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孔融少年機智解詞

2021-08-01 21:19:15 字數 1977 閱讀 7168

1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抓住了陳韙邏輯的弱點,就地反擊。

言語第二之

三、小時了了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譯)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李膺極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親才能得以通報。

孔融到了李家門口,對僕吏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僕吏通報後,孔融晉見就座。

李膺問道:「你與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

「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所以我與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賓客們沒有不驚詫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陳韙後到,有人把孔融剛才的答話告訴了他,陳韙不屑道:

「小時侯聰明,大了不見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

」陳韙頓時窘迫起來。

陳韙拿一個不確定的推測說事,而這個推測當眾說出明顯很不禮貌。孔融的反擊在於他也拿一個不確定的推測說事,而這個推測如果不按陳韙的邏輯,則無不敬可言,如果按陳韙的邏輯,則陳韙就捱罵了。

這個故事說明,實話是不必當面講的。

魯迅先生說過,如某家生了小孩子請客,來客都說日後必當如何如何的吉祥話,只有說他會死是必然的實話,然而是必定要捱打的。

2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言語第二之

三、小時了了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譯)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李膺極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親才能得以通報。

孔融到了李家門口,對僕吏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僕吏通報後,孔融晉見就座。

李膺問道:「你與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

「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所以我與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賓客們沒有不驚詫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陳韙後到,有人把孔融剛才的答話告訴了他,陳韙不屑道:

「小時侯聰明,大了不見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

」陳韙頓時窘迫起來。

3樓: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譯)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李膺極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親才能得以通報。

孔融到了李家門口,對僕吏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僕吏通報後,孔融晉見就座。

李膺問道:「你與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

「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所以我與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賓客們沒有不驚詫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陳韙後到,有人把孔融剛才的答話告訴了他,陳韙不屑道:

「小時侯聰明,大了不見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

」陳韙頓時窘迫起來。

古代有關於聰穎機智的少年故事

《世說新語》中簡短古文,古文 《世說新語》

1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 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 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言語 第二 解釋 孔融被收押,朝廷內外群臣們都很惶恐。當時孔融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他們兩個如故在外面玩耍,...

世說新語古今異義,世說新語詠雪古今異義

君與家君bai期日中。日中不至 du,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zhi您跟dao父親約好正午 見。正內午時您還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容 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知道自己錯了覺得很慚愧,陳太丘的朋友卻是個無信,無禮的人,但好在他知錯就改。世說新語 詠雪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 兒女 古義 子...

關於《世說新語》的關於《世說新語》的資料

劉孝標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 469 北魏攻下青州,他隨例被迫遷到平城,在那裡出家,後又還俗。齊永明四年 486 還江南,曾經參加過翻譯佛經。該書的注是劉孝標回江南以後之作。他採用裴松之注 三國志 的辦法,來進行補缺和糾謬的工作。孝標徵引繁富,引用的書籍達四百餘種。後人註釋該書的有餘嘉錫 世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