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法家,韓非子,強調禮法並施,王霸並用,秦始皇採用他的思想治國,並想要得到他,最後韓非子到了秦國還未受重用就受李思陷害,死於獄中。
2樓:流風無影
編輯本段法家的治國之道
1、制定法律:「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法的作用是約束百姓的行為。
而君王擁有權勢可以懲罰違法之人,可以獎賞順服王法的人。通過賞罰來督促百姓的理論依據是人性趨利避害。同時韓非子還補充道:
「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
」聖人治國,不是要人人為善,而使人人不作惡,國家便能太平。君王治國,應著眼於大多數,而少數人無關巨集旨。所以著力於執法,非立德。
據此推論,君王只需掌握法律和威勢,不需要特殊德才能和品德,以法治民,非以德感化民眾,這是徒勞的。
2、循名而責實:這是法家對「正名」的解釋。君王需要有一套駕馭臣子的權術。
而擔任一定職務的官吏有責任去完成其職務所要求的各項工作。君王的職責是把某項名義的職務授給某人,這項職務所要求的工作已經在相關法律中明確規定,君王只關心某個官吏是否恪盡職守,至於怎樣完成工作要求,是臣子本身的事,不需要君王指導。君王要做的只是:
完成任務有賞,完不成任務受罰。關鍵是君王如何選擇合適人去擔任某項職務。「為人臣者陳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
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這樣,能者居上位,無能者淘汰。
3、因此,總的說來,法家並不寄希望於通過教育將大眾改造成新人。而是通過從實際出發,制定法律,配以君王的權術與威勢,統治臣民。那為何韓非子對「立德」的文化教育如此不屑呢?
其根源在於韓非子深信人性惡。因為他是荀子的學生。
編輯本段法家作用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係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誇**律的作用,強呼叫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
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這也許是秦**隊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滅六國統一中國,法家的作用應該肯定,儘管它有一些不足。
3樓:波採文
法家思想
當時禮崩樂壞,宗法分封制被打破,統治秩序混亂。治亂世用重典,法家思想的法制思想利於重建統治秩序,規範統治秩序,維護社會穩定
同時法家變革精神可以加快社會的封建化程序,符合統治者變法圖強,使自己在嚴酷的兼併戰爭取得優勢地位的要求
4樓:黃花滿地堆積
法家啦。天下群雄競起,但中國境內走向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在那種情況下,只有通過統一戰爭實現大一統,然後以嚴刑酷法鞏固統一局面,並加強統治者的**集權。
5樓:匿名使用者
符合中國國情的只有法家,可惜韓非子自己並沒有真正的實現自己的主張。
6樓:匿名使用者
韓非子,秦國用的就是他的一套,強調法治。
7樓:留候
韓非子,你看秦朝的統一六國就是法家的功績!當然你也可以說是縱橫家諸如蘇秦,張儀
百家爭鳴的地位?百家爭鳴的影響是什麼?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百家爭鳴的影響是什麼?百家爭鳴影響 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階段,莫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各家之間互相辯駁,又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
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局面為什麼會出現在在戰國時期
一,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競相稱霸,各國都需要人才,這就促成了人才輩出的局面。這裡所謂 人才 主要就是指 士 二,當時還沒有形成對文化進行鉗制的社會機制,從而造成了言論非常自由的社會環境。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後世即使是那些 開明 盛世也做不到,如漢唐。曾經提倡 百家爭鳴 但是他同時也認為就世界觀而言...
百家爭鳴中除開儒法墨道法外還有那些學派
所謂 諸子百家 主要有儒家 墨家 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 雜家 名家 縱橫家 兵家 家等等。後人把 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 九流 俗稱 十家九流 就是從這裡來的。百家爭鳴有哪些學派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作品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莊子。作品 道德經 莊子 墨家,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