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冰宮山小女妖
1 "場源電荷和實驗電荷的距離表示式表示式是那個,是根據勾股定理嗎?"
答: 是根據勾股定理。就是要用直邊來表示斜邊的長度。其中水平直邊的長度是電偶極子長度的一半(l/2);
2「求正負電荷電場強度時它的er哪去了??」
答:er 是沿某方向的單位向量,用來表示向量的方向。在只計算向量的大小時,就不寫它了。
3「它的電荷量為毛就用電偶極矩表示了」
答:這道題算的就是電偶極矩的電場。用電偶極矩表達時也是等量代換,即ql=p.
4 "它的距離的表示式為毛要乘個二分之三次方"
答:本來是r^3,而r=(***x)^0.5 ,合起來不就是3/2次方嗎?
不要著急,能看懂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是勾股定律,表示式裡面的r是y,印錯了。
場強不寫方向的話沒有er,
最後的表示式是兩個電荷產生的向量的疊加,你算一下就知道了。。
3樓:sunny董露陽
根據電場是向量,單位場強。根據菱形的對角線相互垂直就可得相對應角的sin或cos,那個二分之三,是將sin帶入得到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太深奧了,初中物理還行!
大學物理電磁學一道簡單題目?
5樓:匿名使用者
直線部分無貢獻。
所以,b = 1/2 * μ0 i / (2r)= μ0 i / (4r)
方向向裡。
關於物理電學的一道題
6樓:
1.s s1 s2 全部閉合時 電壓表測 電源電壓。 所以u = 12 v
2. .s s1 s2 全部閉合時, 電路中只有r1 一個電阻
所以 r1 = u / i 1 = 8 ω3.s和s1閉合,s2斷開時
ri r2是串聯 電壓表 測的是r1的電壓 所以u1 / r1 = (u - u1 ) / r2得 r2= 4 ω
這道題 主要是 電路的分析。多多練習就容易判斷了。
7樓:
(1)u=12v;
8v/r1=(12v-8v)/r2
1.5a*(r1+r2)=12v
解得r1=5。33;r2=2。67;
求大神解答這道物理電學題
8樓:匿名使用者
填大於。
如果兩球面上的電荷是均勻分佈的,則它對外產生的電場,相當於所有電荷集中在球心,與在相應位置的點電荷等價。
實際上由於兩帶電球體電荷相互作用,因而電荷會相向定向移動,大部分電荷相互靠近,相當於兩電荷+q與-q的距離小於距離d,因此與兩個相距為d的點電荷相比,相互吸引力更大些。
請教一題大學物理電磁學的問題,如下圖,謝謝!
9樓:綠葉紅花豔陽天
內外導線是並聯的,由於內外導線的電導率和截面積不同,所以截面上的電流密度不同。設內外導線通過的電流為i1和i2: i1+i2=i
i1/i2=r1²σ1/(r2²-r1²)σ2 可解出i1,i2,
進而求出電流密度: j1=i1/πr1² j2=i2/π(r2²-r1²)
設內外導線中的磁場分別為b1,b2,由安培環路定理:
2πrb1=μ1πr²j1 2πrb2=μ2[π(r²-r1²)j2+i1]
解出: b1=μ1rj1/2 (r<r1)
b2=μ2[π(r²-r1²)j2+i1]/2πr (r1
一道大學物理電磁學基礎問題
10樓:匿名使用者
利用互感來計算電動勢,首先計算出互感係數m,設長直導線
通過電流為i,用二重積分算出該導線在矩形線圈產生的磁通量或磁通匝數,再利用磁通量或磁通匝數等於mi,再利用e=m*(di/dt),即可算出電動勢。在電磁感應中計算電動勢一般有: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利用互感和自感、感生電場計演算法、de=(v差乘b)dl,再積分,積分方向從負極到正極。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具體算了,給你思路:
先求長直導線的磁感應強度b(r,t)
穿過線圈的磁通量q= 積分bl2dr
感應電動勢=ndq/dt
關於剛體的一道基礎大學物理題,求解哦
正方體是以左下角那條稜作為軸來轉動的。設邊長為d 1.0m 由於從0翻轉到45 的時候,重力對軸的力矩是阻力矩,則翻轉角度為a的時候,作用於質心的重力與軸的水平距離為 d 2 cos a 45 於是重力矩為 mgd 2 cos a 45 f的力矩為f dsin 90 a fdcosa.要使物體能翻轉...
一道初中電學物理題,初中物理電學題
1 因家庭用電器都是並聯在電路中,其電壓都是220v不變的,如電阻變化應用p u2 r,公式,根據p ir2,因電阻和電流都變了。是不能用的。2 三個變數,只有其中一個變數不變時,才能討論其它兩個變數的關係,三個都變化是看不出規率的。3 電阻與電功率的不是單純比例關係。電阻是導體本身的屬性與電功率沒...
一道大學物理題,高手請進,一道物理題,物理高手請進 !!!!
德布羅意波長 入 h p h mv 6.63x10 34 0.04 x1000 1.6575x10 35 m 測不準關係的等式 p x h 4 既然速度的不確定度為0.1 那麼其位置的不確定度為 h 0.1mv 2.64x10 35 h p x p h 4 在 v v 0.1時即 v 100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