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魯迅的作品談談對魯迅思想的理解,不多於

2021-07-13 16:29:04 字數 2652 閱讀 2509

1樓:匿名使用者

《吶喊》中,魯迅提到自己父親生病,中醫誤人,機打的刺激魯迅。而有去仙台學習西醫的想法。因為魯迅在2023年9月到2023年3月曾去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求學,在這期間,他經歷了許多事情:

他最初在東京求學,因看不慣清國留學生的作為,於是轉到仙台,在仙台期間,他因是中國人而遭到匿名信的侮辱,後來在看電影時,影片中是日本戰勝而過的情形,卻有中國人給**人當偵探,被砍頭時,圍看的中國人卻叫好,“從那一會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作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廣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 ”

這也可以看到魯迅先生的內在思想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的選擇性吸收。也就是精神至上,一個人有著健康的體魄,但是他的思想上卻是病態的,麻木的,那麼這樣的人不是一個健康的人。從文,用文字喚起醒人們麻木的心,來醫治病態的人性參照

2樓:姬旺

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結合回憶魯迅先生和朝花夕拾這兩篇課文談談你對魯迅先生的理解不少於二百字?

3樓:

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那麼在朝花夕拾中,他有我們學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好

結合魯迅的作品談談你是怎麼看待魯迅的

4樓:可靠的爽爽

魯迅的作品大多晦澀難懂,以犀利尖銳的筆鋒批判封建社會,包括反帝反封建和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兩個中心思想,但那個時代已漸漸離大家遠去了,使很多學生難以去體會魯迅文章中所表達與傳遞給我們當代人的思想與精神,刪掉了他的文章取而代之一些更貼近我們這個時代與生活的文章(例如初中蘇教版教材將《風箏》換為以詼諧的筆墨來描寫數學老師的文章《王幾何》),使我們產生共鳴,也便於理解.

而我個人認為,魯迅畢竟是引領一代文壇的大家,學生課本中少了其文章的增色,就難以領略得到曾經給那個“如同鐵屋子一樣(關於鐵屋子的說法詳見《吶喊》)自序)混沌的社會帶來一絲絲光明的發人深省之作,也讓我們漸漸忘卻了那個“封建禮教吃人”“中國人漠然當看客”的時代.

(當然,魯迅的文章也許很多中學生以當前的水平並不能很好地卻體會其中深奧的表達,但是決不能將中國過去的腐朽的社會歷史以及國民的劣根性在腦海裡統統抹去,應銘記於心,不妨多去學習查閱資料,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擴充總歸能讀懂其中傳遞給我們的思想與精神上的力量.)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覺得魯迅其人就如同他的頭髮,純粹而倔強。魯迅的作品常常能夠讀出諷刺的意味,用文字抒發情感,表達憤慨,同時又說的都是大實話,這是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而且是做不到的。

6樓:蹦迪

敢說人們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結合《狂人日記》談談你對魯迅作品的看法。。。八百到一千字

結合魯迅作品的特點,談談《復仇》的思想和社會意義

7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的《復仇(其二)》作於2023年的年底,因為五四的退潮和兄弟的反目,他那時的心境頗為落寞,這樣落寞的心境與《聖經》中耶穌受難的故事共鳴,就形成了這篇短文悲憤陰冷的色調。這篇短文對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描寫,採用了一種二元對立的結構:兵丁們的釘殺、路人的辱罵、祭司長和文士的戲弄和被同釘的兩個強盜的譏誚,構成了四周無盡的敵意,而耶穌則是在這無盡的敵意中,也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著被釘殺的悲哀和就要被釘殺的歡喜。

耶穌自以為是神之子,要拯救以色列,然而卻受到以色列人的釘殺,這是他感到悲哀的原因;因為要拯救以色列而被以色列人釘殺,他於是對他們的現在懷著仇恨,然而能以自己的被釘殺來反證他們的血腥,卻也體味到一種反抗的歡喜。所以他拒絕“喝那用沒藥調和的酒”,他要以自己絕對的反抗企圖喚醒他們,從而體認到自己對他們的將來所懷著的悲憫,然而釘殺在繼續,敵意與蔑視也不斷地增加,他終於在碎骨的大痛楚中,在遍地的黑暗中,喊出“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的絕望,在這樣的痛苦的喊聲中,他由神之子而變成了人之子,肉體毀滅所帶來的痛楚超過了精神的痛楚。這也許就是那些釘殺者、辱罵者以及那些戲弄與譏誚者所希望的,但他們還是把他釘殺了。

這樣的釘殺在魯迅看來是尤其地血汙與血腥,然而不但從精神上而且從肉體上徹底地毀滅,卻也正是他以及其他作為中國先知先覺的啟蒙者所不得不面對的處境。在這樣的處境下,自以為擔負著喚醒民眾的責任,卻根本無法擺脫與要麼殘酷地充當殺人者,要麼麻木地充當看客的民眾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或許構成了魯迅以殉難的耶穌自況的前提,而所謂復仇者,則體現在受釘殺時對當權者的殘酷與民眾的麻木的玩味上,這種“較永久地悲憫他們的前途,然而仇恨他們的現在”的精神上的優越感,雖然在最後的肉體毀滅的痛楚中敗落,但魯迅在書寫時所宣洩的憤怒情緒,卻是復仇的另一種形式的實現。

看魯迅的文章總有一種刺痛的感覺,就像一把刀,刺進身體,死不了,但很痛。他的文風不必多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喜歡也罷,討厭也罷,但不得不承認,他很決絕,很凌厲。

看《復仇》時,就在想,也許只有魯迅才能寫出如此決絕的復仇方式吧!兩男女,裸著全身,捏著厲刃,對立於廣漠的曠野上,一群無聊之人紛湧而至,希望能滿足他們無聊之慾。而這兩人就這樣的站著,毫無動作,這使無聊之人更加無聊。

這就是復仇。起初看不明白,到底是在復什麼仇?向誰復仇,隨著時間的增長,漸漸的明白了些。

魯迅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向冷漠無聊的看客在復仇。將自己做誘的復仇方式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吧,而魯迅是怎麼做到的呢?社會確實很黑暗,人情確實很淡漠,然而又有多少人想去改變?

魯迅小說的思想意義,魯迅小說的思想意義

魯迅對copy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bai惡痛絕的態度。孔乙 du己 中的丁舉人 阿q正傳 中zhi的趙太爺 祝dao福 中的魯四老爺 長明燈 中的郭老娃 離婚 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

魯迅的作品有哪些,魯迅的作品有哪些

魯迅 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 思想家 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2005年版 魯迅全集 目錄 第一卷 墳 熱風 吶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又名 舊事重提 故事新編第三卷...

魯迅的寫作風格,魯迅的作品風格?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頂尖級大文豪。作為中國新文學創作的開拓者和先驅者,魯迅在 散文 詩歌 散文詩這些領域中都作出了傑出建樹。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奠基石和紀念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雜文創作,不僅跟他的 同樣是並峙的高峰,而且這種由他所開創的文學體裁,既是深刻理性思維的結晶,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