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以夭媳婦兒
《觀舞記》是著名詩人冰心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的一篇散文。《觀舞記》寫的是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來北京的表演實況,濃妝豔抹地描繪了舞臺上姐妹的服飾、身段、神態和舞姿。
原文觀舞記
冰心--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
我應當怎樣地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然而我什麼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
如同一個嬰兒,看到了朝陽下一朵耀眼的紅蓮,深林中一隻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驚喜,但是除了咿啞之外,他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但是,朋友,難道我就能忍住滿心的歡喜和激動,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呀”?
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學者,來闡述印度舞蹈的歷史和派別,來說明他們所表演的婆羅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內行地讚美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是怎樣地“本色當行”。
我只是一個欣賞者,但是我願意努力說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飛動的“美”!
朋友,在一個難忘的夜晚——
簾幕慢慢地拉開,臺中間小桌上供奉著一尊溼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舞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卡拉瑪·拉克希曼出來了。真是光豔的一閃!她向觀眾深深地低頭合掌,抬起頭來,她亮出了她的秀麗的面龐和那能說出萬千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著。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卡拉瑪開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裡的離合悲歡。
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迴婉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帖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像溼婆天一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
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過(小妹妹拉達,有時單獨舞蹈,有時和姐姐配合,她是一隻雛鳳!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將來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
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我實在描寫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兩句詩“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來包括了。
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這眾多樹枝在大地裡面息息相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他的食糧的供養,而這大地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印度的廣大人民群眾。
卡拉瑪和拉達還只是這棵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雖然卡拉瑪以她的22歲的年華,已過了17年的舞臺生活;12歲的拉達也已經有了4年的演出經驗,但是我們知道印度的偉大的大地母親,還會不斷地給他們以滋潤培養的。
最使人惆悵的是她們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著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驚鴻”般地飛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們的南印度故鄉那樣的豐滿芬芳的花朵,我們只能學她們的偉大詩人泰戈爾的充滿詩意的說法: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的讚歎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她們掛在胸前,帶回到印度人民那裡去,感謝他們的友誼和熱情,感謝他們把拉克希曼姐妹送來的盛意!
寫作背景
《觀舞記》是冰心寫於五十年代後期的一篇散文,當時中印關係正處於蜜月時期。在國際上有著許多的共同的立場和觀點,特別是2023年萬隆會議的召開,更進一步促進了中印關係的發展。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場異國風情表演——印度舞蹈為題材,寫下了這篇散文。
也正因為這一大的背景,這篇散文同時也有著應景之作之嫌。文中所產生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
賞析: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裡的離合悲歡。” 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及動作進行了細緻的描寫。
卡拉瑪的外貌和衣飾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美好的。但是,卡拉瑪也沒有忽略舞蹈的靈魂——動作。她優美的動作與鈴聲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說“舞蹈出詩句裡的離合悲歡”。
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
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 這一段是一個排比句,用“花開瓣顫的蓮花”,“疾走驚躍的小鹿”,“高視闊步的孔雀”等比喻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特點,以及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藝。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她們的由衷的讚美。
“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說明節奏變化極快,節奏豐富
“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表現了舞蹈輕捷靈活的特點
“孔雀的高視闊步”表現了高貴的氣質
而這一切都被這卡拉瑪姐妹溶合在一起,而作者也使用一系列排比句,結合比喻手法,將這豐富多彩的舞蹈展現了出來.
作者寫舞蹈家如何隨著樂聲翩翩起舞時,先概述她怎樣運用四肢五官、服飾腳鈴,以及她那時緩時疾的舞步,來表達繁複的人間亙古難以訴說的離合悲歡之情;然後再作細部的工整描繪,忽而顰蹙,忽而粲然,忽而垂睫,忽而嗔視,忽而溫順,忽而威武.而對作者為之心折的蛇舞,更是作了細緻入微的描摹,從頸的輕搖,到肩的微顫,再寫到平展的雙臂如何作柔韌的蠕動,我們從這裡不僅是看到了無可疵議的風姿,更感受到那扣人心絃的旋律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的彩色,渲點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假設句表達她的讚美之情
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迴宛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
作者用六個“忽而”細緻地描繪舞蹈者的神態變化,作者在這一小節開頭說“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那她又為什麼能如此細緻地描繪舞蹈者的神態變化?那是因為表演者的表演太逼真動人,以至於使觀眾被完全吸引了,以至於跨越了國家與文化的界限.
2樓:匿名使用者
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裡的離合悲歡。” 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及動作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卡拉瑪的外貌和衣飾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美好的。
但是,卡拉瑪也沒有忽略舞蹈的靈魂——動作。她優美的動作與鈴聲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說“舞蹈出詩句裡的離合悲歡”。
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
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 這一段是一個排比句,用“花開瓣顫的蓮花”,“疾走驚躍的小鹿”,“高視闊步的孔雀”等比喻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特點,以及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藝。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她們的由衷的讚美。
觀書有感的名句賞析,觀書有感賞析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全詩重點以此句為主,句子生動形象,應是名句。觀書有感賞析 觀書有感的名句 觀書有感 朱熹 南宋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名句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
怎樣賞析句子如何賞析句子
一 句子賞析的切入點 句子賞析的方法 1 它的修辭手法 2 對整個文章或者是情節的作用 3 體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什麼樣的精神4 它揭示的道理或給人的啟示 5 它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6 句式特點 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分析 現代文閱讀中句子賞析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 形式加內容 形式就是修辭手法之類的...
怎樣賞析句子,如何賞析句子
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主要使用的修辭手法有以下 比喻 擬人 誇張 排比 對偶 又名對仗 排偶 反覆 借代 比擬 又名比體 象徵 寄寓 寄託 互文 設問 引用 呼告 反問 頂真 又名聯珠 頂針 等。其中比喻可以分為 明喻 暗喻 借喻 博喻 又名復喻 倒喻 又名逆喻 反喻 互喻 又名回喻 較喻 可分為強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