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封疆大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
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
擴充套件資料
《般若經》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波羅蜜多”, 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盤彼岸"。 所謂"彼岸"是對於"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 它指三界內的眾生由於妄念邪心而造業, 因而不得不輪迴於生生死死當中, 永住於煩惱苦海中。 只有修行才能擺脫輪迴, 永超生死地。
2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餘卷中的一節,原文為梵文,當世有兩個版本譯文流傳最廣,全文如下:
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摩訶般(bo 一聲)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 鳩摩羅什譯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
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薩依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離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咒。即說咒曰:“竭帝竭帝 波羅竭帝 波羅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拓展資料:
這部**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同時《心經》與禪宗的經典有異曲同工之處,而《金剛經》則被禪宗奉為至高無上的經典。
3樓:薩納須卓君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叫做
[四諦]。
[諦]是真實不顛倒之義。
人生是苦,真實不虛,就稱為[苦諦]。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種種惡因,例如無明,愛見等煩惱叫做[集諦]。
一切苦惱永遠的消滅叫[滅諦]。
一切能滅除苦惱的聖道(道即道路與方法)叫做[道諦]。
小乘佛教認為人生八苦交煎,苦惱無邊,所以首先是[知苦],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要消掉苦的因,所以要[斷集]。希望苦惱永滅,這就是[滅諦]。
為此修習三無漏學,六波羅蜜,八正道等等聖道,即[修道]。
大乘菩薩了知根本無無明,也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苦,都是事相的顯現,都若夢中物事,醒來之後就消失。當體全空,本來無苦無集,無道可修。故曰: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智]指[四智]。
菩薩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前五識轉「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成為「妙觀察智」,如鏡照物,觀察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受影響,沒有分別,沒有痕跡。第七是執我,變為「平等性智」。
執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樣,一切都同體,就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變為「大圓鏡智」,這也是個比喻,鏡子無所不照,一個又大又圓的鏡子。
我們的鏡子是平面的,只照一方,如果鏡子是大的圓球,就無所不照。這個智慧無所不照,稱為大圓鏡智,成佛的智慧,所以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
這為什麼說「無智」?就是說,轉識成智還是在你沒有成佛之前的事。真正到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是什麼呢?
就是這句話: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不是還要你轉,你本來就具一切如來智慧。
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轉而得的。所以「無智」。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4樓:幸運的
bō般ruò若bō波luó羅mì蜜duō多xīn心jīng 經
guān觀zì自zài在pú菩sà薩 。xíng行shēn深bō般ruò若bō波luó羅mì蜜duō多shí時 。zhào照jiàn見wǔ五yùn蘊jiē皆kōng空 。
dù度yī一qiè切kǔ苦è厄 。shě舍lì利zǐ子 。sè色bù不yì異kōng空 。
kōng空bù不yì異sè色 。sè色jì即shì是kōng空 。kōng空jì即shì是sè色 。
shòu受xiǎng想xíng行shí識 。yì亦fù復rú如shì是 。shě舍lì利zǐ子 。
shì是zhù諸fǎ法kōng空xiàng相 。bù不shēng生bù不miè滅 。bù不gòu垢bù不jìng淨 。
bù不zēng增bù不jiǎn減 。shì是gù故kōng空zhōng中wú無sè色 。wú無shòu受xiǎng想xíng行shí識 。
wú無yǎn眼ěr耳bí鼻shé舌shēn身yì意 。wú無sè色shēng聲xiāng香wèi味chù觸fǎ法 。wú無yǎn眼jiè界 。
nǎi乃zhì至wú無yì意shí識jiè界 。wú無wú無míng明 。yì亦wú無wú無míng明jìn盡 。
nǎi乃zhì至wú無lǎo老sǐ死 。yì亦wú無lǎo老sǐ死jìn盡 。wú無kǔ苦jí集miè滅dào道 。
wú無zhì智yì亦wú無dé得 。yǐ以wú無suǒ所dé得gù故 。pú菩tí提sà薩duō埵 。
yī依bō般ruò若bō波luó羅mì蜜duō多gù故 。xīn心wú無guà罣ài礙 。wú無guà罣ài礙gù故 。
wú無yǒu有kǒng恐bù怖 。yuǎn遠lí離diān顛dǎo倒mèng夢xiǎng想 。jiū究jìng竟niè涅pán槃 。
sān三shì世zhū諸fó佛 。yī依bō般ruò若bō波luó羅mì蜜duō多gù故 。dé得ā阿nòu耨duō多luó羅sān三miǎo藐sān**ú菩tí提 。
gù故zhī知bō般ruò若bō波luó羅mì蜜duō多 。shì是dà大shén神zhòu咒 。shì是dà大míng明zhòu咒 。
shì是wú無shàng上zhòu咒 。shì是wú無děng等děng等zhòu咒 。néng能chú除yí一qiè切kǔ苦 。
zhēn真shí實bù不xū虛 。gù故shuō說bō般ruò若bō波luó羅mì蜜duō多zhòu咒 。jì即shuō說zhòu咒yuē曰 。
jiē揭dì諦jiē揭dì諦 。bō波luó羅jiē揭dì諦 。bō波luó羅sēng僧jiē揭dì諦 。
pú菩tí提sà薩pó婆hē訶 。
mó摩hē訶bō般ruò若bō波luó羅mì蜜duō多 (三稱)
5樓:匿名使用者
觀自在菩薩。行山般若波羅蜜多時。
6樓:來自桃花谷情致兩饒的雞蛋花
請問:“多心經”書寫格式對不對
7樓:匿名使用者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8樓:淳于冰嵐禚家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叫做
[四諦]
。[諦]
是真實不顛倒之義。
人生是苦,真實不虛,就稱為
[苦諦]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種種惡因,例如無明,愛見等煩惱叫做
[集諦]
。一切苦惱永遠的消滅叫
[滅諦]
。一切能滅除苦惱的聖道(道即道路與方法)叫做
[道諦]
。小乘佛教認為人生八苦交煎,苦惱無邊,所以首先是[知苦],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要消掉苦的因,所以要[斷集]。
希望苦惱永滅,這就是[滅諦]。為此修習三無漏學,六波羅蜜,八正道等等聖道,即[修道]。
大乘菩薩了知根本無無明,也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苦,都是事相的顯現,都若夢中物事,醒來之後就消失。當體全空,本來無苦無集,無道可修。故曰:「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智]指
[四智]
。菩薩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前五識轉「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成為「妙觀察智」,如鏡照物,觀察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受影響,沒有分別,沒有痕跡。
第七是執我,變為「平等性智」。執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樣,一切都同體,就轉為平等性智。
第八識變為「大圓鏡智」,這也是個比喻,鏡子無所不照,一個又大又圓的鏡子。我們的鏡子是平面的,只照一方,如果鏡子是大的圓球,就無所不照。這個智慧無所不照,稱為大圓鏡智,成佛的智慧,所以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
這為什麼說「無智」?就是說,轉識成智還是在你沒有成佛之前的事。真正到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是什麼呢?
就是這句話: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不是還要你轉,你本來就具一切如來智慧。
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轉而得的。所以「無智」。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手鐲多少錢,手鐲上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什麼意思
所在之處,應該要恭敬供奉的,戴在手上,去廁所,以及幹別的不適宜的事情,覺得很褻瀆,個人建議千萬不要佩戴!多去寺廟上上香,應該比把 戴身上好得多!佛門當中一分恭敬一分利益,阿彌陀佛!手鐲上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什麼意思 經咒真言皆為佛菩薩之加持。心經也是如此,刻在手鐲上,有趨吉避凶的功用,諸鬼不侵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咒和般若波羅蜜多心咒有什麼區別
般若波羅蜜多咒 和 般若波羅蜜多心咒 都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中的一段咒語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其實是沒有區別的,這是對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的不同叫法而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其實就是平常所說的 心經 般若波羅蜜 可以當做一部分理解,然後就在這部分後面加 咒 心經 等字眼。其實...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歌曲女的唱的不是齊豫
您好,心經 王菲也唱過,唱得很空靈 很好聽 我在 上聽過一首般若般羅蜜多心經梵唱女聲版的,不是齊豫唱的,求此歌 20 阿亞 哇盧 迪帝朔啦,菩提散託阿,甘比然 波適亞,波羅蜜多,扎力唵 扎拉瑪努,奕亞哇盧 迪帝世瑪,般扎 斯干達 阿薩思巴扎,朔啦巴哇 舜尼唵 巴剎力世瑪,奕哈剎力布扎 汝邦舜尼唵,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