琵琶仍用乙字調絃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發了古代宮女細膩深遠的哀怨苦悶之情。中段運用了配器之長,各聲部互相發揮,相得益彰,給人以追求與嚮往。最後所有樂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現出中天皓月漸漸西沉,大地歸於寂靜的情景。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

目前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9樓:陽雪輝映

此曲為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樸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時斷時續,加之各種複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10樓:水月楓林

我學古箏。。。書上說說是山東箏曲,表現宮女們對月傷情,望月思親的悲悽心情。也就這樣了。

11樓:竹影籬落月光明

有的說是趙玉齋傳譜,也有的說是黎連俊傳譜。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東西其實已經沒法考證了吧~~

古箏曲《漢宮秋月》的背景 5

13樓:又一個八卦

《漢宮秋月》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但樂曲的歷史並不長。原為崇明派琵琶曲,樂曲要表達的主題不是很具體。

《漢宮秋月》很可能與《漢宮秋》有一定的關係。而《漢宮秋》是一出元末雜劇,作者是馬致遠。《漢宮秋》講的是王昭君和親出塞的故事。

漢初時開國元勳多為布衣出身,而後妃、宮女也多出身微賤。基於這一傳統,漢朝的宮女與嬪妃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每一位宮女都心存夢想,即有朝一日能獲得被皇帝寵幸的機會。

然而王昭君在宮中深居數年,卻連皇帝的影子都沒見過。

葛洪的《西京雜記》中介紹了一則在後世廣為流傳的故事。宮廷畫師毛延壽因向王昭君索賄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畫像上點了一顆痣,使王昭君的相貌顯得比較普通。

由於宮女太多,漢元帝只憑借畫師呈上的畫像上來選擇宮女。這樣一來,原本擁有驚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沒在眾多的宮女裡了。此為野史,不足為信。

擴充套件資料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

《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14樓:匿名使用者

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樸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時斷時續,加之各種複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據《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

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

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從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之所以自願遠嫁匈奴,是由於「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與其在宮中過著冷清孤寂的生活,讓青春年華年復一年的老去,不如遠赴異域。所以聽說和親的機會後,王昭君果斷的毛遂自薦。

然而,皇宮內的生活雖然孤寂,倒也平靜,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來如何,誰也不知。李白有詩云:「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 杜甫顯然很同情王昭君,他寫下了「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詩句。而做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卻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他認為昭君出塞不是件壞事,寫詩云,「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王昭君出塞時,是否充滿了悲怨情緒,後人已無法得知。無論如何,這對她來說是一個並不輕鬆的人生選擇。雖然這是一次政治婚姻,但王昭君的想法也許並不複雜,並非抱有為「漢匈兩族世代團結友好」的目的。

這種說法顯然是意識形態對歷史的強行解讀了。

後來昭君在匈奴生了兩個兒子。呼韓邪單于死後,他的兒子繼位,欲娶昭君。父死後,子可娶繼母,兄死後,弟可娶其嫂,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昭君覺得難以接受,於是上書漢成帝求歸,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漢習從胡俗,昭君後來只好服從。唐代吳兢在《樂府古題要解》中卻說,昭君誓死不願改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於是,「昭君乃吞藥而死」。

然《漢宮秋月》中的幽怨並非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風的閨怨。漢代宮娥身材健碩,能陪皇帝騎馬、打獵,宮內活動受到的限制也較後世皇宮為少。因而她們怨則怨矣,本身並不幽悶纖弱。

15樓:匿名使用者

《漢宮秋月》很可能與《漢宮秋》有一定的關係。而《漢宮秋》是一出元末雜劇,作者是馬致遠。《漢宮秋》講的是王昭君和親出塞的故事。

漢初時開國元勳多為布衣出身,而後妃、宮女也多出身微賤。基於這一傳統,漢朝的宮女與嬪妃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每一位宮女都心存夢想,即有朝一日能獲得被皇帝寵幸的機會。

然而王昭君在宮中深居數年,卻連皇帝的影子都沒見過。 葛洪的《京西雜記》中介紹了一則在後世廣為流傳的故事。宮廷畫師毛延壽因向王昭君索賄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畫像上點了一顆痣,使王昭君的相貌顯得比較普通。

由於宮女太多,漢元帝只憑借畫師呈上的畫像上來選擇宮女。這樣一來,原本擁有驚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沒在眾多的宮女裡了。此為野史,不足為信。

據《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

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

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從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之所以自願遠嫁匈奴,是由於「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與其在宮中過著冷清孤寂的生活,讓青春年華年復一年的老去,不如遠赴異域。

所以聽說和親的機會後,王昭君果斷的毛遂自薦。然而,皇宮內的生活雖然孤寂,倒也平靜,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來如何,誰也不知。李白有詩云: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杜甫顯然很同情王昭君,他寫下了「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詩句。

而做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卻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他認為昭君出塞不是件壞事,寫詩云,「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王昭君出塞時,是否充滿了悲怨情緒,後人已無法得知。無論如何,這對她來說是一個並不輕鬆的人生選擇。

雖然這是一次政治婚姻,但王昭君的想法也許並不複雜,並非抱有為「漢匈兩族世代團結友好」的目的。這種說法顯然是意識形態對歷史的強行解讀了。 後來昭君在匈奴生了兩個兒子。

呼韓邪單于死後,他的兒子繼位,欲娶昭君。父死後,子可娶繼母,兄死後,弟可娶其嫂,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昭君覺得難以接受,於是上書漢成帝求歸,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漢習從胡俗,昭君後來只好服從。

唐代吳兢在《樂府古題要解》中卻說,昭君誓死不願改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於是,「昭君乃吞藥而死」。難道歷史上的「昭君怨」就是源自這等訛傳? 昭君的結局還算圓滿。

前一段正在熱播的《漢武大帝》漢朝和親送去的宮女倩兒被匈奴燒死。雖然是虛構的情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宮女命運的悲慘。 宮女之怨是個傳統話題。

漢樂府中有不少關於宮女之怨的題材,如《玉階怨》,《昭君怨》,《昭君悲》等。後來甚至形成了專門描述後宮的詩體,名為宮詞。唐朝張祜的一首五言絕句《宮詞》: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即是描述宮女的佳作,寫出宮女積鬱難遣的深怨。

唐朝詩人王建、五代時後蜀花蕊夫人都曾做過《宮詞》百首。 宮女身居深宮,不得自由,日久自然生怨。另一方面,西漢辭賦家鄒陽在《獄中上樑王書》中曾感嘆:

「女無美惡,入宮見妒。」三千嬪妃和宮女,整天想的事情是向皇帝一人爭寵,怎能不妒。然《漢宮秋月》中的幽怨並非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風的閨怨。

漢代宮娥身材健碩,能陪皇帝騎馬、打獵,宮內活動受到的限制也較後世皇宮為少。因而她們怨則怨矣,本身並不幽悶纖弱。 漢代宮女中也有不怨的。

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講漢代有一個宮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湯圓。她每天極為想念家裡的父母姊妹。她的誠心感動了皇帝,以後每年正月十五,漢武帝批准家家戶戶做湯圓,點燈籠,允許娘娘宮女出宮與民同樂。

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燈籠上寫著「元宵」兩字,帶著自己做的湯圓出宮,與家人團圓。 且把遙遠年代裡的幽怨拋在一邊,聽《漢宮秋月》,品十五元宵,豈非快哉?

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及演奏形式,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

高山流水曲作者,古箏高山流水是誰作譜的?誰作曲的?

俞伯牙 俞伯牙 高山流水 有題詩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誰堪聽?焦尾聲斷斜陽裡,尋遍人間已無琴?古箏高山流水是誰作譜的?誰作曲的?做為復古箏曲,高山流水為制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個版本,一個是山東箏派,一個是浙江箏派,還有一個就是河南箏派。古典傳說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而創作的古琴曲 高山...

古箏曲有個大括號的怎麼彈呢,這個譜子是古箏的 怎麼彈啊 底下的橫線是什麼意思 哪的大括號是什麼意思 曲子叫青花瓷

大括號裡是兩隻手彈,上面一行的用右手彈,下面的一行用左手彈 左手和右手配合彈奏 上面是右手 下面一行是左手 大括號是左右手呀,所有譜子都是這樣的。你是指結尾的大括號嗎?你看曲譜,第一個大括號裡有1.我們稱他為一房子。第二個大括號裡有2.我們稱他為二房子。當你彈的時候先按順序一直彈到一房子結束,然後從...

古箏高山流水是誰作譜的?誰作曲的

做為復古箏曲,高山流水為制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個版本,一個是山東箏派,一個是浙江箏派,還有一個就是河南箏派。古典傳說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而創作的古琴曲 高山 流水 是表現古代文人雅士 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 的高雅情操的經典之作,歷來是人們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 高山流水 也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