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 認知學 屬於超感認知學。。所以 平常人是 感知不到的。。按照佛教的 說法是 證得 「阿多羅耨三藐三菩提」 這個 就可以瞭解 到本質。。
我們沒有 證得。。所以 沒法 確切的 評價是什麼。。但可以 肯定 並不是 常規觀念上的 「空」 佛教中的 「空」 是一種 比較便捷的說法。。
並不是 指 空間 和 精神 上的 一無所有。。
相 。。也就是 四相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空相 。。指的是 不住相(不停留在 四相上。。或者簡單的說 沒有 四相觀念)。。
諸法空相 。。指的是 佛教追求的道理(或者觀念) 應當 構築在 四相 之外。。
因為 在四相 裡面的 屬於 見思惑。。是一種 在佛教看來 不正確的 認知途徑。。
生與滅 垢與淨 增和減 這些二元運動 都是 屬於 四相里面的。。
如同 脫離了 四相 。。這些 二元運動產生的 觀念 自然不會出現。。
所以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還是 比較好理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理解,萬事萬物都有其特定的規率和結果,應客**待自然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或作用。順應自然,容入其中,一切源自無,無中生有,有終於無。人的一生過於短暫,和滿天凡星相比,了勝於無。
一切源思想源自人的主觀,世未有人,一切皆空,空與不空,已無意義。
3樓:綠茶公主
有生有滅的是妄心,不生不滅的是自性,世出世界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何其自性,本自清靜,何其自性,本無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4樓:無上真愛
是諸法空相——諸法妄想生,妄想其性是空,諸法本無妄生其有,諸法由心生,無心法自空。
不生不滅——雖諸法性本空,心離法無性,但妄法已成型,法如衣,人如心,人雖不穿(心不入諸法),衣本不滅,因不穿亦不修飾故而不生。
不垢不淨——法本身無垢淨之別,垢淨皆由心定,當心離法,焉有垢淨之別。
不增不減——諸法生成(如衣成形)你就是百年不穿(永久性)那件衣服還是那件衣服,沒有改變。
5樓:新飛觴舉白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嘿嘿,其實我不懂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單純講哲學,不談宗教:
不妨,對比《道德經》理解: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對比《聖經》理解: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凡是被造的,都是藉著他造的。
對比《自然辯證法》,可以參看量子力學方面的內容,比如質能方程e=mc^2,m是質量,質量可以由能量e來創造,即m=e/c^2,能量是守恆的,所以也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人本有頭,非要找頭在**
佛教哲學認為萬物之本質是什麼?如何理解"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不是哲學,是跟你講真相。萬物的本質是自性,在淨土宗叫常寂光,是永恆不變的,我們本來是永恆不變的,但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產生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森羅永珍,我分別舉兩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第一個,我們現在就像是廚房裡被油漬薰染了很久很久的燈泡一樣,一點光都透不出來,我們本身原有的智慧光明被障礙住了,但是燈泡本身的光一點也沒有減少,那個油漬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把燈泡原有的光亮擋住了,用洗滌液擦掉油漬你本身原有的光明就完全透露出來了,佛法就是那洗滌液,擦掉你很久很久以來累積的油漬;再比如,水,萬德萬能,能澆花、能解渴、能做飯、能洗衣,放在圓形容器裡是圓的,放在方形容器內為方的,其好處說之不盡,原本你就是水具有這麼多的功能,但是現在你成冰了,失去了原本水的功能,但是你本身並沒有喪失水萬德萬能的能力,你一加熱一融化你就又變成水了,就又恢復你本有的能力了,佛法就是讓你從冰恢復到水。
世間物質尚有如此微妙的現象,更何況是我們的真如自性呢。所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讓我們去修行,讓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從冰恢復到水,你提到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其中一種,說的也是真相,世間萬事萬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佛家把不能長久的東西都稱為假的,永恆不變的稱為真的,所以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個是真的,讓我們不要去執著,讓我們放下執著,最後你覺悟了,證得永恆不變的自性了,那就叫「不生不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因為不變,所以哪來的生死垢淨增減之說。我想你應該可以明白。
9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愛因斯坦說,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擲骰子,就是指量子運動的隨機性。
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的量子力學專家威勒博士,在實驗觀察中證實:「只有受到觀察,才有存在,若無觀察,就無物存在!」這就是量子力學裡的「觀察者促變律」。
著名物理學家菲列茲倫敦說:「馮紐曼的精微量子學說顯示出物質上的實體只不過是人類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實體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學表明:實驗中觀察者的意圖起著重大的作用。一個量子力學系統在某個特定狀態被觀察得越頻繁,該系統就越可能保持原來狀態。
表明人的心念與無生命物體存在著微妙的互動溝通。在醫學上,一個患者如果樂觀豁達,他的病就容易好,這已是人們的共識。而有的人做了腫瘤切除手術,但始終懷疑還在,結果腫瘤真的會回到身體來。
在量子力學中,觀測者的主觀行為或稱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觀測者所能測到的資料,已非干擾前的本來狀態。這就是「測不準定律」。當你要「確定」一電子的位置時,這一確定,就給了這個電子極嚴重的影響,它的動量立刻變到無窮大,它再也不是原來電子的行為了。
而當你要「確定」它的動量,則它的位置又無法確定,至多隻能確定它在某點出現的概率而已。
但如果你要問,宇宙是怎麼生成的?就像問:眾生本來是佛,怎麼會有無明,無明是怎麼生出來的?
圓覺經裡金剛藏菩薩問佛: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佛說:
譬如幻翳,妄見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盤,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
害了眼病,看到空中有花,眼病好了,問:這花是什麼時候生出來的?本來就沒有花嘛,還說什麼時候出現的!
無明就是「空花」,空中本來沒有花;就是六祖慧能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普通人很難理解。因為凡人都是以幻為真,而佛教說四大皆空。
《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古今中外,都在講宇宙本體,組成世界的最小成分。《莊子-天下篇》也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說明物質無限可分,永遠沒有什麼最小的組成成分!
世親菩薩在《唯識二十頌》裡「極微與六合,一應成六分,若與六同處,聚應如極微」,就闡述了當時外道學說,即組成物質世界的最小成分——「極微」,根本不存在的原因。
剛曉法師《述說唯識二十頌》裡解釋:假如說【極微】能夠成立,是【實在】的,而且如外道所言,可以相合,那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我們來看一下。
實在的東西,就一定有大小,一定要佔有空間,一佔有空間,那麼一定有三維六個方位:前、後、左、右、上、下,這是絕少不了的。比如這個粉筆盒子 ,從左邊兒來看,就只能看見這隻小白兔,至於右邊兒是什麼,我不知道。
從上邊兒來看,我就看不見下邊兒到底是什麼。
假如說我有一輛汽車,要裝一車粉筆 。我們把這一盒叫做a,a左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 而不能夠與a右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前邊面相接觸,後邊面、上邊面、下 邊面也是不能夠接觸的。在a右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 ,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前邊面相接觸,後邊面、上邊面、下邊面也是不能夠接觸的。
在a前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前邊面相接 觸,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後邊面、上邊面 、下邊面也是不能夠相接觸的。在a後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後邊面 相接觸。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面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前邊面、 上邊面、下邊面也是不能夠接觸的。
在a上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上 邊面相接觸,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前邊面 、後邊面、下邊面也都不能夠接觸。在a下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只能與a的下邊 面相接觸,而不能夠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前邊面 、後邊面、上邊面也不能夠接觸。
這是說這一盒粉筆,那麼我們說一個極微呢? 同樣的道理,中間有一個極微,它的周圍也充滿極微。我們稱中間這個極微為甲 。
在甲極微東側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東側邊面相接觸,而不能與其他邊 面相接觸。甲極微西側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西側邊面相接觸,而不能與其 他邊面相接觸。甲極微南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南邊面相接觸,而不能 與其他邊面相接觸。
甲極微北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北邊面相接觸,而 不能與其他邊面相接觸。甲極微上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上邊面相接觸 ,而不能與其他邊面相接觸。甲極微下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下邊面相 接觸,而不能與其他邊面相接觸。
這是一一對應的,絕無可混亂的餘地。
窺基的 《述記》中說:「東極微處無理容有餘五方處極微。」這樣一來呢,一個極微就 可以劃為六個組成部分。
既然一個極微可以分做六個組成部分,則極微還能叫極 微嗎?極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無法再分的單位呀~~既然它可以分為六個組成 部分,那麼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單位,既不是最小的實體單位,那也就不是極微了 ,這就犯自教相違的毛病。你們還有什麼話說呢?
結論是: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成分不存在!或者說:最小的組成成分根本不是「實在的(客觀實在)」!
這樣一來,佛教說的「空」,就不僅僅是無能獨存、永恆的自性空,也是「當體即空」了。
這就是為什麼佛教高僧很多能突破時空障礙,有神通的原因。愛因斯坦也說過:時間、空間是我們的錯誤認識,是假象。華嚴經裡講:我於一時見三世。
唯物主義:自然界裡【從來沒有物質】的這種東西,物質這個概念是人類發明的,拿它應用到一種事物的狀態裡去。這種應用,就是賦予名稱或概念謂之。
這點,恩格斯都在《自然辯證法》裡說過了。他說:注意。
【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維創造物和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的事物聯合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就把各種事物的質的差異都撇開了。因此物質本身和特定的存在著的物質不同,並不是感覺上存在著的東西。
同時,他也說過∶然而確實對我們說: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是物質和運動!當然不知道,因為還沒有任何人以其他的某種感性方式看到或體驗到物質本身和運動本身;人們所碰到的只是各種不同的現實地存在的實物和運動形式。
實物、物質無非是物質的東西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總和中抽象出來的;運動本身無非是一切從感覺上感知的運動形態的總和;像『物質』和『運動』這樣的名詞無非是簡稱,我們就用這種簡稱把許多不同的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屬性把握住。因此,只有研究個別的實物和個別的運動形式,我們也才認識物質和運動本身。」恩格斯這些話說的都是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我們所說的【【所謂物質,不過是一些運動的形態。根本就不存在著這種東西。】】你窮究它存在不存在,或者本來有沒有,有什麼意義呢?
再講得明確一點,這就是說∶只有這些形態所產生出來的一些作用和影響,才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而不是所謂的物質本身。因為只有這些形態所產生出來的一些作用和影響,即所謂的形勢,才影響及我們的生活,而不是什麼物質。
這才是我們主觀上不能任意去左右的。我們只有認識到這些形勢,我們才有可能去發揮我們人的作用。恩格斯在另一段話裡,同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
他說∶「如果我們認識了物質運動形態,我們也就認識物質本身,因而我們的認識就完備了。只有從這個普遍的相互作用出發,我們才能達到現實的因果關係。」現在把問題講回原來的重點。
【【唯物主義之所以主張物質決定意識,不過就是強調我們不能任意,我們只有知道事物的聯絡和影響,只有認識這些事物的運動形態,那麼我們也才可以知道事物的來龍去脈,因而施加判斷或事前去預防。】】而只有事前先知道了事物的關係,我們才有可能在腦袋裡有著那些事物的關係。這就不能憑空想像了。
否則即會誤事。唯物主義講的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此即所謂按照事物的原相來了解問題是也。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整本的《德意志意識形態》裡談的都是這個問題呢!
緣起法也如此。緣起性空,緣起的是所謂「物質」所表現出來的性質,而不是說有真實的物質存在(小乘、外道認為「極微」是實在的。)。
這種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不是永恆不變、獨立自主、自我產生。
量子力學怎麼解釋佛教的萬物皆空,佛教中的萬物皆空做何解釋啊?
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學科。它提供粒子 似 粒 似 波 雙重性 即 波粒二象性 及能量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數學描述。佛教的萬物皆空,空不是什麼也沒有,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狀態。事實上,量子力學已經為我們解釋了佛教的萬物皆空。量子力學認為物質都有兩種性質,波性和粒性。還認為物質在微觀上...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下列說法與其觀點一致的是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
b試題分析 本題材料中 人是萬物的尺度 的觀點,主觀唯心主義把主觀精神作為惟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屬於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a項中的觀點強調的是規律具有客觀性,故符合題意,不能入選 c項中的觀點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故不能入選 d...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是什麼意思
意思 無 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 有 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出處 道德經 第一章 春秋 老子 全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翻譯 道 用言語來表述,那就是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