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完全不同。
你這是聽。
聽有聽的功德。
但不如自己念。要這樣念:
口唸、耳聽、心聞。
口唸耳聽
音攝六根---順願回家 洪名系心
唸佛祕訣:從口唸耳聽到心念心聽
「念」字以「心」為底,唸佛就是念自心。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能唸的心,即是佛;正念佛時,當下就是佛。持名唸佛的祕訣就是:口唸耳聽、以至心念耳聽、心念心聽。
印光大師說:「無論大聲、小聲、默唸,總要自己聽自己之佛聲。默唸中亦仍有聲,故亦須聽。
能常聽,心自歸一。此唸佛最妙之法也。」(《印光文鈔三編卷四·答善薰師問》)自念自聽的方法既符合返念念自性之意,又與返聞聞自性相符,兼有佛力與自力,依次而修,利益無窮。
只有自念自聽,才會出現淨念相繼的效果,漸而一心不亂,達到唸佛三昧的境界。
印光大師依《楞嚴經》發明「耳根唸佛」法,即攝耳諦聽、六根互攝(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唸、耳聽,此三根一攝,自然都攝六根)、以攝其心的唸佛法。
「至誠懇切聽,決不至起魔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唸佛最妙之法。」
(《印光文鈔續編捲上·復吳希道居士書》)。唸佛時,心須專注於佛號,至誠懇切而念,口中念得清楚,心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使每個字都從心裡發出來,再聽到心裡去,字字明明白白,心不外馳,念得久了,妄念雜念漸漸地沒有了,這樣佛念漸純,心念專一,功德最大。對於專一心念的唸佛境界,印光大師說:
「吾人唸佛,當從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時,則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而復字字句句,歷歷分明,不錯不亂,即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正念佛時,了無起唸佛之情念。雖無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復歷歷明明,相續而念。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印光法師文鈔》第1722頁)
定心於一處,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不僅是念佛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印光大師指出:「唸佛法門,全仗佛力,亦兼自力。」(《淨土問答序》)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說: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是淨土宗修行的綱宗。」我們要用這樣的心態來憶佛唸佛。
「念」字以「心」為底,唸佛就是念自心。心性原來是沒有染汙的,本來是圓滿成就的,只要離開妄念,就是如如不動的佛性現前了。自己念自己心中的佛,自然「念念相應」。
我們六道眾生都是大慈父阿彌陀佛心中的嬌兒,唸佛的心,必須懇切至誠,如子憶母。「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印祖文鈔·印施極樂圖序》),能唸的心,即是佛,心佛不二;正念佛時,當下就是佛(若不念佛時,則不是佛)。佛在《觀無量壽經》中開示: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這個佛」即是自佛,又是他(阿彌陀)佛;自他不二,生佛不二。印光大師說:
「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初非心外別有所得也。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亦不可思議,生佛互攝,感應道交,故得易於成辦耳。」
持名唸佛法門的祕訣就是:隨念隨聽、自念自聽,心念、口唸、耳聽,注重在聽。印光大師說:
「無論大聲、小聲、默唸,總要自己聽自己之佛聲。默唸中亦仍有聲,故亦須聽。能常聽,心自歸一。
此唸佛最妙之法也。」(《印光文鈔三編卷四·答善薰師問》)自念自聽的方法既符合返念念自性之意,又與返聞聞自性相符,兼有佛力與自力,依次而修,利益無窮。只有自念自聽,才會出現淨念相繼的效果,漸而一心不亂,達到唸佛三昧的境界。
印光大師依《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發明「耳根唸佛」法,即攝耳諦聽、六根互攝(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唸、耳聽,此三根一攝,自然都攝六根)、以攝其心的唸佛法。
「至誠懇切聽,決不至起魔事。都攝六根,淨念(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較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這樣念得久了,自無汙雜妄念,故名淨念)相繼,乃唸佛最妙之法。」(《印光文鈔續編捲上·復吳希道居士書》)。
唸佛時,唸佛之心須專注於佛號,至誠懇切地把當下的這聲佛號「阿彌陀佛」四字,要字字句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以一句佛為一念,就這樣十念百念、千念萬念,用十念記數,只用心記;中間如果有一聲散了、走了,也不要管它,再相續無間地念。如此唸佛時間久了,心念熟了。必能念得身心自在,不散亂又不昏沉。
此時功夫已上路、已相應了,即功夫成片(所謂成片者,純一無雜之謂也),就要使每個字都從心裡發出來,再聽到心裡去,字字明明白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唸過,心不外馳,念得久了,淨念常存,妄念雜念漸漸地沒有了,念得一心不亂而入「唸佛三昧」(三昧,正定、正受也。一心稱念佛名,至心入禪定,稱念佛三昧,唸佛三昧是出世間定)。這樣佛念漸純,心念專一,功德最大。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阿彌陀經要解》)。對於專一心念的唸佛境界,印光大師說:「吾人唸佛(稱念或憶念),當從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時,則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而復字字句句,歷歷分明,不錯不亂,即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正念佛時,了無起唸佛之情念。雖無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復歷歷明明,相續而念。」(《印光法師文鈔·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以下簡稱《文鈔》)定心於一處,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不僅是念佛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能常常淨念相繼而不間斷,時間一長,那麼一心不亂,與唸佛三昧,自可漸得了。「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
在諸多攝心念佛的方法中,印光大師最看重的是十念記數法,大師稱十念記數法是制心的妙法。他開示、解釋該法說:「至於唸佛,心難歸一。
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
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唸,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唸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唸之相)。心口唸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巨集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
(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
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
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
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增廣印光文鈔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十念計數法,為初機契入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提供了巧妙的方便。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三摩地,此指唸佛三昧),斯為第一」(《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這是菩薩回答佛所問「圓通」中的話。印光大師指出:「唸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
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復袁福球居士書》)。
總之,自念自聽的方法是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的唸佛妙法。而自念自聽的最大益處在於能夠得到了脫生死,往生極樂的效果;而並不是只去專求一心或注重開悟。印光大師慈悲地呵斥道:
「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唸佛之宗旨也。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
」(《文鈔三編卷四·淨土法會課儀跋》)不斷念佛,就是以佛心來取代我們的凡心,將己唸作佛念,以一句佛號唸到底,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朝一日定得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滿成功,不退成佛,達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境界。
有個別同修總喜歡鑽「西方極樂世間是在心內,還是在心外」的問題,其實,什麼內外、外內,菩提自性哪有什麼內外?!印光大師在《復馬宗道書》中講到:「淨土,約事則實有至極莊嚴之境象,約理則唯心所現。
良以心清淨故,致使此諸境界悉清靜,……由有淨心,方有淨境。若無淨境,何顯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是名心具。
若非心具,則因不感果矣。」但是,「心淨土淨」乃是菩薩的境界,凡夫往往會心隨境轉。印光大師在《淨土生無生論講義序》中說:
「以信願唸佛,求生於自己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故雖生而無有生相,雖無生而不住無生之相。此生無生論之大旨也。」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無生。
所以,印光大師提倡:「末法時代唯依唸佛一法得度生死,仗佛力往生成佛後,再回入娑婆,度化有情。」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淨土難信今已信;尤其持名唸佛法,末法時代最當機(法無高下,貴在當機)。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印光大師在《文鈔三編卷一·復明性大師書》中說:「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唸,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即使心中默唸,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因此也須聽;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瞭了),此唸佛之祕訣也。
信願行三,為淨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祕訣。知此二者,更不須再問人矣。」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無量壽經》)總之,我等眾生不怕罪業深重,只要具足信願持名,無**夫深淺,都能乘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往生。願我等牢記祖師大德的遺訓,把握當生,生真信(即信)
《無量壽經》:「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大安法師注:十方九法界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淨土的共因,悉是由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故。本願是指阿彌陀佛因地發的四十八大願,當本願究竟圓滿之時,便法爾自然地產生慈力。
這種慈力能量輻射在虛空法界,攝受一切有緣眾生。眾生只要信願唸佛,便如針被磁鐵吸攝一樣,被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攝取不捨。只要聞信阿彌陀佛名號,願意往生,都能生到彼國,萬修萬人去,真實不虛!
只要生到極樂世界,由彼土依正莊嚴,光明妙德加持故,法爾自然地獲得不退轉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成為阿埤跋致菩薩。可見,十方眾生得以成辦往生大事,乃至圓成佛果全過程,端賴阿彌陀佛之本願力。以果地覺,作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其奧祕悉在「其佛本願力」上。淨土法門之所以注重信願,就在於唯有信願,才能感通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得以往生。
是故藕祖開示:「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憑功夫之深淺。」善導大師開示:
「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對十方諸佛以現量齊證所作的開示:「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吾人當銘記五內,拳拳服膺,歡喜奉行。如是淨業行者,真可謂人中最勝人,最幸運、最快樂人!感恩十方諸佛的慈悲開示,感恩十方如來的慈悲護念。
南無阿彌陀佛!
我經常聽阿彌陀佛佛號有什麼好處,經常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
仁者 最好自己發心,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無量壽經雲 佛告彌勒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蓮池抄大師雲 極樂襲依正,言佛便周 bai 佛功德海,言佛便du周 一切功德,言佛zhi便周。彌陀萬德之名 dao 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
平時念的阿彌陀佛佛號,說要消業障就念地藏菩薩較多,後來聽說有事念觀音菩薩最好,到底念哪位佛菩薩
如果只想求平安求福可以專念觀世音菩薩,菩薩是尋聲救護的.如果想超脫輪迴,往生淨土就專念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號好,念阿彌陀佛就等於把所有的諸佛菩薩都念到了,念阿彌陀佛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 不管你念那個佛號,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由心而發,並且口唸心行才可以,並保證從此而...
用英語翻譯「南無阿彌陀佛」怎麼講
個人覺得不存在這個問題.這是一句法號,不是兒戲,不同等於玩笑 英語與東方 有文化差異 有語言差異.可是 那一句阿彌陀佛裡所包含的無數 你有那麼大的威德去動嗎?翻譯過來的 就不是 這句阿彌陀佛了 慎之 慎之 如果一定要與外國人交流.除非是純正的梵語 請用字正腔圓的中國話 來念阿彌陀佛.因為 這個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