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天之子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並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賞析】: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裡,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髮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悠閒自得的畫面,這幾句儘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髮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 ”,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裡並不僅僅是限於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下闋四句,採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裡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佔鋪助勞動,所以在家裡編織雞籠。
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
��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裡的“臥”字正是如此。
【評析】:
��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有風趣的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全詞只有短短几句,卻把一家農戶的環境氣氛和全家老少勤儉淳樸的勞動生活面貌都鮮明地勾勒出來,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生動的農家生活畫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佈置畫面,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簷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佈局緊湊。
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簷、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裡,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
給人一種詩情畫意 ,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參考資料
2樓:張鑫
小溪兩旁有許多碧綠的青草;南瓜藤隨著竹竿爬上屋頂;屋旁的大樹彎曲著身子,好像正在歡迎我;小溪裡的荷葉伴著蓮蓬隨風舞動。 屋子裡,兩位滿頭白髮的老翁、老婦,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說笑呢!在溪的東面,老人的大兒子正在賣力地為自家豆田鋤草,不時用毛巾擦頭上的汗;二兒子正坐在樹下,編織著雞籠,看他認真的態度,他家的雞一定是很久沒籠子看護了;可愛的小兒子正趴臥在溪邊,剝著蓮蓬呢。
我猜想,他肯定想把蓮蓬的果實,送給辛苦了一天的大哥,讓大哥嚐嚐這甜甜的味道,忘記一天的辛勞.
想象<清平樂 村居>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先說一說,在些下來.
3樓:菠菠菠菠蘿哇
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有風趣的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在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髮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閒自得的畫面。
下闋四句,採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裡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佔鋪助勞動,所以在家裡編織雞籠。
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
原文: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出處:宋代辛棄疾
翻譯: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裡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 、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家人溫馨和睦生活的情景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潺潺流淌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一對白髮老夫妻親熱地坐在一起用吳地方言聊天,還帶著幾分醉意。或屋簷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編織雞籠;還有那調皮可愛的小兒子,正趴在草地上剝蓮蓬。或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
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午後,我懷著悠閒的心情散步,無意間看見一座 又小又低的茅屋。小溪兩旁有許多碧綠的青草;南瓜藤隨著竹竿爬上屋頂;屋旁的大樹彎曲著身子,好像正在歡迎我;小溪裡的荷葉伴著蓮蓬隨風舞動。
屋子裡,兩位滿頭白髮的老翁、老婦,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說笑呢!在溪的東面,老人的大兒子正在賣力地為自家豆田鋤草,不時用毛巾擦頭上的汗;二兒子正坐在樹下,編織著雞籠,看他認真的態度,他家的雞一定是很久沒籠子看護了;可愛的小兒子正趴臥在溪邊,剝著蓮蓬呢。我猜想,他肯定想把蓮蓬的果實,送給辛苦了一天的大哥,讓大哥嚐嚐這甜甜的味道,忘記一天的辛勞。
5樓:樂正元斐賴冬
小溪兩旁有許多碧綠的青草;南瓜藤隨著竹竿爬上屋頂;屋旁的大樹彎曲著身子,好像正在歡迎我;小溪裡的荷葉伴著蓮蓬隨風舞動。
屋子裡,兩位滿頭白髮的老翁、老婦,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說笑呢!在溪的東面,老人的大兒子正在賣力地為自家豆田鋤草,不時用毛巾擦頭上的汗;二兒子正坐在樹下,編織著雞籠,看他認真的態度,他家的雞一定是很久沒籠子看護了;可愛的小兒子正趴臥在溪邊,剝著蓮蓬呢。我猜想,他肯定想把蓮蓬的果實,送給辛苦了一天的大哥,讓大哥嚐嚐這甜甜的味道,忘記一天的辛勞.
6樓:匿名使用者
低矮的茅草屋外有一條小河靜靜地流淌,溪邊長滿青草。睡夢中聽到儂儂吳音方言,好像夢到什麼好事。屋簷下坐著白髮老公公和老婆婆。大兒子在溪東頭除草,中兒正在院裡織雞籠,最小的兒
7樓:匿名使用者
吐露了咯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
8樓:完美只為自己
清平樂村居想像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先說一說,再寫下來。68個字
想象清平樂 村居所描繪的情景,先說一說,在寫下來。需要300字,急求!!!100萬火急
9樓: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小村莊。溪的兩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和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一陣風輕輕的吹過,荷葉翩翩起舞。瞧,溪裡倒映著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誰呢?原來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樹呀!
柏樹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條爬上了房頂,結了許多個大南瓜。屋後一片鬱鬱蔥蔥的松樹林。眺眼望去,那兒還種植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裡,滿頭白髮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藉著酒意說著悄悄話。老爺爺笑著對老奶奶說:“你喲,可真是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了喲!
”老奶奶一聽,可樂了,說:“甭說這個,是不是今天又做錯了什麼事,回來巴結我呀?”
這時,太陽已經在當空高照。
大兒子十分勤快,再溪邊的田間地頭種豆。望著剛發芽的苗兒,大兒子甩了一把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個大豐收,到了秋天,我要給爹孃和弟弟們一個驚喜!”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著雞籠呢!他一邊編織一邊想:等到雞籠編織完後,小公雞便可以住進來,這可是它們既安全又舒適的家呢!
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吃,還喃喃自語地念叨著:“人間的佳餚,我給爹孃和哥哥們帶個去!”瞧,他正忙得不亦樂乎呢!
太陽已經偏西,路過此地的詩人辛棄疾看到了這樣一幅景美人樂的畫,揮筆寫下了:“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請大家讀“清平樂 村居”這首詞,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情景,再填空
10樓:匿名使用者
努力營造多彩的課堂——學《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簷”、“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西上饒地區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裡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快,接著從遠到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畫面感極強。僅用“讀詩句”、“明詩意”、“品詩境”、“誦詩句”的詩詞四步教學法進行固定化設計,難以使優美的畫面“活”起來,“動”起來,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以讓學生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也就更難以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我們只有採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創設多彩的教學情境,才會創造出靈動而有生趣的課堂,才可以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讓詩意在課堂飛揚。
樂:課伊始,讓悠揚的古琴聲把學生帶入情境,給學生創設一個恬靜的田園氛圍。伴著樂聲,教師範讀,使學生初感全詞;伴著樂聲,學生品讀時描述心中意象,助學生想象;伴著樂聲,學生誦讀全詞,讓學生心中也湧動著喜愛田園生活的審美情趣。
精神在樂聲中自由徜徉,情感在樂聲中不斷昇華……演:“醉裡吳音相媚好”是本篇詞作的“留白”處。抓住這點,讓學生充分想象:
老頭兒和老伴兒三兩杯酒下肚,微帶著醉意,話開始多了起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請學生根據自己所理解的詞意和課文所提供的畫面來演一演。
教師則可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進行難解詞語的點撥指導,如“無賴”等。通過表演讓學生在動一動中讀懂詞句的意義,讓表演成為學生內在思維活動的外在表現。唱:
學生讀懂全詞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吟唱此詞。讓學生通過自由編曲,古詞今唱的形式唱出對詞的理解,受到情感的薰陶。寫:
寫是本課課後要求之一。在充分誦詩全詞後,讓學生把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是學生對文字的二度創造。在寫的過程中學生走入詞人的內心,體會辛棄疾的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文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以“樂”、“演”、“唱”、“寫”等教學活動來感悟如畫般的詞《清平樂·村居》,有利於使畫面立體起來,激起興趣;有利於文字走進學生的心田,對話;有利於學生走進作者的心裡,產生共鳴;有利於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營造出多彩的課堂!
清平月村居所描繪的景象,清平樂 村居所描繪的情景
清平樂 村居 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有聲有色 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農村的鄉...
清平樂村居的意思,清平樂村居簡短意思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簷低 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髮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暱。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臥著剝蓮蓬玩。茅草屋簷低屋又小,...
古詩《清平樂 村居》,古詩清平樂 村居的意思
辛棄疾 1140 1207 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 今山東濟南 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 江西 湖南 福建 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 美芹十論 與 九議 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