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別玲玉
讀古代天文學著作。魏國人石申著的《天文》,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為一部,稱作《甘石星經》。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
《甘石星經》記錄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況,以及它們的出沒規律。書中還測定了121顆恆星的方位,記錄了800顆恆星的名字。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大約早200年。
自漢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后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統的歷法著作留傳到現在,包括在各歷史朝代中頒行過的和沒有頒行過的歷法共約一百種,絕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曆志》中,這是研究中國曆法的資料寶庫。《三統曆》,西漢劉歆(?-23)作,一般認為是根據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鄧平、落下閎等人創作的《太初曆》稍加修改而成。
《乾象曆》,漢獻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劉洪(約135—210)作。《皇極曆》,隋文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劉焯(544—610)作,未頒行。《大衍曆》,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後經張說(667—730)和陳玄景整理成文,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頒行,使用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
《授時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2023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頒行。《崇禎曆書》,明末徐光啟(1562—1633)主編,李天經(1579—1659)續成,從崇禎二年到七年(公元2023年到2023年)前後共用五年時間完成。
2樓:浮雲52157侗暈
戰國時期的甘德、石中撰寫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後人將他們的著作合在一起稱為《甘石星經》。西漢武帝時,司馬還參與改定的《太初曆》,具有節氣、閏法、朔晦、交食週期等內容,顯示了很高的水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天文學仍有所發展。
祖沖之在劉家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了《大明曆》。這是一部精確度很高的歷法,如它計算的每個交點月(月球在天球上連續兩次向北通過黃道所需時間)日數為27·21 223日,同現代觀測的27·21222日只差十萬分之一日。元代郭守敬制的簡儀等在同型別天文儀器中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3樓:暗受
天文學(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執行規律等。主要通過觀測天體發射到地球的輻射,發現並測量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及其演化規律。
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瞭解應該如何學習。讀過《史記·天官書》的人都知道,司馬遷所記的星官系統和我們在開元佔經中看到的星官系統是有很大不同的,那麼,就表明,只要隨著歷史的發展瞭解古代天文學的視野和方法就可以了。
如果你能瞭解當代天文學的技術和理論,當然再好不過,如果不能瞭解,只要能瞭解古代學者眼中的天文學就足夠了。
「三五」在古代天文學中指的是什麼
4樓:哇哎西西
在古代天文學中,三五指的是三辰五星。
《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譯文:為自然數的,必通三五。
司馬貞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譯文:案:三是三辰,五對五顆星。
晉葛洪《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
譯文:考察七耀的盈虧,步三五的變化。
《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譯文: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5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天文學中,三五指的是三辰五星。
「三辰」(sān chén),指日、月、星:三辰從昏明。語出《左傳·桓公二年》: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預 注:「三辰,日、月、星也。
」 南朝 樑 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五星「,古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星。這五顆星最初分別叫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這也是古代對這五顆星的通常稱法。把這五顆星叫金木水火土,是把地上的五原素配上天上的五顆行星而產生的。
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特色是什麼?
6樓:北京創典文化
除了不斷提高恆星位置測量精度外,天文**們還特別留心記錄奇異天象發生的位置和時間,其實後者才是朝廷帝王更為關心的內容。這個傳統成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一大特色。
我國古代3種主要的宇宙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秦代以後的1000多年中,在它們的基礎上又派生出許多支系,後來渾天說以其解釋天象的優勢,取代了蓋天說而上升為主導觀念。
我國古代天文學的鼎盛時期是在什麼時候?
7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宋代bai和元代為我國天文學發展的鼎盛du
時期。這期間頒zhi行的歷法dao最多,資料最精;同時,內大型儀器容最多,恆星觀測也最勤。宋元時期頒行的歷法達25部。
它們各有特色,其中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等人編制的授時歷效能最優,連續使用了360年,達到我國古代曆法的巔峰。這些曆法的資料已經越來越趨於精準。許多曆法的迴歸年長度和朔望月值已與現**論值相差無幾,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七十二候」在古代天文學中指的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 氣象 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源於黃河流域 完整記載見於公元前2 世紀的 逸周書 時訓解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 開花 結實等 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 始鳴 交配 遷徙等...
中國古代在天文學方面的取了那些突出成就
一天文學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名著簡介 中國古代的天象記錄 中國古代在天體測量方面的成就 渾儀和簡儀 中國古代測天儀器的成就 中國古代的歷法成就 中國古代的宇宙理論 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是我國天文學的萌芽階段。當時的人們開始注意到太陽升落 月亮圓缺的變化,從而產生了時間和方向的概念,從考古發掘著,半坡民...
中國古代提到天文學的典籍是哪一本著作
我國古代天文學有非常高的成就,自然會有浩如煙海的專著。提問中特製某一本著作,是不合理的。就我一名理科生淺薄的見解,至少有以下幾類 二十四史 對天文志,五行志,律曆志等等。當然,名字可能會略有不同,比如大名鼎鼎的 史記 的天文志就叫做 天官書 天文曆法專著,古代曆法精度有限,一般用上十幾二十年就要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