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什麼?是主要手段哦,急急急

2022-01-17 04:11:17 字數 5355 閱讀 9454

1樓:匿名使用者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

**調整財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個:一是改變**購買水平;二是改變**的轉移支付;三是調整稅率。

改變**購買是**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經常使用的手段。在經濟蕭條、總支出不足時,**要擴大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如增中軍費開支,修築高等級公路,建立新的福利設施等,以便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相反,在經濟繁榮、總支出過大時,**則減少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數量,比如推遲某些軍事科研,壓縮或緩建一批公共工程,以便壓縮總需求,緩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運用的第二個財政政策手段是變動**轉移支付的數量。變動**的轉移支付也是逆經濟風向的。當經濟蕭條時,**可以提高對退伍軍人、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的各類補助,或者增加對農產品的補貼,以便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私人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擴大總需求。

相反,在經濟繁榮時,**則壓縮用於福利、補貼等方面的支出,或者延長補貼支付的時間,以便減少總需求,降低通貨膨脹率。

調整稅率是**執行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在經濟蕭條時期,**應減少稅種或降低稅率,增加人們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需求。反之,在經濟過熱時,則可以暫時提高稅率,或增加一些臨時特別稅種,減少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抑制需求。

上述三種手段不僅可以單獨對經濟執行產生影響,而且也可以共同發生作用,實踐中三種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2樓:匿名使用者

財政政策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狹義貨幣政策:指**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巨集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

指**、**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遊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摘要]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巨集觀經濟調控的兩大基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過實施擴張性或收縮性政策,來調整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係。

二者既各有側重,又緊密聯絡,必須準確把握和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根據實際情況協調而靈活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國家對社會資金供求的調節應儘可能避免行政干預,而應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加以引導,當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時,財政政策就應該發揮其應有的帶動作用。同時,保持一定規模的國債,不僅是財政政策調控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可以為**銀行發展債券市場開展貨幣公開市場操作提供必要條件,增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巨集觀經濟調控的兩大基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過實施擴張性或收縮性政策,來調整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係。二者既各有側重,又緊密聯絡,必須準確把握和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根據實際情況協調而靈活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一、財政向銀行發放國債規模的大小是調整貨幣**的重要渠道 在當今社會,一國貨幣總量指的是以貨幣單位表示的社會貨幣購買力總額,主要包括現金(或現鈔)和銀行存款(「存款貨幣」),其中,銀行存款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而現金所佔比重則很小。因此,所謂貨幣投放,絕不僅指現鈔的投放,而更多的是指存款貨幣的投放。目前一國貨幣投放的渠道主要有:

1、**銀行購入發鈔儲備**(或其它儲備物資);2、央行購買儲備外匯;3、央行購買國債或給予**(財政)透支;4、央行向各類貸款銀行發放貸款,或者**貸款銀行持有的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券等,並通過貸款銀行向社會發放貸款;5、貸款銀行吸收存款後,除交存央行一定比例的存款保證金或保持一定的備付金存款外,向社會發放貸款,並形成貸款投放的乘數效應;6、央行外的各類銀行購買國債、企業債券以及外匯等。另外,從整個國家貨幣購買力總額看,境外資金流入和本國貨幣流出境內也會影響社會貨幣總量(這要進行淨流入或淨流出量的具體分析)。 我國目前貨幣投放最具有調節餘地的渠道,一是銀行貸款,這也是貨幣投放最主要的一條渠道;二是各類銀行購買國債並通過財政開支向社會投放貨幣。

其它渠道投放貨幣的伸縮餘地都是有限的。這裡,財政增加向銀行發放國債,就意味著銀行增加貨幣投放(因而也會形成財政投放的乘數效應);財政兌付向銀行發放的國債,就意味著銀行減少貨幣投放(增加貨幣回籠)。也就是說,財政收支不僅也體現為社會貨幣的收付,體現為社會貨幣的再分配,而且財政向銀行發放國債規模的大小就是調整貨幣**總量的重要渠道。

這也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緊密相關的重要表現。 二、運用兩種渠道,有效調節貨幣**總量特別是「流通貨幣量」 一般來講,社會貨幣總量就是以貨幣表示的社會購買力總額,即社會總需求,但從某一時間段看,社會貨幣總額中總會有一部分脫離社會生產流通領域而沉澱下來,並不形成當期實際的購買力。因此,社會貨幣總量又可以劃分為「流通貨幣量」和「沉澱貨幣量」兩部分。

真正影響一定時期社會有效需求的,不完全是社會貨幣總量,而主要是流通貨幣量。當然,流通貨幣量的變動與貨幣總量的變動是有密切關係的。 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社會貨幣總量,特別是流通貨幣量的調節作用看,二者又有明顯的差別,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從貨幣政策調控的基本物件----銀行貸款投放貨幣的情況看,貸款投放形成的資金屬於債務資金,一般有規定的貸款期限,到期要還本付息,貸款利息就是貸款資金的**或成本。因此,貸款投放更像是資金的買賣行為,能否投放出去,以及實際投放多少,取決於買賣雙方的意願和銀行信貸資金的規模,而並非是無條件的。其中,銀行可以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和貸款條件來增加貸款需求,但降低利率對貸款需求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特別是在一個缺乏充分成本效益意識和約束的社會更是如此;而不計成本、不顧風險地濫放貸款也是不符合銀行經營原則和監管要求的,是要嚴格控制的。

銀行貸款的增長從根本上講,決定於借款人對未來收入或投資回報的預期和信心。在面臨貸款有效需求不足,存在通貨緊縮壓力的情況下,通過擴張性貨幣政策來刺激貨幣需求的作用往往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社會貸款需求旺盛,流通貨幣量增大,面臨通貨膨脹壓力的情況下,銀行作為貨幣**者,在控制貨幣投放方面的作用卻會遠遠大於其在擴大貨幣投放方面的作用。

另外,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社會存款意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沉澱貨幣量和流通貨幣量的比例,但社會存款意向同樣受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還受到未來收支預期變動的影響,單純的利率調整對存款的調節作用也是有限的。 從財政政策對貨幣總量和流通貨幣量的影響來看,在社會存款意願強烈,投資和消費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發行國債吸收一部分社會沉澱貨幣(包括銀行沉澱資金),並通過財政開支投放出去,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調節當期沉澱貨幣量與流通貨幣量的比例,並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帶動民間投資,改善社會收支預期,增強人們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從而刺激社會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增長。但發行國債是國家對社會的負債,是要歸還的,因此,必須保證國債投資的質量和效益,並要避免因增加財政投資而產生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

國債發放的總量必須控制在財政可以承受的範圍以內,避免造成嚴重的財政危機。同時,還必須看到,財政投資是一種權益性投資,它代表著對被投資企業或專案的所有權,因而享有對被投資企業和專案的管理、分紅和處置的權力,但卻沒有要求其歸還投資的權力。這就意味著財政擴大投資後,一旦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需要控制貨幣投放時,要收回投資是相當困難的,對一些投資期限較長的專案,如果匆忙停止後續投資,還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不僅在不同情況下對調節貨幣總量,特別是流通貨幣量的影響不同,而且銀行貸款與財政投資的性質也是完全不同的。要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二者的本質特徵和根本區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而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我國曾實行過「撥改貸」,將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撥款(投資)改為統一由銀行貸款解決,這儘管為解決一定時期的特殊問題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卻帶來了新的影響深遠的問題:

企業資本金嚴重缺乏,財務負擔沉重;將由財政解決的撥款改為銀行貸款解決,使銀行失去了貸款控制的標準和自主性,銀行成為財政和計委的出納;銀行貸款代替撥款,使企業獲得貸款不還的理由(投資是不存在歸還問題的),因而造成對國有銀行嚴重的貸款不還的企業誠信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吸取教訓的。 應該強調,財政政策是國家意圖的體現,儘管政策制定的內部時滯可能比較長,但一經確定,其實施帶有強制性,外部時滯卻非常短。

而貨幣政策則主要依靠調整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票據再貼現利率和再貸款利率等,間接地調整民間存貸款意向和銀行貸款意向等,經過多道環節的傳導才能產生效果,因此,其外部時滯是比較長的。為推動市場機制不斷健全,國家對社會資金供求的調節應儘可能避免行政干預,而應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加以引導,在這種情況下,當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時,財政政策就應該發揮其應有的帶動作用。同時,保持一定規模的國債,不僅是財政政策調控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可以為**銀行發展債券市場開展貨幣公開市場操作提供必要條件,增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

可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必須密切配合、互相支援,而不能相互代替、互相推脫。 三、對貨幣總量和流通貨幣量調控的把握標準 貨幣總量或社會總需求的調節是非常複雜的事情,要準確把握調節的方向和尺度是很難的,但又是必須加以明確的關鍵問題。 我們知道,調節貨幣總量和流通貨幣量的目的主要是保持國民經濟適度穩定增長,保持物價的相對穩定,從而保證最大程度的勞動就業、社會穩定和對外**的發展等。

據此我們可以肯定,貨幣總量和流通貨幣量增長率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國民經濟(一般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示)的增長目標和居民消費物價總指數的變動目標。保持多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或浮動範圍,消費物價總指數的波動控制在多大的範圍之內,需要作為重要的國民經濟計劃指標予以研究並報全國人大核定。這兩大指標確定後,即可據以確定貨幣**量的控制目標。

由於貨幣投放或回籠對gdp的影響具有滯後性,所以貨幣量目標增長率還受貨幣**量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相關函式(簡稱「關係函式」)的影響。這一關係函式的準確確定,對準確把握貨幣**量控制目標至關重要。為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避免貨幣流通量的大起大落,「關係函式」可按照前三年(或適當時段)貨幣總量(近似地以m2表示)和流通貨幣量(近似地以m1表示)的增長率與同期gdp增長率比值的平均數來分別確定m2和m1的關係函式。

在此基礎上,再將目標實施過程中發現的重大事項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作為「調整項」考慮進去,即可確定m2和m1的目標增長率。計算公式為:m2目標增長率=gdp目標增長率×m2關係函式±物價目標變動率±調整項m1目標增長率=gdp目標增長率×m1關係函式±物價目標變動率±調整項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果m2和m1實際增長率與目標增長率發生較大偏差(如相差3個百分點以上),gdp或物價總指數的實際變動率與目標發生較大偏離(如低於最低目標值或高於最高目標值0.

5個百分點以上),就應該適當進行反向調整。這樣,貨幣增長的調節方向和目標就比較明確了。 確定了貨幣增長的調節方向和目標後,就要相應調整和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確保貨幣增長調控目標的實現。

總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國家巨集觀經濟調控的兩大基本政策手段,既有不同的調節重點和手段,有著不同的調節影響和作用範圍,又緊密聯絡、相互影響,必須正確認識和準確處理二者的關係,才能充分發揮二者應有的積極作用。

希望採納

財政政策的最終目標,現階段財政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財政的基本特點,我國財政政策的目標可以概括為 1 充分就業 在市場經濟執行中,失業率上升必然是巨集觀經濟的衰退和簫條的標誌,而失業率的下降必然是巨集觀經濟回升和景氣的標誌。而且,失業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尤其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

為什麼進行巨集觀調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般被稱為需求管理政策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常影響的是投資 儲蓄和進出口,這些都是需求方的因素。雖然對生產商也有影響,但是遠不如對消費者,即需求方的影響大。為什麼巨集觀調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稱為需求管理的政策 因為巨集觀調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都是刺激社會總需求來刺激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的。主要是緊縮的...

文學的主要表現手段是什麼

表現手法目錄 隱藏 簡介 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具體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 編輯本段 簡介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注 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地區分,可認為二者是...