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某個平行世界
古代的時候一些詩人和江湖遊俠都是好酒之人,遇到知己的時候都是抱著罈子喝,每一個人的酒量都是特別大,那麼古代的酒大概在多少度呢?
其實一直到宋以前,古人喝的大多是米酒。米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時人們的主要飲用酒。因此,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現代人的大。
其實,不是古人普遍酒量很大,而是他們喝的酒,不是蒸餾酒,而是發酵酒。這種酒,與如今的米酒和黃酒較為相似,酒精度數比較低,多數只有幾度左右,度數高的也就是10幾度。也就是現在人們的喝的啤酒的度數吧!
以度數來說,應該比現在超市裡賣的米酒度數要低,通常是十度以下,那感覺就跟我們今天喝啤酒差不多。除了這類「濁酒」之外,在唐宋年間還出現了一種看上去很清澈的清酒,正如李白詩裡所描繪的那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水滸傳》中的酒文化非常出名,有酒後打虎的武松,還有酒肉和尚魯智深等。在**中,武松喝酒動輒就是十幾碗甚至是幾十碗,而魯智深更誇張,喝了十多碗酒後還要再喝一桶。
這種酒酒精含量低,一般也就是15度左右,只是比啤酒度數高一些而已,並且味道也遠遠不如蒸餾酒辛辣,反而微微發甜。所以這才符合古代人動輒十幾碗大碗飲酒的場面,如此看來,如果將現代常喝高度數白酒的人拿到古代,估計個個都是「酒中仙」了。
從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20;大多是10度以下的米酒,發酵後就過濾而得,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20度以下的,甚至是10幾度左右。還有《水滸傳》裡的「智取生辰綱」中,有一段講到楊智帶的樑府裡的人,在大熱天買酒解渴,酒到了可以解渴的時候。這段故事足以證明,古代的酒度數是很低的。
在宋朝末期,元朝前期時,酒的製作有了大的突破。因當時遼、西夏、金等來到中原,他們是有野性的人群,都來自寒冷的草原等地,為了趨避寒冷,強身健體。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通過蒸餾手法做酒,濃度很高的飲品才能夠他們取暖。
等到明朝的時候,人們依舊喜愛發酵的低度數酒,所以,蒸餾的酒水並沒有得到非常大的普及和喜愛。等到清朝的時候,滿人統治天下,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使他們更傾向於度數高的酒。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曲釀發酵酒,度數比較低,9度到18度那樣,後來的蒸餾燒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酒,大概接近50度,在《本草綱目》的記載裡,燒酒在是元朝時出現的。
2樓:他咯兔卡
古代的酒它的度數是非常低的,所以能夠喝幾大壇。
3樓:
古代的酒的度數應該是非常低的,因為它的提煉方法比不上現代。
4樓:轉身回眸之間
古代的酒的度數是非常低的,所以說,好幾壇的喝。
5樓:四十隻獅
古代酒的度數應該是非常低的,所以才會一喝好幾壇。
6樓:這很撩妹
古代都是糧食酒所以喝起來沒有什麼度數和涼水一樣。
7樓:
他的酒基本上都是滲水的,所以他們喝起來才會這麼多。
8樓:淘淘淘奇
其實古人喝的是發酵酒,酒度不高,應該在10度以內。
9樓:c2百賬號
古代酒精度數應該比較低,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喝,需求量過大。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酒精度數應該比較低,所以才會一喝好幾壇。
XO酒的度數是多少,軒尼詩XO是多少度
xo是白蘭地的等級,酒精度一般為40 vol 大部分白蘭地,不光是xo級別的白蘭地 白蘭地,最初來自荷蘭文brandewijn,意為 燒製過的酒 狹義上講,是指葡萄發酵後經蒸餾而得到的高度酒精,再經橡木桶貯存而成的酒。白蘭地是一種蒸餾酒,以水果為原料,經過發酵 蒸餾 貯藏後釀造而成。以葡萄為原料的蒸...
龍舌蘭酒多少度,一般洋酒的度數是多少
龍舌蘭酒跟大多洋酒差不多,一般是40度,有極少數的是38度。龍舌蘭汁經過發酵過程後,製造出來的是酒精度約在5 到7 之間 類似啤酒般的發酵酒。傳統酒廠會以銅製的壺式蒸餾器進行兩次蒸餾,現代酒廠則使用不鏽鋼制的連續蒸餾器,初次的蒸餾耗時一個半到兩個小時,製造出來的酒其酒精度約在20 上下。第二次的蒸餾...
20斤酒泡20斤楊梅後酒的度數是多少
度數不好說,楊梅酒一斤酒半斤糖。表面算下來度數波動不會很大,酒精本身就會揮發。楊梅酒喝完之後楊梅撈出來瀝乾暴晒幹之後在放糖水裡泡一下再晒到半乾,味道很好 楊梅酒對肚子疼有一定療效,別喝太多喝醉了 看你用多少度的酒,酒精度一般沒什麼變化的,之所以感覺好像度數低了是因為楊梅有糖分,有的還放冰糖口感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