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主要事蹟 快,曹操的主要事蹟

2021-12-29 09:52:51 字數 3765 閱讀 5602

1樓:林詠倫

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縣人)。

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佔據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份,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

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 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

後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操的主要事蹟

2樓: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3樓:完顏嘉木布賢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

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剷除了袁氏殘餘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東漢帝國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湖北省黃岡市境內)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公,以冀州、幷州等十郡為魏國封地。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臺,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15年攻佔陽平關,擊敗、降服了漢中張魯。

公元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諡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諡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4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

亦因這種關係,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鬚。

自幼放任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

生於公元155年,卒與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國這個歷史舞臺上縱橫65個春秋,傳下的英雄故事,時時令後人感慨莫嘆。觀其一生,從舉孝廉踏上仕途開始,挾天子以令諸候,收黃巾,討董卓,敗袁術,破陶謙,平張邈,殺呂布,滅袁紹,定烏桓,降劉琮,走赤壁,克馬超,戰孫權,收張魯,封魏王,棄漢中。千秋功過,任人評說。

曹操自幼機警,有膽識。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入仕途即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中平元年(184),出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繼任濟南相。四年,辭官還鄉。次年,受詔為典軍校尉,復得軍權,奔赴洛陽。

時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衝擊下搖搖欲墜。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誅殺殺宦官時,反被伏擊。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接管京城。

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劉協,是為獻帝。大部份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亦逃至陳留,集結義兵,聲討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將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西討董卓。但因各將領心懷鬼胎,遂使義軍失敗。曹操在這戰役中,初次見到日後的死敵——劉備。

初平三年,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亂與一眾大臣逃出長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

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後,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後平定關東、關中一帶。而劉備亦曾成為其部下。接下來,曹操便要面對他的老朋友-袁紹。

當時袁紹盤據幽、冀、並、青四州,軍力雄厚,勇將如雲。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與紹有一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於官渡。最後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兵見軍糧被燒而大亂,曹軍乘勢出擊。

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勝利後,曹操用數年時間穩定北方,和追擊袁氏餘黨(紹兵敗後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立。

面對曹操如狼似虎的大軍,劉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可能因為荊州得來容易,曹操決定成勢東伐孫權。

但權並非劉琮之流可比。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江東,至今已人心歸順。加上長江天險,孫氏政權已有一個穩定基礎。當孫權收到曹操東來的訊息後,曾召開多次軍事會議。

會中主戰和主降派了激烈的爭辯。最後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權決定出戰。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大軍在赤壁迎戰曹軍。周瑜用計火燒曹操**,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如果說官渡會戰決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

此後,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正當軍威大振之時,曹操病卒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回答者:軒轅聖民

更多

5樓:翠代秋毓瑰

按時間順序

驍騎校尉出身——刺殺董卓——陳留起兵——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逐鹿中原,三國鼎立——企圖統一中原——病死

我記得就是這樣

6樓:貓吃草莓

小時候:調皮搗蛋,跟袁紹一起偷人家新娘子

青年:有政治抱負,也有才幹,聰明勇敢,但是實力較弱快到中年但是沒到中年:官渡之戰,徹底消滅袁氏勢力;赤壁之戰戰敗,三國鼎足之勢形成

差不多是中年:統一中國北方

晚年:政治達到頂峰,除了皇帝名號外,已經是皇帝了,而且這個名號對他來說已經很容易到手了。但是他並沒有稱帝,而是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

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病逝,享年66歲。同年,其子曹丕篡漢自立。

袁隆平主要事蹟,袁隆平的主要事蹟

1 主要事蹟 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技術,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中國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

王安石的主要事蹟,王安石的主要事蹟和性格。

文學方面寫詩,政治方面變法。王安石的主要事蹟和性格。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學家 改革家。慶曆二年 1042年 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 鄞縣知縣 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 1069年 任參知政事,次年...

108好漢主要事蹟(簡短),108好漢主要事蹟(簡短)50字

其中主要是講這10個人的事蹟1.姓名 豹子頭林沖 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 主要事件 風雪山神廟 火併王倫 正面評價 忠厚老實 武藝高強 善良 反面評價 懦弱隱忍 2 姓名 黑旋風李逵 主要事蹟 坐堂壽張縣 為母殺四虎 正面評價 直爽 忠誠 反面評價 殘暴 大老粗 3 姓名 活閻王阮小七 主要事蹟 智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