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有什麼其它言論

2021-09-17 18:31:07 字數 3101 閱讀 9632

1樓:火影忍者鳴人君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他的為人,孝順爹孃,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豎立了,『道』就會產生.

孝順爹孃,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基礎吧.」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6 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2樓:

這一段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能夠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那樣他頂撞長輩或上級的事就會少,這樣的人也不會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這樣社會就會穩定下來,這樣大的理想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做事要從根本做起。

《論語》——《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150字啟示

3樓:一隻叫可樂的狗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

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4樓:命運與夢

這就是兩千多年來的中國統治者看著「有子」、「曾子」們所夾帶著私貨編撰的《論語》就特別親切的根本原因。

詳解:前面一直說孔子的**們是如何對孔子進行歪曲,如何把自己的私貨夾帶到《論語》之中,其中最過分的就是這位「有子「了。在《論語》中,孔子其他**都稱呼名字,只有「有子」和「曾子」是被帶上「子」的尊稱,連顏回這孔子最出色的**,在《論語》中也沒被稱為「顏子」,這就很奇怪了。

最奇怪的是,在《論語》通常排序裡,「有子」的第一條語錄排在孔子最出名的三個「不亦」後面,等於在500多條語錄中排名第二,是所有**裡最早出現的,而「曾子」的第一條語錄,被排在第四位,是所有**裡第二齣現的。現在,搜尋排位還要付費,這「有子」與「曾子」,都是孔子晚年才收的**,有何德何能單獨被尊稱而且排位如此靠前,完全佔據最好的廣告位置,二千多年來,讓如此多人看《論語》時,都被迫第一時間記住這兩位,憑什麼?唯一合理的解釋,現在流傳的《論語》就是這兩位的**合夥編輯的,其中大量夾帶了他們的私貨,這簡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無恥的一筆。

本章,字面意思很簡單,上面三位都解釋了,大同小異,而最大的問題是,這「有子」說了那麼多廢話,其核心思想還是為了扼殺所有的「犯上作亂「者。儒學剛猛,充滿反抗精神,竟然被這「有子」閹割成奴才玩意。這人還特虛偽,最後所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說的可不是「孝弟」,因為按照前面「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的邏輯,為什麼強調、宣揚「孝弟」?就是因為「孝弟」了就不「犯上」,進而就不「作亂」。

按這種邏輯,並不是「孝弟」本身真被此人看重,而是宣揚「孝弟」導致的不「犯上作亂」結果符合了此人所代表的、害怕被「犯上作亂」的那一群人的利益。而又是誰最怕「犯上作亂」呢?

此人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完全與孔子的思想背道而馳,連「曾子」的所謂「一以貫之」都與孔子無關,這所謂的君子之本,不過是為了把其「孝弟」了就不「犯上」進而就不「作亂」的謊話說圓而編造的更大謊言。其中的邏輯關係無非是,你要成為君子,首先要有「君子之本」,有了「本」才有「道」生,而「孝弟」是「仁」道之本,君子都要遵守。這樣,通過偽造的所謂「君子之本」,「有子」就一步步將人引向永遠無條件地不「犯上作亂」的真正陷阱,否則就是忘「本」了,然後就可以宣佈此人違反「仁」道,就不是「人」,是「賊」是「寇」,然後就可以圍而滅之,這樣,這些害怕被「犯上作亂」的人,就可以永遠繼續為非作歹,魚肉世界,這就是兩千多年來的中國統治者看著「有子」、「曾子」們所夾帶著私貨編撰的《論語》就特別親切的根本原因。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5樓:空顏荼蘼

我覺得bai沒錯。其為人也孝du悌,說明他這個人做zhi人是孝悌並重的dao,而好犯上者,這內就強調了一個

轉折,容這樣一個孝悌的人,如果犯上作亂,這樣的人鮮矣,也就是沒有。如果按你這樣來斷,感覺意思和味道都不一樣了,再讀一讀吧。

6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不對。

是: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著,

7樓:赤壽充桐欣

其孝來悌犯者鮮矣;犯作亂者未依字面解釋自應世界少見能孝bai順父母能尊敬兄卻du

喜歡冒犯其;至於

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

8樓:眾神曖昧

(1)犯上作亂

(2)孔子認為真正的孝不僅僅表現在行動上,更要表現在心中。為長輩效勞,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請長輩享用,這些還不是孝的全部。對長輩的孝應發自內心,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愛和悅的容色。

當今社會日趨老齡化,子女對父母盡孝,不僅應體現在物質上,更應講究「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常與老人交流,關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權利。(意對即可)

求高手對於《論語》中四則問孝的論語做一下賞析

一 孟懿子問孝 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逆。孟懿子可能沒懂孔子的意思,沒答話,總之這對話就結束了。他不答話,孔子後面一肚子話就沒法倒出來。所以他要找別的地方倒出來,才能把這話流傳出去。樊遲御 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就跟樊遲聊天。孔子對樊遲說 孟孫氏問孝於我,我跟他說,孝就是不要違逆。樊遲問 先生此話怎講呢...

問 有居士問曰 若其為人助念之時,可否搭上縵衣及頂禮亡者

受持五戒的居士,做佛事時可以搭縵衣。助念屬於一場佛事,五戒居士可以搭縵衣。助念要先頂禮的應該是佛像,不應對著亡人頂禮。我想做佛教俗家 想問一下,要遵守什麼規定?應該怎麼做?有什麼禮儀嗎?阿彌陀佛!人道難生佛法難聞,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所謂信者得救成正覺,禮之獲福悟無生。首先要求受三皈依,三皈者,安常規...

論語 雍也第六的解釋, 論語 全書翻譯

這裡有,包括。孔子生平。孔子身世。孔子年譜。政治生涯。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長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鄉黨篇第十。先進篇第十一。顏淵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憲問篇第十四。衛靈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陽貨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張篇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