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學,佛法的三學是什麼

2021-07-29 05:32:50 字數 5482 閱讀 4980

1樓:阿文看風景

朝陽三學寺建於遼代,是培養大德法師的學府,位於遼寧省朝陽市二其營子附近。

2樓:匿名使用者

戒,定,慧。因戒成定,因定成慧,定慧俱足,即是如來,能顯十方神力,自在解脫。

3樓:冥想音主站

佛教中的三學 ,指戒定慧三學,又稱三無漏學,專門對治眾生貪嗔痴習氣的。

《楞嚴經》雲: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4樓: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5樓:匿名使用者

瞭解佛法,依法修行,體悟證明。

6樓:匿名使用者

戒,定,慧(佛教中的三無漏學)

但不是單純的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正確的解釋是,戒能幫助你成就定、定能幫助你成就慧!

戒就是佛制定的戒律!(五戒、十善、菩薩戒、和出家人的一切戒律等)定就是修奢摩他和毗婆舍那 !(四禪八定、三昧、止觀、數息等)慧就是修般若,裡面也有毗婆舍那!

(金剛經。摩訶般若般羅密經等)

7樓:匿名使用者

把佛教供的東西都砸了吧

8樓:敖凱

戒定慧,因戒入定,因定開慧。

佛法的三學是什麼?

9樓:智慧小白菜

佛法的三學是bai:戒、du定、慧

1、修戒:防止zhi行為、語言

、思想三dao方面的過失。

2、修定:擯除版雜念,專心致志,觀權悟四諦。

3、修慧:擯除一切慾望和煩惱,專思四諦、十二因緣,以窺見法,獲得智慧解脫。

戒定慧三學是次第的關係,即循序漸進的關係。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學在佛教中指的bai是學佛者du必須修持的三種基zhi本學業,即dao戒、定、慧。

戒:內又稱稱增上戒學,指容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由於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

定:又稱增上心學,指禪定。即擯除雜念,專心致志,觀悟四諦。小乘有四禪,大乘有九種在禪、百八三昧等。

慧:又稱增上慧學,亦即佛教教義。慧就是有厭、無慾、見真。擯除一切慾望和煩惱,專思四諦、十二因緣,以窺見法,獲得智慧解脫。

11樓:莫憶千

佛法來的三學即修戒、修

源定、修慧。

另外bai

三無漏學還包括增上戒學du、增上意學或增上心zhi學、增上慧學。

1、修戒dao——完善道德品行;

2、修定——致力於內心平靜;

3、修慧——培育智慧。

有些經典也將戒定慧三學分為八個部分,稱為「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其中,正見和正思惟屬於慧學,正語、正業和正命屬於戒學,正精進、正念與正定屬於定學。

也就是說:修習八支聖道即是在培育戒定慧。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認為世俗和其他宗教的學說,都不能讓修學的人解脫三界生死輪迴的煩惱,都是有所缺憾、苦樂夾雜的,現前雖然看似有益處,其本質都是無常變異的,隨著因緣變遷,就會轉變成煩惱顯現苦相,所以稱呼這些學問為「有漏」之學。

「無漏」意指沒有三界生死結縳的缺憾,現世就可以為人們帶來益處、止息煩惱。

三無漏學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起修」,分別對治人的「貪、瞋、痴」三毒。

12樓:之何勿思

「三bai無漏學」:戒定慧:(du因戒生zhi定,因定發慧)。

戒是為了dao攝心,不去攀緣外專境的「五屬欲之樂」,以免影響修行。

定是為了「制心一處」,以便有可能實證真心。

慧是實證真心(開悟明心)之後,同時發起「般若中觀智」。從此進入大乘門,能永不轉退於佛法,層層增上直至成佛。

13樓:百du子劍

三學,亦稱三無漏學,是佛教術語,分別指增上

戒學、增上意學或增上心學、增回上慧學。

答戒、定、慧,即三無漏學,是達到解脫三界生死結縳煩惱、得到漏盡通的修行之道。三無漏學是八正道的總結:八正道中的正語、正業、正命為戒學,正精進、正念、正定為定學,正見、正思維為慧學。

14樓:墨陌沫默漠末

佛法的三學是戒、定、慧。

「戒」:亦稱增上(卓越)戒學,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由於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

「定」稱增上心學,指禪定。即擯除雜念,專心致志,觀悟四諦。小乘有四禪,大乘有九種在禪、百八三昧等。

「慧」又稱增上慧學,亦即佛教教義。慧就是有厭、無慾、見真。擯除一切慾望和煩惱,專思四諦、十二因緣,以窺見法,獲得智慧解脫。

佛教經論《大智度論》說:「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瑜伽師地論》謂初發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薩之行列。

《發菩提心經論》說:「依思惟諸佛、觀身過患,慈憋眾生、求最勝果四緣修觀而發菩提心。」

釋迦牟尼佛於《華嚴經》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

15樓:丶痛飲大姨媽

佛教三學是戒、定、慧,學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學業。

1、修戒——完善道德品行。稱增上戒學,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由於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對出家的僧侶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區別。

2、修定——致力於內心平靜。稱增上心學,指禪定。即擯除雜念,專心致志,觀悟四諦。小乘有四禪,大乘有九種在禪、百八三昧等。

3、修慧——培育智慧。稱增上慧學,亦即佛教教義。慧就是有厭、無慾、見真。擯除一切慾望和煩惱,專思四諦、十二因緣,以窺見法,獲得智慧解脫。

擴充套件資料

小乘五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八戒為:在五戒外另加臥高廣大床、花鬘瓔珞、歌舞戲樂。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

大乘三聚淨戒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

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說過罪、自贊毀他、慳、瞋、謗三寶。

四十八輕戒為:不敬師長、不舉教懺、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項具體戒條。

16樓:因緣法

佛教的三敬,即敬佛、敬法、敬僧。

拜佛時,一般三拜,就是禮敬佛、法、僧三寶。

佛陀是六道眾生的導師,教導六道眾生離苦得樂,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言,是離苦得樂的具體方法,僧是佛法在世間的傳導者,是佛法的修行實踐者。佛法僧是世間的明燈,值得我們恭敬讚歎。

17樓:t深深海底行

「三無漏學」: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戒是為了攝心,不去攀緣外境的「五欲之樂」,以免影響修行。

定是為了「制心一處」,以便有可能實證真心。

慧是實證真心(開悟明心)之後,同時發起「般若中觀智」。從此進入大乘門,能永不轉退於佛法,層層增上直至成佛。

18樓:匿名使用者

「三學」是指佛教修持的戒學、定學和慧學,「三學」包括了佛教思想的全部內容。 戒學,即戒律之學,泛指佛教為出家僧尼和居家信徒所制定的一切戒律儀規。按內容可以分為止持戒和作持戒兩種。

止持戒是指「止非防惡」一類的戒律,包括五戒、八戒、足戒等。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八戒全稱為「八關齋戒」、「八齋戒」是為在家信徒制定的戒條,內容是在前五戒基礎上,增加不坐高廣華麗大床、不裝飾打扮觀聽歌舞、不非時食(過午不食),最後一戒稱為齋,是在修齋時臨時奉行的。具足戒是為比丘和比丘尼制定的或律,出家人依戒法規定受持此戒,即可取得正式的出家資格。此戒條目說法不一,一般規定比丘戒250條,比丘尼戒348條。

定學,即禪定之學,指通過集中精神、觀察特定物件而得到悟解或功德的一種修行方法。是一種在靜心的狀態上深入思考的宗教修行方法。

慧學,即是智慧之學。「慧」又譯為「智」,是梵文的意譯,指於理決斷,即是通過修行所達到的明辯真理、覺悟解脫的認識能力。由於佛教思想體系複雜,故對智慧的解釋不盡相同,多種多樣,有一智、二智、三智、四智、五智、八智、十智、十一智、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慧等多種名數,而每一名數中往往又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阿彌陀佛,善願合十!

19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的三學是戒、定、慧。出自《楞嚴經》卷六:「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20樓:匿名使用者

長時期熏習錯誤的佛法知見,認為學佛就是要念佛誦經持咒、吃素放生、受戒供養三寶等,其實這些跟真實的佛法修證內容毫無關係,特別咒語來自婆羅門教,唸誦會傷害靈性大德,嚴重損及個人福報和運勢。

咒語的過度誇大嚴重違背了佛陀教導的因果定律。如果人人都去殺生害命,放火搶劫...事後只要念幾句咒語,就可以得無量福德,除一切業障,因果報應還能成立嗎?

如果這個邏輯可以成立的話,那麼法界還存在公平正義嗎?

假佛經會極其誇大唸佛、持咒、抄經的功德, 淨土宗更提出唸佛一句,罪滅河沙 ;禮佛一拜,福增無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去殺人放火,念念阿彌陀佛就能滅罪嗎?就不用再被關嗎?

世界上還會存在公平正義嗎?(我也是在 靈芝師姐 **中找到佛教的一些真相)

21樓:匿名使用者

三學又稱 三無漏學,出自《楞嚴經》:「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佛教認為,世間的其他宗教與學問,都是有所缺憾,苦樂夾雜的,雖然看似有益處,但是隨著因緣變遷,就會轉變成煩惱,所以稱呼這些學問為「有漏」之學。

「無漏」,意指沒有缺憾,可以為人們帶來益處、止息煩惱。而三無漏學,即是達到解脫煩惱,得到漏盡通的三種修行方式。 三無漏學是八正道的總結,其中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起修,分別對治人的貪、瞋、痴三毒,最終可以解脫煩惱、究竟涅槃。

三者彼此加強,缺一不可,而且相輔相成。只要精進修行三無漏學,必定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之道。 三學是對付三毒之法。

防非止惡即為戒,戒能伏貪愛心;息慮靜緣即為定,定能伏嗔恚心;破惡證真叫做慧,慧能伏邪痴心。

22樓:匿名使用者

戒。定。慧。

識相為禪,以此成戒,

離相為法,以此修定,

無相為佛,以此得慧。

23樓:匿名使用者

壹.何謂「三學增上」  三學是指戒、定、慧,是

24樓:佛經_僧伽吒經

戒學。定學。慧學。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佛教算什麼學科,佛法的三學是什麼

中國傳統bai文化有儒學,佛學du,道學,儒釋道三學zhi,還中醫dao中藥學。儒釋道三學版是國學經典權 由古聖先賢傳承下來 佛教算 佛學 學科,單 佛學 就包括了科學,哲學,文學,史學,心理學,梵文學 語言學 等多種學科。因此 佛學 是國學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心裡學,哲學。這只是只現在的佛教。佛法...

初三學渣怎麼逆襲,初三學渣如何逆襲

只要你想逆襲,你就會逆襲。並且在初三逆襲是不需要很長時間的,需要的是你的注意力和專心。把所有的教科書都找出來,從初一開始看,記得是教材不是參考書,這非常重要,只有教材才是最可靠的。不求快,只求能看懂 理解,過一遍後你就不同了,然後再過一遍。做一部分經典的試題,再過一遍。不要覺得有多難,因為教材上的知...

科三學車前需要準備什麼?

駕考科目三也就是所說的路考,路考考驗學員的手腳協調操控能力,因為全程要不段變換檔位和踩離合 剎車 油門踏板,但是現在駕校一般科三不讓練習那麼長時間,所以不會像老司機一樣熟練駕駛。我自己的經驗就是每次練完車以後都要在心中重放一下考試路段的考點,什麼點位做什麼動作一定要牢記,這樣也有利於克服緊張,順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