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清代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侄》。
原文選段: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釋義: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
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麼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麼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擴充套件資料
清代乾嘉時期,學者們潛心問學,不務聲名,治學嚴謹樸實,形成一代學風。於是作者便為他子侄們寫下這篇文章,希望他們能繼續發揚這種風氣,同時勸勉子侄讀書求學不要受資昏材庸、資聰材敏的限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文章著重論述做學問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賦才資並非決定學業有否成就的條件,只有通過主觀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講為學的難與易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而可相互轉化,轉化的條件在於人的主觀努力。
平庸與聰明的關係也可轉化,如孔子的學說卻由天賦不高的學生曾參相傳。接著講了四川邊境貧富兩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僱船而不能實現,貧者苦行一年而返,說明天下無難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點出立志為學這一中心命題。
結尾指出,自恃聰明而不學者必敗,愚庸者能勤奮學習則必有成就。全篇採用以虛帶實,就實論虛的寫法,兩僧對比,例證生動,觀點鮮明。
彭端淑的主要成就在其文學方面,其詩歌和散體古文及文學批評理論在當時的影響都非常大。他與李調元、張問陶以文名鼎立蜀中,被譽為清代「蜀中三才子」。彭端淑早年曾醉心制義(也稱制藝),其制義亦技壓蜀中,是繼韓琢庵、董新策後唯一能「發慮經旨」的制義大家。
彭端淑一生很注意對人才的培養,造士甚多。為考官時,對才識俱佳之士,親自考核,極力提拔,不拘一格地量才錄用。清代名臣、《四庫全書》總篡官紀昀,為解元時即得彭端淑提攜,後成為清代學術界權威。
2樓:卟甾韌芯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出自文言文《為學》。
1、譯文: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這句話的意思是: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
只要學習,那麼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學習,那麼容易的也困難了。
2、原文如下: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3樓:墨軒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4樓:明天你好嗎
我覺得這些東西這些範文是不是出現在的那個國學教材裡面?我在國學教材裡看到一些。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出自何處?
5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
只要學習,那麼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學習,那麼容易的也困難了。
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
富和尚說:「您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僱船而往下游走,還沒有能夠去成。您靠什麼能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板書設計:
為學 清 彭端淑
一、提出論點
天下事:為之:難→→易 人之為學 學之,難→→易
不為:易→→難 不學,易→→難
(普遍真理) (本文論點)
二、道理、舉例論證
1、道理:資,材 學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棄不用→→無異昏庸
2、舉例:魯傳聖人之道
三、比喻論證
二僧:貧者:為之→→至
富者:不為→→不至
四、總結結論:
人之立志:恃材自敗
恃勤自力 需「為」需「學」
改寫:例: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某個廟裡有兩個和尚,這兩個和尚,一個比較富有,另一個很窮。
有一天,富和尚起了個念頭,他想:普陀山是我佛門聖地,哪天我若能去朝聖,也就不枉做一個佛門**了。
由四川到普陀山,路途遙遠,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沿途必定困難重重。富和尚左盤算,右盤算:要到南海去,得僱條船才行,這一路上不知道要多少花費呢,萬一錢不夠用,怎麼辦?
他猶豫再猶豫。一直都不敢有所行動。
巧的是,窮和尚也想到南海朝聖,他便把這想法告訴富和尚說:「師兄,我打算到南海去朝聖,你以為如何?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富和尚大吃一驚,問:「你沒錢,哪來的盤纏呀?」
窮和尚回答:「師兄,你怎麼忘了呢?化緣是我們出家人的本分,我只要帶一個瓶子一個缽,就可以上路了。」
富和尚以不信的口吻說:「我這幾年來,一直想僱條船到南海去,一直都沒能去成,你沒錢,只靠化緣,能到得了嗎?」
窮和尚笑一笑,沒再答辯。第二天一早,他果然帶了一個瓶子、一個缽,就上路了。沿途化緣,白天趕路,夜裡找座廟掛褡。終於讓他是到了普陀山。
朝完聖,他高高興興地又沿途化緣回來。
走到山下,遠遠地看到富和尚,他興奮地招手喊道:「師兄,我回來了!」
窮和尚走到山上,富和尚對他端詳了一會兒,問他沿途的情況,然後很慚愧地說:「還是你行。我有上南海朝聖的心,卻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一直沒去成。
你能堅定意志,馬上行動,達成了願望。唉,我真慚愧。」
作者簡介: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作有《白鶴堂詩文集》。彭端淑,字樂齋,清代四川丹陵人。雍正年間進士,歷任吏部郎中,順天(現在北京市)鄉試同考官等職。
後辭官回家,在四川錦江書院講學。被稱為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 。
課文分析:
《為學》首、尾兩段用精心提煉的警闢的句子表達作者的主張;中間用對比的手法和生動的對話寫貧僧富僧的故事以證明作者的主張。全篇文氣活潑。
中心寓意:
散文《為學一首示子侄》(簡稱《為學》)用淺顯的比喻,說明求學的結果如何不在於天賦條件,而是決定於本人是否有求學的恆心和毅力。敘事生動,語言流暢,有較強的哲理性。
6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為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7樓:禾木籽
意思: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
出自清代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原文: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釋義: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
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麼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麼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8樓:睢建設戈庚
正文: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翻譯: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學習,那麼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學習,那麼容易的也困難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譯:
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翻譯:富和尚說:
"您靠什麼去呢?"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翻譯: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翻譯: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僱船而往下游走,還沒有能夠去成.
您靠什麼能去!"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翻譯: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的神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譯: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
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乎是一個語氣詞,相當於「嗎」,為,是做,去做的意思
大肚能容天下事,求下句,大肚能容天下事,還有幾句是什麼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您想怎樣精簡隨意。大肚能容bai容天下難容之du事,笑口常開笑天下zhi可笑之人。大肚彌勒dao菩薩造回型原型為五代時布袋答和尚,此幅對聯的作品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章。大肚彌勒菩薩造型原型為五代時布袋和尚,此幅對聯的作品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章。解讀...
在古代,隱居深山的聖賢,是怎樣知道天下事的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雖然眾多文人都希望通過步入仕途來彰顯自己的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自從有了科舉制以後就有很多人選擇這條道路作為自己改變命運的一個重大契機。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的想法卻不一樣。因為古代有不少人選擇隱居山林,他們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世界裡,可是讓人很奇怪的是這些人對天下大事並不...
天下事,有所利有所貪者成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
1 出自 曾國藩家書 2 意思是說,天下的事,因為利益和貪婪慾望去做的,有一半人 因為一時激憤和被逼無奈去做的,也有一半。3 曾國藩家書 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