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實踐表明,學生由於缺乏對概念本質的深刻理解,以致推理運算過程中往往要麼「捉到曹操問曹操」舉步維艱,要麼「想當然」,「從解題的起點錯到解題的終點」。
對概念理解困難的原因
1.1學生對舊的數學概念掌握較模糊,影響後續學習,例如由於絕對值、平方根、函式、方程、距離等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就影響了他們進一步接受新的知識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1.2學生的基本運算技能不過關,造成了當推導新的概念時,不會通過計算進行同步驗證。很多高中學生,連最基本的解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多項式的乘法等都還不會,這樣的情況,讓他們如何接受得了難度和要求更高的高中數學知識呢?
1.3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不會把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聯絡起來進行對比,找出他們的異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1.4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重視,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新概念引出後他們只會模仿例題進行運算和應用。當題目變化時,找不到題眼,突破不了思維的障礙。對概念理解的途徑
2.1對新的概念要進行反覆閱讀,找出關鍵的字眼,讓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適時地運用數學式子描述數學概念。
2.2採用直觀教學。
在進行抽象的概念教學時,往往會採用。例如在學習異面直線的概念時,這時我讓學生拿出一支筆,隨意擺動它的位置,同時觀察它與黑板堅直的邊所在直線的關係,通過這一實驗學生能得出異面直線就是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兩直線。我再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模型中,每兩條稜之間的關係,每條稜與每個面的對角線之間的關係,每條稜與體對角線之間的關係等,最後以平面襯托,畫出異面直線的圖形。
經過實物演示和模型觀察,大部分學生已掌握了異面直線概念。
2.3在挖掘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對已有概念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如三角函式的定義,經歷了以下三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1)用直角三角形邊長的比刻畫的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2)用點的座標表示的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3)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單位圓中的三角函式定義。
並由此概念衍生出:(1)三角函式的值在各個象限的符號;(2)三角函式線;(3)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式;(4)三角函式的圖象與性質;(5)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等。
2.4尋找新舊概念之間的聯絡,通過對比,讓學生掌握新概念。
例如,我們在學完了指數函式後學習對數函式。我在黑板上列出這樣一個表讓學生進行填寫。當學生填寫完了指數函式的有關內容後,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對數函式的圖象與性質一節,對照完成上表,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接受對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進而明白研究函式的問題,常常採用的就是數形結合的方法。
2.5開展錯例辨析。
總之,如何做好概念教學是我們每位數學老師都經常思考的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認為數學特別難學。我們只要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主要是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沒有搞清楚。學生出現錯誤,說明學生對數學概念沒有理解掌握好如果學生對概念不明確,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如果不懂什麼是「分數」和「分數單位」,就很難理解分數四則運演算法則的算理,就會直接影響分數四則計算能力的提高。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只有在概念清楚的基礎上,掌握計演算法則,經過適當練習才能形成。學生概念清楚了,才能進行分析推理;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小學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對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小,知識不多,生活經驗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有關概念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小學生年齡實際出發,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1.
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儘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平均數應用題時,我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溫「平均分」的概念。
我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哪堆多?
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時,我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
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是怎樣得到的。 2.
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例如從求出幾個數各自的「倍數」從而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概念。總之,把已有的知識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以舊帶新,再化新為舊,如此迴圈往復,既促使學生明確了概念,又掌握了新舊概念間的聯絡。
3、用「變式」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讓學生從各個側面來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如質數,可以說是「一個自然數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做質數。」有時也說成「僅僅是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倍數的數」。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敘述都能理解,就說明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透徹的,是靈活的,不是死背硬記的。
6、對近似的概念加以對比。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有區別。例如:
數位與位數、體積與容積,對這類概念,學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須把它們加以比較,避免互相干擾。比較,主要是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對進行比較的兩個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質特點。
好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3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星辰風
小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小學生學習方法的三條途徑要讓學生取得掌握學習方法的最佳效果,必須找到符合兒童年齡特徵、個性特點、知識水平和學習內容的途徑。而這樣的途徑亟待我們在實踐中研究、探索、總結。依據有些教師摸探到的經驗,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通常的途徑可以概括為三種。
1.指明——嘗試指明,是教師主動的指點、提示、說明;嘗試,是學生照教師指明的那樣去試著做。學法的掌握,如同知識的獲得一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不會到會的發展過程。開始,在很大程式上要靠教師在教給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明確的指點。
諸如怎樣發言答問,怎樣執筆寫字,怎樣拼讀音節,怎樣觀察插圖,怎樣識記字形理解字義,怎樣讀詞讀句,怎樣組詞造句,怎樣說完整的話等等,都需要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的同時,——講明學習的方法。不單對初入學無知少法的學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級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學生,在進入較難的學習內容時,也需要事先指明。如運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連線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觸這些方法時由教師事先指明。
但只有教者的指明,沒有學生的嘗試和運用也是不行的。只有結合學習實踐,運用指明的學習方法,進行反覆多次的練習,收到預期效果時,才能說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2.示範——摹仿 示範,是教者用教法為學生的學法做
4樓:花神錄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
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鍊。
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鍊,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
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鬱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幹淨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係,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
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學習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習之外的其他因素,這是因為人的體質、心境、狀態等諸多因素與學習效率密切相關。
七、課堂上的效率
1、做到有備而來:在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瞭解課程內容甚至在預習中產生了問題。有了預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存在目的性。
有了課前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更加專心,而且能夠通過老師講解或者提問解答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些的課前準備工作,就會讓課堂學習充滿了效率。
2、多問「為什麼」:好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總會提出「為什麼」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了也能夠辯證的思想來進行學習,通過提問「為什麼」,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提示。
多問「為什麼」最大的好處就是在課堂學習中鍛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使到自己的學習能力獲得提升。
3、跟從老師速度:這一點是很多學生都忽視的問題。老師在不同的課程內容授課的速度是有所區別的。
有的學生習慣了老師詳細的講解知識點的慢速授課,一旦老師授課速度加快,就無所適從,課堂學習效率就變得低下。
其實課堂學習的關鍵點是要跟上老師的授課速度,如果發現老師課堂內容跳轉速度快於自己的接受速度,從而產生問題,那就把這個節點記下來。一定要讓自己的思維速度銜接上老師的授課速度,產生的問題不妨等在下課後或者放學後找老師解決。
4、做筆記:這一點是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會重視的課堂學習習慣。但是在這裡要提醒一個問題,不要只顧著埋頭做筆記,而忽視了老師在課堂的語言和行為表達。
因為老師在課堂的語言和行為表達,往往含有很深刻的知識內容。所以做筆記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專心聽講和老師進行語言、眼神方面的交流。
5、抓頭尾:一節課的開始幾分鐘和結束前幾分鐘是非常關鍵的。開始幾分鐘是一節課內容的啟發點,能夠跟隨老師的匯入節點進入課堂學習氛圍,那麼後面幾十分鐘的課堂學習效率就有了保證。
結束前幾分鐘往往是老師歸納總結課堂知識點的時間,也是學生最容易走神的時間段。老師的歸納總結是課堂教學最後一步的昇華,抓住這個時間段,讓自己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內容進行一次梳理,比回家複習會更有效率。
6、抓重點:一節課的時間是40-45分鐘左右,要全程保持高度精神集中,存在很高的難度。所以好學生會懂得在一節課進行自我調節,抓住課堂重點環節,提高學習效率。
哪些是課堂重點環節呢?課堂前後幾分鐘、老師講解課堂重點知識點(一般老師用了多種教學提示方法的知識點)、課前預習中不懂的知識點、老師精講的題目等。
7、溝通交流: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是與老師互相交流的一種良好方式,可以讓自己在課堂學習中更加投入。但是在回答問題前,需要認真的思***,而不是為回答問題而回答。
另外現在的課堂往往增加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環節,這時候學生不要閉口不言,要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往往不同同學之間的意見相碰,就會產生思維的火花,對大家都有益處。通過這些溝通交流的方式,讓被動的聽課轉變成主動的學習,才會提高學習效率。
8、學科特點:不同學科聽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例如理科中的數學、物理,老師的講解順序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兩個例題之間存在什麼樣的知識聯絡、解題方向和方法是不是隻有這一個等等都是需要學生思考的,所以理科課堂更側重於邊聽邊想。
例如文科中的政治、歷史,要關注老師提出的事例、事件中折射出來的規律或內涵。
9、課堂延續:很多學生習慣了當老師下課離開教室,就停止自己的學習。其實利用課後幾分鐘休息的時間,歸納整理這節課的筆記,回想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和過程,是最好的複習方式,可以讓自己短時記憶儘可能的轉變成長時記憶。
所以有老師這麼說:課後五分鐘的靜思等於五十分鐘家中複習。
10、批判的吸收:這點有很多學生都做不到的,因為在課堂上老師授課的內容並不是完全的適合自身的學習需求,畢竟老師面對的是全班而不是個人。所以能夠做到在課堂上「批判的吸收知識」,那是課堂學習的高效率的表現。
要實現這樣做法,就需要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精度等有一個精確的判斷。
【總結】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
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和前途。可見,在中學階段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提高學習效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是可以借鑑的,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恆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自身的優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總之,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英語作業題,英語作業題目
回答和翻譯如下 8.a 只有兩天以前,我看了新聞,看到他已經去了美國。過去式,did 動詞原形,一般疑問句也是這個形式。選a,only放句首,引導的從句採用部分倒裝形式,中間的動作是發生在過去ago,所以用的did aonly加介詞短語部分倒裝,two days ago 表示過去式 8,選a,did...
英語暑期作業題目
二 用am,is或are填空 不需要的用 表示 1.i am li lei.she is lucy.she and i are good friends.2.what are these over there?oh,they are my sweaters.3.is your book red?ye...
作業題目20年後的我是科幻作文嗎
不一定,這個是主題的話,其實可以按照不同分類來寫,可以是科幻的,也可以是抒情的.看你覺得那種型別的你比較有想法,能寫出來 20年後的我會是一位聰明的發明家,發明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在一個晴朗的夏日,我開著我新發明的 新形兜風飛船 在空中游逛。突然,響了,是我的陸地助手 雅虎 打的,他說 在一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